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英若诚的台湾行

2009-10-14 |

我一直希望能去台湾为我父亲(英若诚的父亲英千里曾任台湾大学外文系主任)的墓地扫墓。那是中国孝顺的子女必须做的。但因为台海局势紧张,我父亲在台湾的20年(从1949年至1969年他去世)以及他去世后的20年中,我一直不可能去看他,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我当上了政府官员之后。

幸运的是,我父亲在台湾大学的学生马英九先生在国民党政府里有一定影响,动用了一些关系,使我终于在1993年成行去台湾访问。那次访问的目的之一是为电影《小活佛》做宣传,还有就是北京人艺去台湾演出《天下第一楼》,那是大陆的话剧第一次到台湾演出。当时,大陆与台湾没有直达的飞机,我是先到香港(当时还未回归),然后去台北。

因为我父亲在台湾是个著名人物,也因为我当过文化部副部长,我为父亲扫墓在台湾成了重要新闻。至少有5架电视摄像机进行录像,在台湾各频道播放。

我参观了台湾的清华大学校园。当然也去了辅仁天主教大学,那是我祖父(英若诚的祖父英敛之是辅仁大学创始人),于1925年在北京创办的,消失于1952年院系调整。1960年又在台湾复校。

我应邀去辅仁演讲。我还拜见了张学良将军,他当时已经92岁了。马英九专门为我举办了晚会。整个过程让我感到很荣幸,去我父亲的墓地亦令我十分动情。墓碑上有他的照片,样子要比我记忆中的显老。我一回到北京,就得了重病,呕血数升,再也不能去台湾了。1993年和我父亲在他墓地“团圆”是我们最后的告别。

我生病的时候一直在思考我们家族的历史以及我对家族历史应有的责任。

在我所有的经历中,我决不会放弃学习外语的机会。这是我从祖父、父亲那里继承的财富之一。我的兄弟姐妹们也各自在经济、建筑、科学、艺术、冶金、水利等其他方面为中国的现代化做出了贡献。作为新中国的知识分子,作为家族精神的继承人,我们都觉得有责任担负起这个重任。

摘自 《水流云在:英若诚自传》中信出版社 20098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