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宋扬:7117,一位清华选调生的云南扶贫故事

2019-11-25 | 宋扬 | 来源 公号“清华职业辅导”2019-11-22 |

宋扬,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2017年毕业后赴云南工作,曾任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瓦窑镇大蒿村和小浪坝村驻村扶贫工作队员,现任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二级主任科员、瓦窑镇党委副书记(挂职)

到农户家了解家庭情况

转眼之间,我已在云南工作两年有余。两年多来,我从一名省级机关选调生,先后下派到贫困村任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到贫困乡镇挂职党委副书记,前所未有的经历、艰苦环境的磨炼,让我逐渐褪去了学生时代的那份浮躁,增加了一份对社会的责任、对人民的理解和对生活的平和。

将家国天下的情怀转化成扎根西部的信念

清华赋予了我们家国天下的理想情怀。毕业季,写着“到西部,到边疆,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标语悬挂在校园各处,充满热血和激情。待到我找工作的时候,我只报了三个西部省份的选调,最后来了云南。

当我真正来到云南后,我才理解了,“到西部,到边疆,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这句话并不是一句仅响彻于校园的口号,它背后隐藏的是一批批甘愿放弃舒适安逸的生活、离开熟悉的环境而扎根艰苦地区的清华学子,这种能够扎根的信念,也不是在校园读书时就可以学到,而是在深刻认识和理解中国国情、社会现状、农村困境、农民贫苦的基础上得来的。

实地了解产业发展情况

刚下派到保山市驻村扶贫时,我从未想过,西部边疆的农村农民依然如此艰难。很多家庭家徒四壁,大批农民衣衫褴褛。有一户,2个女儿住在牲畜圈舍隔壁,其中一个还有身孕;有一户,只有母子两人,母亲只有一条腿,儿子是小儿麻痹丧失劳动力;还有我挂钩的一户贫困户,家中4口人都是女性,2个大学生,1个70多岁肺癌晚期的老人,只有1个40多岁单身母亲是劳动力。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这些真实呈现在眼前的情况对我的冲击很大,我前所未有的感觉到,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在脱贫攻坚的推进下,住在牲畜圈舍旁的姐妹住上了新房,残疾母子有了供养,我也为挂钩贫困户找了合适的工作,募集了一些教育资金。一年多的农村工作经历让我对中国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理解得更加直观,对中央脱贫攻坚的重大部署领会得更加深刻,也让我意识到,我们生活在一个不是那么完美却是充满希望的新时代,我很庆幸能够亲眼见证并参与脱贫攻坚这项21世纪的伟大工程。

其实,当我们真正以一个人民公仆的角度来观察贫困山区的状况、贫困群众的生活时,我们会增加一份对社会的责任、对人民的理解和对生活的平和,而这份责任、理解和平和,便能够将我们家国天下的情怀转化成扎根艰苦地区的信念,也就是在坚定了扎根艰苦地区的信念之后,我们才更加认清了自己,更加认同自己的选择,这样的我们才能更加坚定的走下去,不管他人评阅,不向他人诉说。

将自身价值的实现转化成群众诉求的回应

当我们到西部、到艰苦边远地区工作时,心中不免带着一份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愿望。在我工作的这两年多,我也一直在思考,放弃了自己最擅长的专业,到了一个从零开始的领域,是为了什么。慢慢地,我便发现,当我为农村发展解决一个问题、为群众解决一个困难时,那种成就感是发自内心、深刻绵长的。所以,在做农村工作时,我时刻以农村的需要、农民的诉求为导向。

有一次,我们为村里找来一个中草药企业建设药材基地,过程中涉及到要流转农民的土地,大部分农民都很支持,但有十几户农民怎么都不肯流转,我便一户一户去跟他们聊,聊了之后才知道他们的想法和诉求,他们有的担心拿不到流转土地的租金,有的希望能到基地打工,还有的担心会影响地上的核桃树,在理解了他们的诉求之后,我们便和企业进一步完善了协议,切实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同时也改进了我们的工作。

虽然这些工作很琐碎、很繁杂,但每一个农民的诉求都对他们有切身影响,在回应他们诉求的过程中,我们工作的价值也就体现出来了。尤其是看到六七十岁的老人在基地里靠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却对我们表达感激时,我的心中满是感动。

到农户家做房屋改造总动员

到乡镇挂职后,我处理过一个非常棘手的纠纷矛盾。一户贫困户拆除重建的房子因质量问题而停工,当我去协调贫困户和施工方之间的矛盾时,这户贫困户又给我带来了更大的难题。这户贫困户的另外一间房子因路域环境整治而被强制拆除,在他看来,他的手续齐全、理由充分,政府不应该采取这种方式对他。

为了摸清楚他的这个问题,我把当时涉及这个事情的所有领导、干部都找了一遍,查阅了当时的一些台账资料和相关的政策规定,在脱贫攻坚最忙的时候,花了大量的时间为他处理这件事情。虽然最后没能给他一个满意的结果,但在这个过程中,他理解了政府工作的难处,对我们也增加了一份信任。

后来,拆除重建的房子停工问题也比较顺利地解决了,他在同意继续施工的时候对我说,“如果不是宋副你来说,我是不会让步的”。这户贫困户一直被公认为是比较难缠的一户,但当我们试着去理解他入赘后靠一个人的力量抚养三个女儿,并拼尽全力为她们每人准备一个宅基地的时候,当我们真正用真心去帮助群众、站在他们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时候,我们的付出同样会得到回应,而当我们得到这种回应时,便会发现,原来我们苦苦追寻的自身价值的实现并不是多么宏大的东西,可能就是群众的一份肯定、一句感谢。

将多年积累的能力知识转化成干事创业的本领

当我们怀着满腔热血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可能会发现,我们多年积累的能力和知识并没有办法让我们很快发挥作用,尤其是从事一项和自己所学完全不相关的工作。但当我们作出成为一名选调生的选择时,就应当做好这样的心理准备。

无论你毕业于哪所学校、什么学历、所学所长多么高端,到了全新的岗位上,必须有从零开始的心态和魄力。当然,如果从事一项和曾经所学有关的工作,我们必须用好自己的专业知识。

云南根据我的专业特长,给我安排的岗位是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和行业管理,这恰好是我博士研究期间涉猎的方向。所以,在工信厅工作的半年里,除了撰写政策文件等工作,我对全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尤其是锂电池技术现状进行了全面了解,并对技术演进方向进行了深入调研,虽然在短期内没有体现出工作效果,但把握前沿方向一定能够帮助我们抓住发展契机。

更多时候,我们无法将专业知识用于工作当中,这个时候,就要求我们发挥读书期间培养出来的各方面能力。在我看来,研究生普遍具备的调查研究思维是党政部门工作中急需的,尤其是在千丝万缕、问题复杂的基层。

在帮助村上选择产业发展方向时,我对本地区产业发展的历史、市场情况及变化趋势等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并形成调研报告,同时提出了“产业扶贫需要正确处理好五个关系”的观点,得到了厅里领导和当地干部“不愧是博士”的评价;我曾作为选调生代表参加省委组织部民主生活会的征求意见座谈会,会上,我将全国20多个省市的选调生招录和人才引进调研情况进行了汇报,也得到了部领导的认可。

其实,在工作中,我觉得最重要的并不是已经有了多少知识,有时我们甚至还要敢于抛开旧的知识体系,建立与所从事行业相适应的新的知识体系,并不断培养专业作风和专业精神,这也是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的要求。当你看见过一个厅级干部拿着计算器当场核实数据、分析问题的时候,你会更加深刻认识到什么是专业作风和专业精神。

为镇村干部和驻村扶贫工作队作脱贫攻坚情况介绍

刚出校门的我们更欠缺的,是实践锻炼,这也是我在驻村和挂职期间着重注意的。在驻村的时候,我最常做的就是去到农户家里,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和问题困难。到了乡镇之后,我很庆幸乡镇党委书记没有把我当作一名挂职干部,给我安排挂两个村,农户有1033户,贫困户222户,涉及的脱贫攻坚短板问题有几百个,几个月的时间,每天都是马不停蹄,基本从早上7点起床到晚上11点,都在村上跑,在农户家里绕,晚上11点还在村委会和村干部研究工作。

针对问题多的那个村,我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把全村456户农户全部走了一遍,对存在问题的各家各户基本做到心中有数。上面来检查的时候,即使村干部一个都不在,我也能带着他们找到农户家里,对于村情贫情户情,我也做到比很多土生土长的村干部更熟悉。

在乡镇工作的时候,我还非常注重处理纠纷矛盾、参与拆临拆违甚至迎检时卫生清扫等工作,因为乡镇基层是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只有了解了它的全部,我们才能够对中国政治制度的现状和发展方向有更准确的把握。

工作这两年多,我对过往和当前思考很多。在我们求学的时候,国家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到了工作岗位上,云南给予了我们充分的关注和足够的锻炼成长平台,甚至包容我们的过错。在这样的发展条件下,我们应当不断修炼提升自己,做出一些于国家、于人民有意义的事情,不敢辜负这个好时代。


相关新闻

  • 102020.08
  • 182020.08

    2022年 第4期, 总第117期

    2022年 第4期, 总第117

  • 172017.08

    2017年清华大学广西选调生座谈会在南宁召开

    2017年7月26日晚,清华大学2017年广西选调生座谈会在南宁召开。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过勇,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自治区总工会主席王跃飞学长,自治....

  • 302018.01

    广西清华校友会举行2017届选调生校友座谈会

    1月13日上午,广西清华校友会在南宁新谊金融投资大厦举行了2017届选调生校友座谈会。2017年选调到广西工作的年轻校友与往届选调到广西的校友代表互相....

  • 142017.08

    过勇出席2017年广西定向选调生座谈会并看望慰问校友

    7月26至27日,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过勇一行赴广西访问,出席广西2017年定向选调生及引进高水平大学博士座谈会,并看望慰问校友。

  • 142017.08

    陈旭出席2017河北定向选调生培训班开班仪式并与在冀选调生及校友座谈

    7月28日下午,2017河北定向选调生培训班开班仪式在石家庄举行。

  • 112024.05

    春天的故事:1979年清华校庆

    有一首旋律优美的歌曲,叫《春天的故事》,第一句是“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每当我听到这个歌曲,都会不由自主地想起1979年那个令人难忘的春天,那个属于中国,属于清华,也属于我的春天。对清华而言,每年4月的最后一个周末,都会迎来建校纪念日。在清华百年风云变幻中,除了因为历史原因而中止外,春天里的“校庆”从来都是全体清华人为自己庆生的盛大节日。1979年4月26日《新清华》刊登的校庆预告1979年是清华大学建...

  • 092012.01

    广西校友与清华大学2011年广西选调生欢度新年

    201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到清华大学定向选调,清华大学约50位同学作为选调生来到了广西。2012年元旦期间,清华大学广西校友会与选调生们以多种形式,欢度他们的第一个新年。2012年1月2日,选调生们首先进行参观考察。南宁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何翔校友安排车辆,带领选调生们参观了南宁高新区,让大家对南宁当前的高新企业现状有了直观的认识。 张显校友与选调生座谈接着,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组织部部务委员张显校友与选调...

  • 232021.09

    清华大学2017级年级概况

    2017年8月24日上午9时,清华大学2017级本科生开学典礼在综合体育馆举行,近3800名新生参加了开学典礼。

  • 212011.01

    甘肃省校友会与8位清华选调生座谈

    积累实践经验 增长工作历练 收获人生阅历2011年1月18日,清华大学甘肃省校友会部分校友在兰州校友会俱乐部与8位清华选调生进行座谈,并共进午餐。此前一天,甘肃省委组织部张建荣副部长和干部一处的全体人员与这8位已在甘肃省天水、武威、酒泉工作半年的清华选调生联欢。去年12月24日,其中的3位选调生由甘肃省委组织部带队专程去母校清华对即将毕业的应届生进行就业指导,用他们的自身经历吸引更多的清华学子来甘肃工作。 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