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袁宏明:与陕汽一起见证中国重型卡车产业的发展之路

2008-08-01 |

作者:校友记者 曹煜(2001级法学双学位)

袁宏明,1987年考入清华大学汽车系,毕业后回到陕西汽车制造总厂工作,历任技术员、总工程师、集团公司副总经理,集团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等职。现为陕西汽车集团公司总经理。

关中文化的滋养使他选择扎根家乡
1987年,袁宏明从清华大学汽车系毕业后选择了去坐落于家乡关中的陕西汽车制造总厂工作。创建于1968年的陕西汽车制造总厂,原为国家三线建设的生产军用重型汽车的工厂。由于是兵工厂,陕西汽车制造总厂位于秦岭脚下的蔡家坡,地理环境很偏僻。对于自己的这个选择,袁宏明是这样解释的:“我选择回家乡工作一是因为我喜欢汽车,陕西汽车制造总厂是当时陕西最好的汽车企业。二是因为陕西人都很恋家,而这个厂离我家很近。”说到陕西人恋家这一点,袁宏明说,“这是一种根深蒂固的关中文化,大概是因为关中地区常年风调雨顺,所以大家都不愿意离开吧。我当时没有想到什么建设家乡的大道理,就是受关中文化的影响,单纯地想回家乡工作。”这番真诚的话语一下子拉进了我们之间的距离,让记者深深感受到了袁宏明的人格魅力。
2002年,随着企业改制,陕西汽车制造总厂作为母企业成立了陕西汽车集团公司,袁宏明自然成为陕汽集团的一员。至今,袁宏明已经在这个国有企业里工作了21年。记者问他:“您在九十年代下海大潮兴起的时候有没有想过离开?”袁宏明毫不掩饰地回答说:“我也曾经尝试过,当时最有可能去的企业是三一重工,但最终没能成行。”记者又问:“为什么呢?三一重工应该给您提供了优厚的薪酬吧?”袁宏明说:“是的,他们给我的工资比在这里高。但是自从我来到这里之后,由于是清华毕业生,厂里从上到下对我都很关注,不仅仅是在物质上,主要是在精神上。同时厂里良好的企业文化对我的影响也很大,也是吸引我留下的一个重要方面。我在这里工作这么多年,跟厂里的领导、同事关系都非常好,我觉得这些也是财富,而且是金钱买不到的,所以我最后还是选择了留下。再说,钱对于我来说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最重要的是努力去干成一件事情后的成就感。”言语间,可以听出袁宏明对于自己的选择是满意的。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他在自己的家乡为中国汽车事业贡献了自己的青春岁月,也从中收获了人生的快乐与满足。
从技术员到集团公司副总
刚到陕西汽车制造总厂的时候,袁宏明是一名普通的技术员,从事跟他的专业对口的汽车研发工作。袁宏明回忆说,刚到厂里的时候什么也不懂,多亏他的师傅教他做人的道理。他的师傅也曾是清华的学生,1967年毕业后来到厂里工作。当时与袁宏明一起进厂的还有六名清华的毕业生,师傅对他们七个人说:“你们做事情一定要团结,而且不能因为自己是清华毕业的就自认为高人一等。”就是这句简单的话语,像烙印一样刻在了袁宏明的心里。从此,无论什么时候,袁宏明都牢记师傅的教诲,认真工作和踏实做人。
谈到最初在厂里的工作和生活情况,袁宏明描述道:“我们厂建在山区里,地方偏僻,没有什么娱乐活动。吃完晚饭,我们这些年轻人一般就到办公室去加班。”正是这种干劲加上突出的个人能力,进厂仅九年后袁宏明就从一名普通的技术员成长为总工程师,并取得高级工程师的技术职称。从此,袁宏明走上了企业管理的岗位,后来又成为集团公司的副总,先后负责过公司的质量、对外合作等各方面的工作,去年又开始管理公司的销售工作,不久前正式被任命为集团公司的总经理,全面负责集团公司的运营管理。
袁宏明说他取得高级工程师的职称和成为集团公司副总经理都是非常规破格提升的。当记者问到他成功的秘诀时,他说:“我的感想主要有两点,一是要干,二是要善于表达。这对于现在正在学校读书的大学生也是很重要的。首先要踏实地干好手中的工作,其次要让大家知道你干的事情,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要善于沟通,但是切忌故意去表功。当然,无论做什么,首先还是要做人。”
袁宏明的最后一句话可谓点睛之语。“做人”被他摆在了首位。从他毫不华丽的、没有任何刻意修饰痕迹话语中,我们能深刻感受到一种诚恳和实在。可见,他能在拥有上万名职工的大厂中赢得大家普遍的好感和信任、被大家推举为领导者的一个重要原因正是他的这种真诚的做人态度。同时,他又一再强调了实干与表达两个重要因素相辅相成的关系,显示了清华人特有的务实精神以及为人处世的智慧。毫无疑问,袁宏明的人生经验无论对于在校的学生还是在社会上工作的人们都是值得借鉴的。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袁宏明主管集团的销售工作。作为一名技术出身的管理人员,袁宏明对于自己将在销售领域做出成绩充满自信。他说,研发出身使自己在技术上的理解比纯搞销售的人更深入,能一眼就看出问题所在,从而对问题的处理更加切中要害且简单快捷。
说话间,触及企业家这个话题,记者问袁宏明,作为一名成功的企业家,是怎样看待“企业家”这个称谓的。袁宏明想了想说,他认为成为所谓的企业家有三个条件,首先是对所干的事情感兴趣,然后是能将企业做到一定规模,最后是企业的发展历程比较健康。袁宏明把兴趣所在放在了首要的位置,显然透露了他对自己所从事的汽车事业的热爱。
中国重卡产业现状及发展前景展望
谈过人生发展历程后,话题自然转到了袁宏明所致力的重卡事业上。众所周知,陕汽集团是以生产重型卡车著称的,目前其重卡销量在全国排第四。在重卡领域二十余年的工作经验使袁宏明成为对这个话题最有发言权的人。
中国重卡企业与国外的差距何在?袁宏明说,“中国企业跟国际重卡企业相比,有两个弱项,一个是产品,一个是市场。在产品方面,中国企业最大的问题是新材料、新技术在汽车领域的应用太少,零部件的技术太差。我们想搞新产品的开发,缺乏最基础的零部件知识,在这方面主要依赖国外,这对我们的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是很不利的。在市场方面,我们的销售和服务网络的水平较低,经销商对汽车和企业文化的了解很少。另外,在国外我们的网络仍然不健全。我们要做大做强,除了要完善国内的网络以外,还要建立国外的网络,尤其是服务网络。”
当谈及为何像沃尔沃这样的国际品牌在重卡的低端产品上做不过中国时,袁宏明说,“这主要是因为欧洲企业对于产品的理念与中国有很大差异;它们对质量的要求非常高,它们的重型卡车是按使用10年设计的,但在中国,重卡大概35年就被淘汰了;用沃尔沃和国产重卡各10年,沃尔沃比国产重卡实际要省,但如果把一辆80万元的沃尔沃分摊到35年,那么显然是国产重卡更划算。因此国内的客户多愿意买国产车,同时国内的高端市场非常有限。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国内企业在高端产品的生产上与国际企业是存在一定差距的,也不愿意为了几千辆的高端产品作太大的投入。”
接着,话题转到陕汽集团今年及以后的发展前景。袁宏明说,陕汽今年的销售目标是八万辆,并且出口百分之二十。他认为今年重卡行业的情况应该比较好,有几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因为今年年初的雪灾反映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国家就会加大储备。煤的储备要靠运输,那么就会增加车辆的使用。二是治超、治限的新规定对重卡企业也很有利:原来需要一辆车,现在则需要2辆到3辆了。三是如果燃油税实施,也将是一个有利的因素。

对于陕汽集团在国际合作和国际市场的开拓方面的计划,袁宏明向我们透露说,陕汽现在对于高端产品的开发做好了两手准备:一是与外国企业进行合作;二是自行研制。目前陕汽的重型卡车出口主要销往俄罗斯、中东、非洲和南美等地,下一步,陕汽准备向欧洲一些欠发达的国家和其它国家进一步开拓市场,在不远的将来出口能够达到四五万辆的规模。从他的神态和话语间,我们能够强烈感受到袁宏明对于陕汽及中国重型卡车产业的发展前景是充满信心的。

(《清华人》2008-4期)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