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为了中国汽车工业的明天——访北京精卫全能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宣奇武

2007-11-07 |

□ 本刊记者 解红岩 李志华

2006年初冬的北京国际车展上,由北京精卫全能科技有限公司全程参与、精心打造的奇瑞QQ6(见下页图)博得观众的喝彩。这是一款三厢宽体超大空间微型轿车,已于今年9月在沈阳上市,它以独特的设计理念和极高的性价比征服了消费者,被誉为“中国的甲壳虫”或“国情车”。精卫参与设计的参展车型还有奇瑞V2、中华M3,至此,成立仅有4年多的精卫已联合多家汽车厂设计开发了十余款车型。看到自己亲手设计的汽车在大街上奔跑,宣奇武说没有什么比这更让他感到自豪了。

近日,在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区精卫新落成的一栋三层办公楼上,宣奇武难得有这样一段轻松的时间,与来自母校的访客聊自己的汽车人生。

与汽车有缘

要说宣奇武与汽车真是有缘,他1966年出生在中国的汽车城——长春,1982年又入读清华大学汽车系,大学毕业后,全班有多半同学转了行,他却从长春一汽、日本九州大学、日本三菱到精卫,沿着汽车之路一路走来。

宣奇武笑言自己在清华算不上好学生,也没有什么远大的目标。清华近乎无情、苛刻的教育让他至今记忆犹新,同时也给了他遇事不输于人的自信和一副强健的体魄。

1987年,宣奇武毕业回到长春,成为一汽汽车研究所一名研究人员。当时萧条的汽车工业形势下,他们几乎没有什么像样的课题。好强的宣奇武便成为一群年轻人中有名的“麻将冠军”“足球健将”。隔壁办公室一位老同事曾经在日本访问过,看到这位从清华园出来的聪明、上进的年轻人这样下去太可惜了,便推荐他去日本读书。1992年宣奇武筹措了在当时可谓天文数字的4万元钱,东渡日本进入九州大学机械工程系。1998年获得博士学位后,他进入日本三菱汽车技术中心,后来成为那里唯一的中国籍技术管理人员。

石头要用5年方能坐热

在三菱,宣奇武拥有了自己的实验室,但只配了一名技术工人做助手,这样干什么活两人必须一起动手搬搬、抬抬,他心中很有些不平衡。这时,主管他的一位获东京大学博士的部长来请他吃饭。一席话让他豁然开朗,特别是部长说的“石头要用五年方能坐热”,他一直牢牢地记着并感谢这句话给自己的帮助。他认为自己能够走到今天,当初实验室里大量基础工作积累的经验非常关键:“经验不是靠别人描述出来,也不可能从书本里来,自己必须踏踏实实地干,慢慢地积累。一上来就搞管理肯定没有优势,对将来的发展也不利。”

从此,宣奇武要求自己漂漂亮亮地干好每一件小事,他办的两周一期的小报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很快,别人从这些小事中了解了他,给了他“做大事”和升迁的机会,不出半年他就担任了三菱汽车公司开发本部主任。他曾经多次以三菱汽车技术专家的身份出差到中国,这使他既尝到了小有所成的满足感,也开始了解百废待兴的中国汽车工业。

宣奇武还特意跟我们提到了前些日子刚从公司离职的一位清华的小师弟。这位很有想法的小师弟是看了凤凰卫视“财智人生”节目对宣奇武的专访后慕名登门求职,宣奇武自然十分高兴,很快录用了。宣奇武告诉他一定从基础的职位干起,不要怕吃苦。但他没有想到,不到两个月小师弟就来与他告辞,说这么干“太慢了”。宣奇武不无感慨地说:“年轻人千万不可定位太高,你虽然是名牌大学毕业的,你很聪明、很优秀,但你到了工作岗位上,你首先是普通的劳动者。”他还说,他不赞同那种“按酬付劳”的工作态度,要相信只要你有成绩,就一定会被认可的。

做中国汽车工业的精卫鸟

在日本,宣奇武的事业发展应该说十分顺利,生活也十分优越,妻子、女儿其乐融融。但其实他内心始终在酝酿归国发展的念头,他觉得自己在国外不可能真正有大的发展。他曾经计划4045岁期间回国,最终,中国波涛汹涌的汽车工业发展浪潮使他的归期提前了好几年。

我们问他回国后为何选择汽车设计行业,宣奇武说,他在三菱时负责亚洲的技术支持,与众多中国汽车厂家打交道,中国同行们不断地向他请教,寻求技术上的帮助,让他看到了中国汽车工业在技术方面的巨大差距,也看清了他所处的位置和作用。于是他先是在日本成立了IAT公司,主要业务是利用日本先进的汽车技术资源为中国的汽车厂家咨询、服务。20029月,宣奇武迈出了更大的一步:在北京发起并成立了北京精卫全能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汽车设计,在人们眼中是神秘、高深的高科技,近些年,中国汽车业空前繁荣的外表下面多是“引进”“合作”的路数,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车型很少,不成气候。宣奇武就是要改变这种被动的局面。他深知这条路极其艰难,因此把公司命名为“精卫”,就是要以精卫填海般的雄心、恒心来开创历史。

曾朝晖、吴红继是宣奇武在清华的同班同学,共同的志向使他们走到了一起。从最初的50万注册资金、400平方米的旧仓库起步,凭着他们在汽车领域多年积累的人脉资源、良好信誉,他们逐步成长、壮大。走弯路、一次次失败,这些都是绕不过去的,今天回忆起来,宣奇武还是唏嘘不已。

2003年,来自国内某汽车厂家的一单上亿元合同给了精卫一次十分难得的发展机遇。有了强大的财力支撑,宣奇武得以逐步组建其堪称雄厚的技术团队:他们有的来自日本三菱汽车,都是在国外主机厂担任过课长的老专家,负责项目指导与把关;有的来自韩国现代、大宇,负责具体的业务指导及设计工作;还有的来自国内的一些主机厂的技术骨干,负责具体的设计工作。两年前他们派往日本三菱研修学习的16位技术人员也已回国上岗。为中国汽车工业培养出一批一流的本土人才,这无疑对我们的民族工业是一件大好事。精卫的技术团队在国内是绝无仅有的,人才已成为精卫的最核心的竞争力。

从新车开发构想、造型设计、工程设计、样车制造以及针对噪音振动等问题的一系列解决方案,他们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的难题。从让客户满意的角度出发,他们不厌其烦,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改进。他们设计的新款轿车,用宣奇武的话说,“绝对不是模仿和抄袭国外的任何一款车型,而是完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地道的‘中国车’”。来自汽车生产厂家的信息是“客户反映良好”。当一部新车设计开发完成,宣奇武总是与公司的年轻人一样忘情地把酒狂欢,那是汽车人最幸福的时刻。

在精卫全能公司,我们参观了各个设计部门,大致明了了开发一部汽车从创意造型到投产那极其繁复的过程。作为国内为数不多的几家具备整车开发能力的汽车设计公司之一,目前他们在哈尔滨、长春、上海、芜湖、苏州等地设有多家参股或控股公司,员工总数已达300余人;奇瑞、一汽集团、北汽福田、华晨金杯、陕西重汽、江铃汽车,这些国内大型汽车厂家都是他服务的客户。

在宣奇武的创业过程中,一大批校友给予了无私的帮助,他随口列出了一长串名单:一汽的蒋鸣、许宪志、王跃建,陕汽的方红卫、袁洪明,江西的黄代放……对于前不久在校友总会召开的汽车行业校友联络部成立大会上认识那么多业内校友,他感到非常兴奋。他说校友资源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

打造国家级的汽车设计公司

精卫的快速稳定发展,引起国内外业界广泛关注,各路媒体也纷至沓来。前些日子,他刚刚拒绝了日本一家非常有名的电视台的采访,搞得人家“很没面子”,说还没有被拒的先例。一些投资公司也纷纷登门洽谈。对此,宣奇武的头脑是清醒的,他坦言虽然公司运行良好,但快速发展带来的一些管理上的问题也不断出现,然而现在是不允许有失误的。“我们随时准备在3个月内破产。”我们能够感觉到宣奇武如履薄冰一样的谨慎。

当今世界,几乎不约而同地把衡量现代工业的发展水平的坐标锁定在汽车制造业上。宣奇武的奋斗目标就是使精卫成为国家级的汽车设计公司,为提升现代民族工业水平尽一份力。如果有一天目标实现了,他说他愿意回到校园,做一名大学教师。

我们期待着,我们相信宣奇武和他的精卫将为中国汽车工业开创出一片新天地。

相关新闻

  • 122014.12

    调配色彩 编织梦想——记华腾地毯产业园有限公司董事长郜宏

    郜宏,1961年出生于北京,1982年华东纺织工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郑州一家纺织厂,后担任车间主任。1991年,作为第一届MBA学生进入清华大学经管学院....

  • 232017.08

    朱晓明:把爱带回家——访谈凡豆科技信息有限公司CEO 电子系1992级校友朱晓明

    朱晓明,1974年9月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市,199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获学士学位;2002年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电机工程和计算机科....

  • 092021.03

    中国汽车工业的开拓者——李刚

    李刚,1944年进入西南联大机械工程系学习,194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曾任第一汽车制造厂(以下简称“一汽”)技术副厂长及第四任厂长,八十年代他任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总经理、董事长等职务,为中国汽车工业的孕育、诞生和发展做出了历史性贡献。2015年,李刚荣获首届中国汽车工业饶斌奖。

  • 032016.11

    学术新秀 跨界创业——访谈北京锐思利普有限公司执行董事 精仪系1999级校友胡恒

    胡恒,1981年出生于河南新郑,1999年考入清华大学精仪系,2003年和2007年分别获得该系学士和博士学位,2006年获得清华大学“学术新秀”奖。....

  • 292022.09

    邓健健:国防科技工业不能少了清华人的身影

    邓健健,航空工业昌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部装厂厂长。本科就读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2012年毕业进入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工作。工作期间,先后荣获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某国家重点型号设计定型个人二等功、中央企业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2008级本科生毕业十周年纪念大会上,曾作为国防科技工业优秀校友代表发言。十年来,他秉持对航空、对国防科技的赤诚热爱之心,扎根三线,以实际行动彰显清华人志存高远、追求卓越的优良秉...

  • 022022.03

    同方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敏刚带队访问清华校友总会开展合作交流座谈

    2月23日,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济师、同方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敏刚带队访问清华校友总会,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清华校友总会副会长史宗恺,清华大学校友工作办公室主任、清华校友总会秘书长唐杰接待了来宾一行,双方围绕科技创新合作开展交流座谈。会议由清华大学校友工作办公室副主任、清华校友总会副秘书长杨柳主持。首先,唐杰介绍了清华校友总会多层次、多渠道服务校友事业发展,全方位、全过程服务学校建设发...

  • 122022.10

    “追风人”武钢:让中国风机走向全球

    达坂城的风,一年吹一场,从春刮到冬。在过去,这是让人打颤的寒风;在新能源时代,这是宝贵的资源。武钢是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从新疆达坂城起步,见证了我国风电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他带领团队研制出我国第一台国产风机,研发出全球领先的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组。他掌舵金风科技20年,把一个资产300万元的小企业打造成总资产1240亿元的中国风电行业领军企业。35年...

  • 132022.02

    中国汽车工业开拓者李刚去世 享年96岁

    西南联大校友、原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董事长李刚同志(副部级),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2月9日上午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李刚,1926年出生于福建福州,1944年进入西南联大机械工程系学习,194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52至 1954年,李刚参加重工业部派去苏联莫斯科的第一汽车制造厂(以下简称“一汽”)工作组,与孟少农、陈祖涛等代表中国政府参与苏联援建一汽整体设计实施审批工作,负责督促和跟踪苏方的设计,保证一汽的建厂进...

  • 292022.09

    邢学韬:在科技公司,当“双面奶爸”

    邢学韬,2020届电机系博士毕业生,曾任校学生会副主席,在校期间曾发表6篇SCI论文。2020年入职美团自动车配送部的速度决策规划组,在职期间发表1篇RA-L文章,提交6个专利申请。我的经历和诸多更加优秀的同学相比,谈不上轰轰烈烈,甚至可能有些平淡无奇。如果非要有一个异于他人的标签,“英年早婚” 可能算是一个。回顾了一下园子七载和不短的从业经历,我想我能为学弟学妹提供的,应该只是关于一个普通年轻人在寻找“我是谁”...

  • 0120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