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缅怀王铭学长——真水本无香 真人亦无名

2019-05-30 | 王珊 | 来源 宁波市清华大学校友会 |

编者按:2019年5月25日,宁波清华校友会名誉会长王铭学长逝世,享年78岁。青山永在,英名长存!愿王学长安息,一路走好!王铭学长生前接受了宁波校友会的采访,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精彩人生!

王铭学长(1966届动力机械系,曾用名王维民)

采访之前,就知道他是享誉华人世界的爱国侨领王源兴的长子,是祖国大陆第一家台资企业的创办人之一,是世界象棋联合会永远名誉主席,是宁波市第一家高尔夫俱乐部的缔造者……这位生于苏门答腊、长于新加坡、负笈于北京、闯荡于香江、最终回归于甬上的福建籍商界巨子的传奇人生,太容易让人催生出无限的好奇和无尽的神往。

在草长莺飞的江南四月,如诗如画的东钱湖畔,我们有幸采访到了他——香港启新集团董事长、78岁高龄的王铭学长。

此刻,我们坐在他的对面,暮春的暖阳透过宁波启新绿色世界高尔夫俱乐部会客厅的窗棂照进来,散落在他的头上、身上,泛出融融的光泽,不耀眼,却透亮暖人心。他身着深色的立领对襟薄棉袄,青鬓无霜,精神矍铄,每每看向你时,明明已有些浑浊的双眸却会投射出照人肺腑的澄澈目光。他声音洪亮,不紧不慢,操一口余韵袅袅的京腔。

王学长显然很在意我们这些后辈来访者的反应和感受,一段言末,总会稍作停顿,关切地望向你征询:“你说呢?”“你觉得是这样的吗?”与很多言必称“家父如何”的名人后代不同,整个访谈中,他鲜有提及父辈的荣耀。他也并非一个乐于表现出自己在商业方面拥有异常洞见的人。他似乎更愿意跟来访者谈论对师长、爱情、朋友的看法以及回首与这些有关的往事。

访谈的间隙,我还注意到一个细节,他嫌咖啡不够甜,便吩咐秘书去取糖。大约是担心他的身体,秘书想要阻止,嘟囔了一句:“已经够甜啦!”他便立刻抗议,事情最终在他不依不饶的坚持下秘书极不情愿递来方糖结束。在他将糖投入咖啡的片刻,我瞥见到他的嘴角浮现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孩子般得逞的笑。

那一丝率真得近乎执拗的笑,一如他率真的个性、纯澈的情怀、通透的气度,像高山流淌的真水,无色无味无香,看似清冷,却是滋润万物的生命之源,让人动容,脑际窜出先贤的句子:“真水无香,真人,无智,无德,无功,亦无名。”我以为,这正是对他的写照。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王铭说:蒋南翔校长说过的一句话,他这一辈子都记得。

那是1960年9月,秋高气爽的季节,作为动力机械系60级新生的王铭走进清华园,开启人生的一个新篇章。

在肃穆的大礼堂里,他见到了一位着朴素中山装戴黑框眼镜的长者在给同学们作演讲。这位长者,他很早以前就远远地听闻过他那些令人热血澎湃的往事,亦深深地被他“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这样振聋发聩的呐喊所感染。现在,他就伫立在他对面的讲台上,中等身材、白净的胖圆脸、表情稳敛却又不失和悦。他就是当时的清华大学校长蒋南翔。

蒋校长语速不快,但热情洋溢,他讲成才的标准是“又红又专”,他讲清华的体育精神,他讲“争取至少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他讲清华的校风是“行胜于言”的时候,引用了列夫·托尔斯泰的名句:“一个人就像一个分数,他的实际才能是分子,他的自我评价是分母——分母越大,分数的价值就越小。”

这段闪耀智慧火花的话不啻于醍醐灌顶,在这个19岁少年的心中播下了求真尚实的种子。他想起这与《论语·里仁》里说的:“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是不谋而合的,同样都是教育人要有谦逊低调的态度,言必求实、以行证言,不浮夸,不妄言。他想起今天来大礼堂时路过草坪南段日晷上铭刻的“行胜于言”,他觉得自己对清华的精神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

“喏,我给你们打个比方,好比你本来只值80,你却非要把你票面价值嚷成100不可,那你是不是就没有后劲儿了嘛?要反过来才行嘛!”时隔五十九载,迟暮之年的王铭依然记得那个场景和那一瞬间内心的触动,他用最朴素的比喻,向我们讲述他对这四个字大半生的理解和感悟。

“要说清华给予我的最大的财富,就是这个求真务实、行胜于言的思想,我不光记了一辈子,还实践了一辈子,受益了一辈子。”

王铭学长喜欢下象棋

1991年,王铭北上,投资加盟创建北京赛特购物中心,这是改革开放以后,全国第一个引进外国商号的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当时的外方合作者是大名鼎鼎的日本八佰伴,“就是'阿信’原型和田加津老太太一手创办的那个企业”。日方对装修提出了极为苛刻的条件,一是必须选择日本清水建设作为装修方;二是必须在当年圣诞节前完成。但清水建设经过多轮筹算,最终表示无法按此工期完成而宣布退出。

无奈之下,董事会商议决定由有装修经验的王铭来做。临危受命,王铭二话没说,接过了装修的重任。他从深圳拉来二三百人的浩大专业队伍,自己在上下七层的工地上爬上爬下亲自指挥,材料、工艺全权把关负责。当年赛特的党委书记任宏杰这样描述当时的情景:“他(王铭)自己也很辛苦,也顾不上家里,基本不回香港,他自己北京也有房子,但一直住在我们赛特饭店里面,拼命地工作……”

最终,项目不仅如期完工,品质首屈一指,而且造价比清水建设的报价便宜了一半!这次,连一向严苛挑剔的日方董事长和田一夫都震惊了,他握着王铭的手啧啧称赞:“你做得比燕莎还高一大截!”

回想起这场得胜的硬仗,王铭的眼里闪烁着自豪的眸光:“我们,当年没给中国人丢脸!”

继赛特项目完美收官后,王铭又以他的实干精神在宁波东钱湖畔创造了奇迹。

从1998年6月12日他第一脚踏上明州热土,到正式签约启新高尔夫俱乐部项目,只用了3天时间;从破土动工到建成开业,只用了11个月;从正式营运到承接全国高尔夫大赛只有半年;从拉起球队到夺得全国冠军还不到半载……

世人皆惊呼奇迹,而奇迹的背后,是他在用行动兑现签约时那句掷地有声的简短话语:“我们只做不说!”是11个月里签署几百份合同,落实上亿元投资,指挥上千人日夜奋战的繁冗和豪壮;是大年初三即从港返甬开工的雷厉风行;是以近耄耋之身依然坚持每天5点半晨起即开始工作的勤勉。

沉默的鹰选择奋力翱翔、搏击长空,终傲屹于高邈的云巅;聒噪的蝉选择日日笙歌、苍白吟唱,终栖囿于低矮的枝梢。李大钊说:“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去作,不弛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而惟以求真的态度作塌实的工夫。以此态度求学,则真理可明,以此态度作事,则功业可就。”王铭,无疑就是这样的实践者。

菁菁者莪有美玉于斯

王铭的妻子名叫林美玉,《论语·子罕》里:“有美玉于斯……”的美玉,且人如其名,温雅端丽、气韵不凡。

林美玉同为清华校友,土建系暖通专业64届毕业生。众所周知,因为男女学生比例严重失衡,清华的女生历来是稀缺资源、矜贵无比,所以对于王老当年是如何在强手如林的追求者中脱颖而出抱得“美玉”归的,激起了大家按捺不住的求知欲,一番七嘴八舌的撺掇后,一直稳健有加侃侃而谈的王老居然有了一丝忸怩,他在一旁的女儿王彦女士接过话头:“还是我来说吧!”

“我妈也是印尼华侨,祖籍福建莆田,我外公把她们姐妹四人都送回国内来受教育。她是从保定升学到清华的,是他们保定的尖子学生。她从15岁才开始学中文,到19岁考上清华,虽然普通话还有点印尼口音,但写得一手好字,反正我是特别佩服她的!”

年轻的王铭学长和他的父亲王源兴(全国侨联副主席,北京侨联主席,华侨楷模)

那时,王铭的父亲王源兴是深受侨胞爱戴的侨联副主席,主持国家侨务工作,家里经常挤满了前来做客的归华侨胞,林美玉也特地去拜望这位德高望重的前辈。王铭的母亲翁雪花一眼就相中了这个明眸皓齿、谦和聪慧的姑娘。打那以后,她便隔三差五差大儿子去建国门外大街的友谊商店,用侨汇券买回那时稀罕的面包、牛油西点……,再让他给林美玉捎过去。

“后来呀,我就请她吃饭呗,就在清华那个华侨食堂,”王老终于打破了沉默:“清华特别优待我们华侨,有专门的华侨食堂,怕我们吃不惯馒头、窝窝头,就专供米饭和炒菜……”

接触多了,两人才发现彼此都是马约翰老师的忠实拥趸,且都水性极好,林美玉是学校跳水队当仁不让的选手,王铭则是游泳健将,创造过两小时绕颐和园昆明湖游一圈的记录。

共同的爱好和追求、相似的成长经历、契合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清华园里的两个年轻人惺惺相惜,两颗清澈见底的心渐渐靠拢在一起。

1967年,在北京西草厂街39号的四合院里,王铭和林美玉举行了简朴的婚礼。婚宴两桌,是由翁雪花老人亲自下厨置办的,宾客也只请了福建龙岩老乡林海云、曹菊如和邓子恢的夫人陈兰。在龙岩名菜烊鱼什锦的扑鼻香气里,大家同举杯祝福牵手的新人。

这一牵手呀,便已然五十二载风雨人生路走过,红颜变皓首,秋水染霜雾,但仍掩不住的是郎情妾意、举案齐眉。“菁菁者莪,在彼中沚。既见君子,我心则喜。”这段菁菁清华园里结下的一世情缘,恰如一壶醇绵的陈酿,历久弥甘、其味正酣。

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铭爱画擅画,早在八十年代他就出版了个人作品集《彦甫画选》。这本由刘海粟题写封面、黄永玉作序、黄胄后记的画册,不仅是他才华和心血的凝聚,更见证着他与画家朋友们之间真挚的友谊。

王铭学长酷爱书画

王铭和黄永玉相识于1967年的夏天。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动荡年代,昔日的大画家黄永玉早已被打成“牛鬼蛇神”,一家四口蜗居在北京京新巷暗无天日的“罐斋”一隅。不少旧日的亲友闻讯,都纷纷疏离,避之唯恐不及。王铭,这个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圆脸俊朗书生,却在这时,大步流星穿过贴满大字报的楼道,踏过一地狼藉,走到这间魆黑小屋的门前,毫不迟疑地抬起手,坚定地叩了下去。我想象着当年他那张写满英气的脸上无畏的表情,就好像看到了屠格涅夫《门槛》里那位站在门槛前的俄罗斯姑娘脸上的坚毅。

“我进去一看啊,人不是挺好的吗,哪里是外面宣传的那样啊,人家又质朴又坦诚,还那么有才华,我就是要跟他交朋友!”王铭回忆道。

“我这人就爱不守规矩!”他又笑着补充了一句。

其实,这世间的“规矩”不尽是真善美,也有披着真善美外衣的经过精心包装粉饰的假恶丑,还有乌合之众的荒诞愚昧、暴虐残忍。假如经过求证,发现它是谎言、陋见和邪佞,那么,这样的规矩不仅不要守下去,还要用十倍的勇气去捣毁它。只是,不是谁,都有这样去伪求真的信念和摧枯拉朽的勇气。

此后,王铭便频频上门,和黄永玉结成了一生的朋友。1978年他南下香江时,黄永玉即以油画《窗口》相赠,画面就是“文革”时画家居住的无窗小屋墙上自画的窗。也许,在这个永远叼着大烟斗的率真不羁的画家心目中,像王铭这样的朋友就是当年这间无窗小屋里那扇永恒的心灵之窗吧。

王铭学长接受宁波校友会访谈小组访谈

“我也来补充两句。噢,黄胄,那个大画家黄胄也是王总的好朋友!”坐在一旁的老作家、王铭多年的朋友王耀成发话了:“怎么个好法呢?可以说是生死之交!”

“'文革'的时候,黄胄被打成牛鬼蛇神。他很想喝酒,但没有酒喝。王铭有侨汇券,就时不时地到友谊商店买了8元钱一瓶的茅台去看他。”

“1997年,黄胄的肾坏了,到广州军区总医院换肾,结果没有成功,去世了。黄胄的遗体还在广州哪,北京炎黄艺术馆这边就开了灵堂。里里外外找不到王铭,他干嘛去了?他自己去包了一架飞机,亲自护送黄胄的遗体回来!从广州运到北京!生的时候怎么对待,死了还怎么对待!你说够不够朋友?”

在风雨飘零的乱世,爱国侨领王源兴购下战斗机献给抗战的祖国;在海清河晏的当代,他的儿子王铭包下飞机千里抚柩送知己!丹心祭轩辕,侠骨酬故人!忠义者的血液果真是一脉相承的。

王铭常说:落井下石的事,坚决不做;锦上添花的事,可做可不做;雪中送炭的事,则不仅要做,而且要多做!

早在他少年时期,这一切便有迹可循。

王铭就读于北京四中的第一个学期,寝室里有位叫李国瑞的同学,家贫如洗。时逢隆冬、风雪肆虐,王铭见他被衾单薄、实难支撑,便主动请他去自己被窝里睡。就这样,李国瑞得以度过了那个漫长的凛冽严冬。

那时清华的学制是六年,比其他本科院校多一年。李国瑞虽然学业优异,但考虑到上清华经济负担更重,便生出放弃报考清华的想法。这让其时已升学到清华的王铭知道了(李国瑞后来因病休学一年,便比王铭低了一级),很是着急,一边给他做思想工作,鼓励他说上清华更有前途,一边告诉他清华有优厚的助学金制度。

“困难哪儿都有,克服克服就过去啦。”李国瑞深受鼓舞,坚定了报考清华的信念,最后一举中第。

但开学后,困难又接踵而至,离助学金审批下来还有一段时间,已经捉襟见肘的李国瑞一筹莫展,这次,又是王铭向他伸出了援手。

多年以后,中学同学重聚,灯火辉煌的宴会上,八十岁的李国瑞当着众人的面,端起酒杯站起身来,颤巍巍地说:“这么多年了,有一句掏心窝子的话总想说:没有王铭同学当年的帮助,就没有我李国瑞的今天!”

是谁说:“商人重利轻别离”?眼前的儒商王铭,只让我记起鲁迅先生说过的:“无情未必真豪杰”。无论对待故交,还是同窗,王铭的真情真心,都始终是一泓冰清的水,澄澈见底,可照肝胆,可鉴日月。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