清华大学 1996级

生活在当下 ——清华大学[1996级] 颜宁 访谈纪实

2016-03-19 | 来源 《世纪清华人 从清华起航 千名校友访谈录》第一辑 |
【编者按】 “我从读博士开始,就坚持每天只睡 6个小时,当时确实是很辛苦。你做梦的时候想到的是实验,你与别人谈话的内容也是关于实验的,几乎要到了着魔的地步了。不过,我相信成功是要靠勤奋打拼出来的。”这是清华大学最年轻的教授兼博士生导师 ——生命学院的颜宁教授对自己在普林斯顿大学读博士时候生活的描述——


生活在当下

——清华大学[1996级] 颜宁 访谈纪实

生命科学学院  李月、康君、李施军


【颜宁简介】

颜宁,1977年11月生,1996年进入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2000年获学士学位,并被授予“清华大学优良毕业生”称号。同年9月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学习,2004年12月获分子生物学博士学位。攻读博士期间,由于对线虫及果蝇细胞凋亡通路工作机理的杰出研究成果,获得2005年由Science杂志和GE Healthcare评选的“青年科学家奖”(北美地区)2007年被聘为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目前为清华大学最年轻的教授和博士生导师。


   初见到颜宁学姐,有点意外,因为眼前这个青春可人的女子竟拥有那么丰富的经历和荣耀。在采访的过程中,我们感到颜宁学姐果然兼具女孩的坦诚开朗和女人的成熟睿智,滔滔不绝,字字珠玑,一颦一笑间还流露着一股机灵劲儿。

   颜宁学姐非常的谦虚,尽管是2005年北美地区的青年科学家奖得奖人,同时是清华大学最年轻的教授,她认为自己仍然算不上成功,最多是走在成功的路上。谈起自己的人生哲学,学姐坦言自己并没有长远的计划,但一定会做好手头的每一件事情,因为成功一定是日积月累而达到的,并非目标远大就能一步登天。套用一句名言,学姐的生活态度是——“生活在当下”。

   颜宁学姐的处事哲学——不要小瞧细节,不要高看琐事。因为每做成一件小事,就是对自己一个小小的鼓励,同时也为自己打开一片新的天地,千里之行也是步步所成。也不要总为琐事发愁,这样就走上了反面。即使失败,我们也应保持一股冲劲,一往无前。她强调,为自己定稍高的目标,不管走到哪个圈子里,都要努力成为其中最出类拔萃的一个。有一句英文谚语——“shoot for the moon,land on the stars”,目标稍稍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才能既得到锻炼,同时不被巨大的失败所打击。


  • 追影清华,寄语寄情


   说起当年在清华的学生时代,颜宁学姐眼中依然充满了神往。只因为这片土地镌刻着太多美好的回忆,蕴含了太多真挚的感情,她也在这里挥洒下了太多汗水和泪水。

   学姐谈到,当年她担任生物系学生会主席时主办了第一届情书大赛,想不到竟受到空前的欢迎,不仅同学们参与热情度非常高,辅导员也都跃跃欲试;她创立的生物系宣传中心,也已经成长壮大了。看到这些变化,学姐仿佛是见证着自己孩子的成长,那种欣慰和快乐溢于言表。令她记忆犹新的还有每次大考前在楼道的灯光下刷夜,以及亘古不变的令人头疼的体育考试——1500米,而奋斗之后取得的成绩则颇令人欣慰。

   颜宁学姐曾在大二时担任生物系学生会主席,后来任校学生会常代会副主任。她说,工作与学习常常在时间上矛盾,制定适合自己的时间安排非常重要;不仅如此,精力的投入也是关键,做一件事就一定要做好它。脚踏实地,稳扎稳打,也许这就是她在各个方面都很出色的原因之一吧。

   关于学习,学姐说我们首先要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强项和弱项是什么,才能合理利用资源、优化配置,最高效地完成目标。有一些自己不是特别感兴趣的课程,可以作为一个挑战,努力去战胜它,使自己在获得意志力上和社会适应能力上得到提高。学姐同时强调,本科的学习为今后工作的深入展开打下了基础,应该少一些功利性的诉求,如果不是自己真的喜欢并且能力尚可为之,就不要为了能够早一点出国或是进入更好的学校就早早进入实验室,随大流地要求在本科发论文。

   谈到清华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学姐深有感触地说:美国的一流大学的宗旨大多是要为美国培养领袖人物,培养一批高素质、大情怀、有担当的精英阶层;一流大学培养的学生要有崇高的追求和志趣,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并且有能力把握时代的风向,引领社会向正确的方向前进;对比之下,中国的大学毕业生成熟度不够,往往对整个社会不够关心,人生观和世界观也没有成型;一所大学是否一流要看其影响力的级别,世界一流大学应该有与其相称的影响力。如威尔逊研究院制定了冷战政策,影响了世界半个世纪,现在又开始研究21世纪美国的全球战略。而美国许多知名大学的教授本身就是总统顾问团队的成员,他们可以非常方便地参与国家核心战略的制定。但是学姐同时强调,影响力这方面关键要看导师和研究生以上的人员,本科生的本职工作是学习基础知识,培养正确学习理念和形成自己的价值观。


  • 行者无疆,成败无界


   我们看到颜宁学姐几近完美的简历,非常好奇她是否经历过失败和挫折。所以特意问及她的失败经历以及面对失败的态度。出人预料的是,学姐说,成功或者失败只是一种主观判断。比如她当年中考时没有考取北京四中,并为此深深遗憾了一阵,但后来同样考取了清华大学,回过头来看,就发现其实在离家近的不太出名的高中读书反而使她拥有和家人在一起,浸润亲情的美好时光,十分可贵。

   颜宁学姐道出了她独特的工作和生活态度:做事时要怀有一种儒家的积极入世的态度,精益求精,遭遇不顺心的时候就遵循道家那种超然于世的空灵,人没必要总跟自己过不去。颜宁学姐笑言自己很“孔雀”,不开心的事最多埋怨一晚上,第二天早晨就忘得一干二净。其实上进和退让并不矛盾,正如学姐所讲的——对过程苛刻,对结果坦然。

   那么学姐眼中成功的必备因素是什么呢?

   相比于兴趣,成就感是促使一个人成功更重要的因素。学姐说,一个人的兴趣与他的强项往往不是同一回事。像设计师、画家、歌手往往可以将自己的兴趣发挥到极致,成为自己的事业,但这些人往往都有出众的天赋。而我们普通人,没有与生俱来的闪耀特质,就应该了解自己的长处在哪里,培养并发挥自己的特长。这时候成就感就成了促使我们奋进、获得更大成功的动力。学姐笑着说,当年她愿意报考生物系的原因之一就是自己做血型推断题反应比别人更快,后来发现生物科学完全不是自己之前想象的那个样子。直到大二大三的时候,颜宁学姐还在犹豫自己要不要转行,因为她一直以来的理想是做一名记者。后来开始做生物学实验,逐步深入地做下去,学姐发现自己很适合这项事业,能做出与众不同的成绩,所以就逐步走上了这条道路。

   科研工作也是一样,所谓兴趣不是永远站的住脚的。大多数科研工作者的共性是拥有健康的身体、充足的精力、较好的记忆力和敏锐的洞察力。但是就生物科学研究而言,不同的方向需要的能力不同:结构生物学可能需要更好的逻辑能力,细胞生物学需要更好的颜色分辨力和图像分析能力,发育生物学则需要发散思维的能力。

   颜宁学姐也屡次强调了实验室文化的重要性,要少一点功利和浮躁,多一些专注的科学情怀。她讲道:“科学家要有点不食人间烟火的味道。”

   访谈即将结束了,学姐的亲切、自信和坦诚给我们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即将分别,学姐给我们和众多学弟学妹们的寄语:“Try your best and know yourself.”然后她潇洒地拿起笔,为即将百岁的母校清华大学写道:我爱清华,我回来了!


同学感悟】

   我们对颜宁老师进行了现场访谈,同学们无不为其端庄典雅的气质和出类拔萃的才华所震撼——原来美貌,可以用才华如此完美地诠释。

——周晓云

   科学家要有点不食人间烟火的味道,这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做科学要耐得住寂寞,要有一种坚忍不拔的意志,仅凭兴趣是不能坚持到最后的。

——袁小茜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