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刘锋:真实和自由的追逐者

2008-10-23 |
“教授是我最喜欢的职业,因为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比如说唱歌、运动等。我曾是清华学生合唱团的,还得过校园优秀歌手称号,而体育项目几乎都喜欢。”忆起清华时光,刘锋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这也是为什么我看起来这么年轻的原因吧。”
1984年本科毕业, 1986年硕士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的刘锋,现在是犹他大学材料系教授,海外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年过40的他更像是30岁的小伙子,充满朝气和活力。

没有真实就没有科学
“没有自由的思想,就没有科学的灵感;同样的,没有真实也没有科学。”刘锋阐释着他对科学的理解:“我希望更多的清华同学从事科学研究工作,也希望他们更加尊重真实和自由。”
刘锋现在每年都要回国教学两个月。2005年他在清华物理系开了一门物理方面的专业课,在一次考试批卷时,他发现很多同学有抄袭的现象。刘锋当时很气愤,他问了全班同学一个问题:“做科学研究最宝贵的品质是什么?”而班里只有一个同学回答“真实”。这让刘峰感慨不已:“没有真实就没有科学,真实可是科学的生命啊!”
“自由的思想和真实的品质是一个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必备的素质。”在谈话时,刘锋反复强调自由和真实对科学的重要性。对于现在清华很多同学毕业以后选择从政、经商,而从事科学研究的人越来越少的现象,刘锋认为这应该是社会大环境影响的结果。但他强调,尽管政界名人和商界精英的校友可以提高清华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可清华要想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真正体现水平的是其科研成果和学术水平。
“这种观点应该是真实的,也是科学的。”刘锋说。
清华:自由空气,一生为念
小时候的刘锋很不喜欢读书,老想去当演员,后来在父母逼压下才考上清华。但进入清华后,他发现这里的空气非常自由、清新,他的爱好可以尽情释放。他不仅参加过学校合唱团,话剧社和作曲组,给班上写班歌,得过诗歌朗诵比赛的第一名,还享受着体育带来的乐趣,在游泳、网球、篮球等项目上,他现在招的研究生大都不是他的对手, 尽管他们年轻二十岁。“音乐艺术给我青春的心态,体育运动则给我强健的体魄。更重要的是,在这样的环境里,我对学习和科研的兴趣与日俱增,并把它当成了一生的事业。”
作为一个青年科学家,刘锋当然希望能在科技上取得更大的成果。“不过成果不是我们计划出来的,诺贝尔奖也不是设定出来,而是大家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并且全情投入,该得的时候自然就得了。”
“在科学的道路上,有理想有信念就可以克服一切困难;追求自由和真实则是成功的基础。”刘锋用这样的话语概括了他对科学的执著和热爱。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