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于慧敏:自强不息 在平凡中缔造卓越

2010-02-12 |

于慧敏,清华大学副教授,1991年考入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1996年直读生物化工专业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名列本科生综合排名班级第一名、研究生综合排名年级第一名,并获清华大学第三届学生十杰、清华大学第五届“航天海鹰杯”学术新秀、“十佳优秀研究生”、科技兴化、北京市理工科优秀学生、东方通信一等奖、宝钢一等奖、宝洁一等奖、联信一等奖、清华大学“一二九”辅导员奖、学生实验室建设贡献一等奖及清华大学特等奖学金、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等多项奖励以及北京市三好学生等称号。公开发明专利1项,发表学术论文25篇:其中SCI 2篇、EI 8篇,核心期刊13篇,国际会议5篇。

在电话里预约 于慧敏 老师进行采访时,就觉得 老师是一个特别和蔼客气的人,见到 老师后,更加证实了自己的这一想法。整个采访过 程中于 老师都面带微笑,非常亲切甜美。

自强不息,追求完美

作为一位从辽宁省一个小县城考进清华的女孩子, 老师刚刚进入清华时,发现清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节奏都非常快,“他们走路都像带风似的,感觉他们非常有主见,目标明确,知道自己要干什么该干什么”,这些见闻和感受让 老师感到了很大的压力,“我当时心里特别忐忑,非常惶恐,这种感觉现在过了十八、九年再去回想,感觉都还像是发生在昨天一样。”但是,面对种种压力和迷茫,她并没有退缩,没有继续茫然,反而激起了更加昂然向上的斗志,决心唯有像清华校训说的那样,自强不息,才能适应这个环境,征服人生新的挑战。在往后的学习中她充分践行了对自己的承诺,,非常努力地学习、锻炼和提升自己,最终她不仅适应了清华的节奏,更成为了同学中的佼佼者……

而在努力搞好学习的同时, 于慧敏 老师也做了许多社会工作,曾经担任过系研究生工作助理、研团总支书记和校研团委副书记等职务。在谈到如何平衡学习和社会工作的关系时, 老师说道:“这个并没有什么诀窍,只能靠自己的努力和勤奋做到面面俱到,一个人很难既活的潇洒,又把工作和科研都做好,只能牺牲个人的一些时间把这些工作都完成好。要把这两样工作都做好,也还是比较辛苦的。比如我曾经值了一整夜班,白天又开了五个会。这是没有什么诀窍能够避免的,要把这些都做好,只有通过自己的需要去取舍。但是无论什么事情,既然做了就要做好,这可能也是受我们清华人追求完美这种精神的影响吧。”

全心投入,适当调整

老师不仅获得了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并因此获得留校的机会和科研启动资金,还与自己的爱人共筑了温馨幸福的三口之家,可谓事业、爱情、家庭三丰收。在女博士被边缘成第三类人令人望而却步的今天, 老师的生活着实让在读的女博士们羡慕不已。带着她们的期许,我们 向于 老师请教了她的“独家秘笈”。带着一脸幸福甜蜜的笑容, 老师悠悠道来:“这个不算什么秘诀,只是我个人的一个经历而已。因为我的男朋友是在大学三年级认识的,博士阶段我们就结婚了,他在核研院读博士,我们两个人各自努力在做科研,牺牲了很多个人时间,我们两个周末出去游玩的时间都很少。你说的这些方面的丰收可能也是巧合,但我觉得也有一定必然性。我觉得无论做什么,不得不做也好,你自己主动想做也好,反正每一件事情你要做的话真的就要努力做好,所有的事情都是这样,努力一步一步做好,积累下来,就会有令人欣慰的收获”

这种对待事情认真投入的态度,在谈话中 老师一直反复和我们提到。谈到社会工作时,她一直认为做事的态度是非常重要的。“做社会工作时,各方面会承担很大的压力,但是这个压力,也在时时刻刻地督促自己。以党组织生活为例,我会给自己很大压力,因为在组织活动或担任班干部时,总是会拿很多标准去要求大家,我就希望要求首先自己能做到。总的来说,当我所做的社会工作对大家有所要求时,我都会争取自己首先能达到这个标准,然后再去要求别人。”正是这种做事认真投入的态度,使 老师将压力充分转化为动力,在做好每一件事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能力,促进自己成长。

“有时候不被理解,有时候会泄气,这就需要自我调节一下给自己鼓鼓劲。” 老师的兴趣爱好很多,比如看小说和打牌,而她涉猎的小说类型也非常广泛,例如武侠、言情和侦探小说等。这让我们觉得 老师是一个非常热爱生活的人,她不平凡的地方就在于能将每件小事都做好,能够迅速自我调整以适应角色转化,将压力转化为动力继续前行。 老师还告诉我们,在看小说的时候,她也会融入角色,感情随着情节的发展而变化,这也是一种自我调节情绪的方式。另外, 老师在舞蹈和体育方面也有着不错的造诣。这些兴趣爱好,不但没有耽误工作和学习,反而调节了平时紧张的情绪。

寄语清华学子

谈到清华的学习生涯如何渡过及如何为人生做好积累时, 老师以亲身经历为例说道:“我们那个时候,眼界没有现在的同学们这么宽广。在学习期间,我当时没有很具体的规划,没有很明确的目标。但是我认认真真做好每一件事情,在这个过程中就会发现各种能力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训练和提高。比如研究生阶段,要做好一个课题,包括怎么做好文献调研,怎么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包括遇到问题后如何去交流,比如去开国际会议,这又涉及到英语能力,只要做好本职工作,各种相应的能力就会在这个过程得到中培养。

“做事情时埋头苦干的精神当然需要,但是还要有自己的想法,要善于思考。无论做什么事情,方法都很重要。我比较善于换位思考如何做好一件事情,这个能力对于做好工作很重要。当年我当研团总支的时候,我首先提出以趣味知识大奖赛的形式进行组织,充分吸引大家的注意力,当时得到很好的反响,这个活动也因此持续了很多年并成为传统,所以要学会讲究方法地创新。而在做科研方面,要善于抓住各种机会,去思考去深入研究,即使遇到意外情况,也不能随意放弃,心中要时时刻刻绷着一根弦,根据各种条件调整试验,当然心态健康也很重要,要善于苦中作乐。”

在清华十年的学生生涯对 老师意义重大,她也语重心长地给现在的清华学子提出了一些建议。清华的环境肯定会给大家很大的压力,但有压力才会有动力,同学们要寻求一些适合的方式,调整好心态,把这些压力转化为动力。清华的环境可以让人很快地成长,就像我,如果没有这么大的压力,也不会今天的成就。要想在清华取得一定的成绩,真的是非常辛苦,我觉得就我来说从本科到博士,我不算是天才型的,而是勤奋的代表。另外,决定做一件事情便一定要把它做好,在做事情的时候可能会犯很多错误,但这也是一种磨练,希望同学们面临角色转换时,能放弃固有的思路,来适应新环境,完全从零开始。而且,要善于把握机会,在科研上不要轻言放弃,有时候失败的实验,只要你善于思考,反而能做出你意想不到的东西。

对于母校, 老师表现出的浓浓学子情让我们深受感动,她深深眷恋着清华这片热土,所以尽管比起其他高校这里竞争激烈,压力更大,她也毅然选择留下来继续在这里工作,也希望清华校友在毕业之后也要时刻关注母校的发展,回馈母校。

心系百年校庆

在繁忙的工作之余, 老师还热情关注母校即将到来的百年校庆,她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对清华大学发展的几点思考》,获得了清华大学校庆征文比赛二等奖。她从三个方面针对学校的现状提出了一些建议:在学生培养方面,她认为本科生的SRT可以学习MITUROP计划做出一些新的机制调整,而研究生培养急需加强和改进对博士生的资格考核和中期考核,切实提 高我们 博士生的培养质量;关于教师的发展,为了 满足 老师科研工作的需要,她认为学校需要适当扩大招生规模,而理工科每个导师每年23个博士生或硕士生,是比较合适的规模;另外,清华大学在发展自己的同时,也应该多关注社会责任:比如要做好实验室的安全和环保措施,合理处理各种有毒有害的实验垃圾,并引领国内高校全都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更好地承担一流大学的社会责任。百年校庆是个契机,清华应该系统地总结这些年学校发展的经验和问题,并切实地解决和处理目前存在的各种问题,希望清华会越来越好。

结语

对于特等奖, 老师表现得非常淡然,她认为特等奖只是一种荣誉,是对她科研和工作的一种肯定,激励着自己更加的努力。

采访只进行了一个多小时,却启发了我们很多对于人生深刻的思考。 于慧敏 老师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追求卓越的不屈信念、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和心系母校的浓浓深情成就了她今天的辉煌人生,希望通过这些文字将她给我们带来的激励和感动传递和延续。(研通社:巴丽娜 彭辉)

转自 清华博学网 2009 年11 月12

相关新闻

  • 212012.05

    承宪康:58年,平凡中累积的不平凡

    记者 程曦 特约通讯员 孙哲   承宪康 1937年7月8日出生于江苏武进,1954年考入我校机械系铸造专业,195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政治辅导员。

  • 102020.08
  • 032024.06

    侯祥麟:平凡的“大先生”

    两院院士”侯祥麟是科技界的“大先生”。他是世界著名石油化工科学家和我国石油石化领域的战略科学家,领导研制成功原子弹工业分离铀-235装置急需的油品,以及导弹所需的特种润滑油、脂,是我国炼油技术的奠基人和石油化工技术的开拓者之一,也是建立中国工程院的倡议人之一。2005年,侯祥麟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在人民大会堂召开。当时93岁...

  • 292016.07

    于慧敏:让病毒“改邪归正”

    “改邪归正”的病毒,将在多个领域为我们的生活服务,未来的病毒产品将会超乎你的想象,我们可以展望,未来,高速路上奔跑的汽车可以由病毒来驱动,人们身上穿的....

  • 222010.03
  • 272016.10

    庄文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指引我终生受益

    庄文中学长因突发意外经抢救无效于10月5日凌晨在西安去世,享年80岁。现将水二同学转来的庄学长在2011年清华百年校庆时写的文章发表在这里,表达我们对....

  • 292022.09

    张程:平凡中点亮星河璀璨

    如果您无法在线浏览此 PDF 文件,则可以下载免费小巧的 福昕(Foxit)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免费的 Adobe Reader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此 PDF 文

  • 262023.06

    于平凡中成就不平凡︱清华大学召开2023届本科毕业生座谈会

    6月20日下午,清华大学2023届本科毕业生座谈会在二教会议室召开。校长王希勤与30余名本科毕业生代表欢聚一堂,畅聊在清华园学习生活的收获和感悟,感怀大学时光,共话未来发展规划。校党委副书记过勇参加座谈。王希勤讲话听到同学们分享的成长故事和思考感悟后,王希勤深受感动。他表示,疫情改变了大家的校园生活节奏,但这段特殊的人生经历带给了同学们别样的收获和体悟。他向毕业生们顺利完成学业表示祝贺。王希勤围绕“平凡...

  • 092009.06

    马联弟:“平凡”的高度

    马联弟,清华大学1984级校友,198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学系。1994年起任国家标准物质研究中心无机室副主任,2003年任室主任。2005年12月至....

  • 092009.06

    马联弟:“平凡”的高度

    马联弟,清华大学1984级校友,198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学系。1994年起任国家标准物质研究中心无机室副主任,2003年任室主任。2005年12月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