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清华大学教授杨知行:追梦赤子心

2017-06-06 | 孙琪 | 来源 新华社2017-06-04 |

有这么一群人,他们的人生,与电视结下了不解之缘。

清华大学教授杨知行和他的团队制定了数字电视的中国标准DTMB,并将其推向全世界,近20年的光阴里,藏着他的一颗追梦赤子心。

2016年1月9日,由杨知行领衔、清华大学数字电视中心团队完成的“DTMB系统国际化和产业化的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技奖励大会科技进步一等奖。71岁的杨知行和团队成员潘长勇手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科学技术奖证书,笑意盈盈。冬天北京的寒冷、大会现场的热烈,和刚刚结束尼泊尔、柬埔寨、老挝之行的疲惫交织,杨知行心中的回忆一时又涌上心头。

杨知行教授与潘长勇研究员在大会现场

20世纪90年代,杨知行作为第一起草人自主制定了中国第一个数字电视广播传输标准——DTMB标准。该标准采用时域和频域信号协同处理方式,既吸收了当时国际通用的美国标准全时域信号处理方式和欧洲标准全频域处理方式的优势,又规避了两种标准的缺陷,发挥了后发优势。

创造出了DTMB中国数字电视强制性国家标准,杨知行还有一个更大的愿望,就是把中国数字电视标准推向世界舞台。他意识到,如果没法把DTMB标准推向世界,中国标准的电视行业无异于一座“孤岛”——中国标准的电视出口将成为不能播放的“黑盒子”,中国的电视频道信号发到海外、走出国界也会受到影响。

那时的国际电视行业“三分天下”:美国的ATSC标准、欧洲的DVB-T标准以及日本的ISDB标准。中国的DTMB要加入国际市场,前方绝不是一片“蓝海”。“与虎谋皮”“痴人说梦”的质疑不绝于耳。

2007年对杨知行来说,是难忘的一年。在中国香港,杨知行团队迎来了“开门红”。经过3个多月的努力,在技术上取得明显优势的DTMB被香港采用。正当大家都以为在南美洲的测试效果同样成功、南美洲国家的推广一定也是势在必得时,杨知行团队却遭遇了“滑铁卢”。

古巴方面提出,由于带宽不同,不认可这一测试结果,要求中国团队在3个月之内修改带宽。那时的DTMB已经在国内强制实施,接收芯片已经批量生产,需要把做好的模具推倒重来——这意味数以亿计的损失。团队日夜攻关,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技术,在规定时间内成功研制了DTMB增强系统,增补了DTMB标准多带宽可选和支持多业务广播的功能。

在秘鲁数字电视委员会递交给总统的报告里,中国标准在技术上取得了第一。随后,这项技术也得到了南美多国的认可。

为了推广DTMB技术,两年多的时间,潘长勇每隔两三个月就要去南美洲出差,海滨、高原和热带雨林的阳光、舟车劳顿的辛苦和高强度的工作,让一个壮硕的小伙子掉了几十斤肉。潘长勇却也不得不时时克制自己的情绪:他的老师、那时60多岁的杨知行,也是30多个小时的经济舱,一趟一趟地往南美洲跑。

2011年底,在杨知行等人的努力下,DTMB正式成为国际电联标准,与美、欧、日等标准共同构成全球数字电视四大国际标准,被誉为“1972-2012年全球数字电视发展40年的一个重大里程碑事件”。

从技术水平不被认可到客户的“惊喜”,从要求改造带宽到啃下技术革新的“硬骨头”,从靠团队艰难推广到推动国家参与,杨知行和他的团队在一波三折中推动“中国标准”变成了“世界标准”。过去的10多年,杨知行和团队成员通过理论创新、技术突破、标准制定、产业化和产业链建设、国内外推广应用,促进我国数字电视行业跨越式跻身世界前列。

面对新一轮竞争,杨知行仍保持紧迫感。近年来,欧洲推出了第二代数字电视国际标准,杨知行和团队也创新了DTMB演进系统DTMB-A,目前正在产业化和国际化过程中。

杨知行满怀信心地表示,自己还要继续坚持不懈做下去,保持在数字电视标准领域的引领地位,未来还要服务于科技、产业和文化结合的“一带一路”倡议。

“让中国电视广播技术成为世界引领者的‘至善’之路对我来说,还远远没有结束。”杨知行说。

杨知行,1946年1月出生于湖南祁阳。1965年9月-1970年3月就读清华大学无线电系。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教授、微波与数字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数字电视传输技术研发中心主任。


相关新闻

  • 132007.12

    清华大学杨知行教授荣获“当代发明家”称号

    【新闻中心讯】在11月29日举行的中国发明家论坛上,清华大学电子系教授、微波与数字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信研院数字电视中心首席科学家杨知行荣获第三届“发明创业奖”特等奖,并被授予“当代发明家”荣誉...

  • 182016.03

    拳拳报国心,悠悠赤子情 ——清华大学[1985级] 施一公 访谈纪实

    2016 拳拳报国心,悠悠赤子情 ——清华大学[1985级] 施一公 访谈纪实 施一公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受家庭熏陶,从小聪颖过人的他对数学和物理有浓厚兴趣。1985年高中毕业时,学习成绩优异的施一公同时收到了来自清华、北大等....

  • 172022.10

    清华大学举办“喜迎党的二十大”主题巡展

    在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清华大学第十五次党代会胜利举行之际,以“喜迎党的二十大”为主题的专题巡展活动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关心清华大学专题展览”“清华大学出席历次全国党代会回顾展”“领导核心 战斗堡垒──清华大学历次党代会专题展”等系列展览,分别在校史馆和各院系馆等巡回展出,受到广大师生欢迎。师生们在校史馆参观“习近平总书记关心清华大学专题展览”“习近平总书记关心清华大学展览”在深圳国际研究生院亮相...

  • 122022.10

    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教授张强——“我们的研究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

    “我更看重的是解决研究领域的真问题,这才是科研价值所在。”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教授张强(2000级化工)说。组建了一支50多人的团队,多次获得各项奖励,38岁的张强已是国际锂电池研究领域的知名学者。张强很早就下定决心研究锂电,在清华大学读完博士,他又前往美国、德国完成了博士后研究。2011年,张强刚回国,就一头扎进实验室。当时,学术界正寻找能量密度更高、成本更低、使用寿命更长的电池体系,锂硫电池体系被认为是...

  • 262018.12

    1929年私立南开大学教授流入国立清华大学的分析

    1929年私立南开大学3位骨干教授流入国立清华大学,是国立清华大学校长罗家伦竭尽全力延揽人才的成果,更是私立南开大学经济硬实力不够强大与内部管理制度等....

  • 022020.04

    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成立

    4月2日,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成立仪式在清华大学主楼接待厅举行,仪式以视频会议形式连线北京、深圳、香港三地。

  • 052016.07

    “雪中炭火”赵家和——一位清华大学教授的生命之歌

    今年,是这位老师,这位平凡的共产党员捐资助学十周年,让我们一起认识他,记住他。

  • 172022.10

    清华大学师生热议党的二十大报告

    凝心聚力新时代,团结奋斗新征程。10月16日上午,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邱勇作为党的二十大代表出席开幕会,并在大会预备会议上当选为大会主席团成员和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成员。全国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清华大学副校长王光谦列席开幕会。清华园中,师生们相聚在大礼堂、各会议室、教室内,集中收看党的二十...

  • 232007.11

    刘淇同志一行到清华大学核研院调研座谈

    【新闻中心讯】11月20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刘淇在市领导朱善璐等陪同下,率领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和昌平区委区政府负责人一行来到位于昌平区的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

  • 092017.05

    清华大学教授颜宁受聘美国普林斯顿大学

    记者从清华大学证实,颜宁已接受美国普林斯顿大学邀请,受聘该校分子生物学系雪莉•蒂尔曼终身讲席教授的职位,将于近期前往就任该教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