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胡宏扬:清华人应该扎根在中国的每一个角落

2022-03-31 | 基层研究会 | 来源 公号“清华职业辅导”2022-03-30 |

校友简介

胡宏扬,安徽庐江人,计算机系2010级硕士校友。2013年毕业后通过人才引进项目前往安徽省马鞍山市工作。历任马鞍山市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副主任,马鞍山市科技局办公室副主任,博望区博望镇党委副书记,博望区新市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等职,现任共青团马鞍山市委副书记、市青联主席。

原来在中国还有这么贫困的一群人

胡宏扬与基层的故事,要从一次社会实践说起。

学生时代的胡宏扬,是一个全面发展的理工男。从本科到硕士七年的学习,让他在计算机领域有了较为扎实的专业积累。在深耕学术的同时,他也热心服务同学,从本科起便积累了很多社工经验,涵养了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和情怀。也正因为这段成功的“双肩挑”经历,让他在人生选择的十字路口一度彷徨。直到毕业前的一次社会实践,让他最终义无反顾地走向基层。

2012年的暑期实践,胡宏扬来到了西部的一个贫困县挂职担任县发改委副主任。一个半月的时间里,他走访了很多乡镇,真切地接触到了基层的民生百态。这次经历给了他巨大的震撼和触动:

“那种贫穷,就算以当时的视角去看,你也很难接受——原来在中国还有这么贫困的一群人!”

实践归来之后的几个月里,在西部的见闻不断重现在胡宏扬的脑海中,与他对未来人生的思考交织、碰撞。毕业季渐渐临近,人生选择之问萦绕心头:“清华一直教育我们,要上大舞台、干大事业,我们作为清华的学生,应该为党和国家、为人民做些什么?”经过自己的反复思考,以及与师友的深入交流,到基层公共部门服务的想法渐渐在胡宏扬心中逐步坚定。

与很多选择到基层工作的同学一样,胡宏扬也遇到了家人的反对。当时他已经拿到了几份国企总部管培生的录用机会,薪资待遇和成长空间都不错。家人也希望他在毕业后顺势留在北京。对此,胡宏扬既表示充分的理解,也保持着坚定的初心。

“家人的意见,肯定是出于对子女未来发展的关心。但我们既然想好了,就应该力排众议,让家人相信我们能够应对即将遇到的挑战,相信我们能够真正为党和人民群众的事业,为自己的理想去做一些事情。清华人应该扎根在中国的每一个角落。一个人或许不能做出多大的贡献,但是如果每个人都做一点,定会带来改变。”

胡宏扬参加青年突击队

不打无准备之仗

在胡宏扬看来,自己“跨界”就业最根本的底气来自清华多年的教育。对于从事与本专业不甚相关的工作,很多人心有疑问,认为没有学以致用。对此,胡宏扬有自己的理解:

“我们的教育经历根本上是帮助我们形成正确三观、建立独立思维体系的过程。清华教会了我们一些系统性的知识,但更重要的是教会了我们方法论:如何分析与解决问题、如何正确看待自己、如何看待世界。同时,清华也教会我们选择,让我们知道我是谁、我要成为谁、我该如何成为谁,最终让我们成为一个对自己、对家庭、对人民、对党和国家都担得起担子、扛得起责任的人。”

在确立服务基层的志向后,为了尽快转换角色、转变思维,胡宏扬也做了很多具体的准备。

为了补充基层公共部门所需的知识,胡宏扬研三时着重学习了很多公共管理方面的基础理论。“我那时候经常去马院和公管学院‘偷师’。”他在马克思主义学院学到了改造社会的基本理论,在公共管理学院学到了治理基层的基本方法。在日后的工作中,头脑中的理论经常与实践碰撞,也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完善,这些都令胡宏扬受益匪浅,思想日渐成熟。

除了学理论,胡宏扬也积极向已经参加工作的前辈“取真经”。不论是同一个实验室的师兄,还是后来结识的清华基层校友,都给了胡宏扬很大帮助。

“这些前辈们、校友们,他们的经历以及他们对事业的认识,提前帮我构建了对基层社会的基础性认识,让我能够提前思考、提前准备,参加工作以后也能尽快适应。”

时至今日,胡宏扬与几位“人生导师”一般的师兄还保持着密切的联系,经常一起探讨工作、交流思想。当自己也成了“前辈”之后,胡宏扬也经常与在校和刚参加工作的师弟师妹交流,还积极促成接待了多支前来马鞍山实践的社会实践支队,努力让基层工作的经验与公共服务的精神薪火相传。

胡宏扬在浙江安吉考察生态文明建设

用持续的热情回应组织的关怀

挂职锻炼的经历促使胡宏扬选择基层,而前辈的引领让他选择了马鞍山。

马鞍山历史悠久,但建市的历史并不长。新中国成立初期,马鞍山的建设目标是成为中大型的钢铁基地,最早一批赴马鞍山的清华毕业生就在“马钢”工作。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安徽人,胡宏扬对家乡有着深厚的感情。2013年毕业前夕,时任马鞍山市长率团来校引才,诚意满满的人才政策也让胡宏扬感受到了江淮大地的呼唤,让他最终下定决心将马鞍山作为自己公共服务梦想的启航之地。

初到马鞍山,23岁的胡宏扬担任马鞍山市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副主任。年轻的同志直接担任领导职务,如何较快地适应新角色、新岗位,胡宏扬处理得颇有章法。

胡宏扬回忆道,“刚去的时候,保持尊重、好学的姿态特别关键,无论职位高低,都要让别人感受到被尊重。对于领导、对于同事,我都经常性地去请教。对于下属,我直接分管的,我与他们多谈心;我不直接分管的,我也快速地熟悉。如此谦虚、低调、谨慎,很快赢得大多数人的好感。”

除了摆正姿态、谦逊好学,胡宏扬认为快速学习、总结提炼的能力也很重要。最短的时间内,就要把工作上的事情尽快搞明白,而且要力求有更高、更深的理解。这样也能让同事们看到,新来的同志不是“肚子里没货的”。这样经过两三件事、展现了自己的能力之后,再提出一些成熟的想法,大家也会更愿意接受。

此外,年轻人也要肯吃苦。事情来了,应该毫不犹豫地冲在前面,保持全身心投入工作、展现不惧劳苦的决心。“这样听其言观其行,同事就能感觉到,这个同志虽然年轻,虽然从学校出来不久,但是能够以品德、以能力、以热情让下属信服、让领导青睐、让群众认可。这个过程并不复杂,难的是长期保持”,胡宏扬说。

胡宏扬参加抗洪抢险、慰问解放军战士

在矛盾最激烈的地方历练自己

来到马鞍山之后,胡宏扬既在市级机关工作过,又在乡镇主政多年,在不同层级的岗位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基层与机关最大的不同就是必须直面群众、直面尖锐的矛盾。很多工作避无可避、退无可退。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社会治理,干部都得挺在一线,矛盾不在你这里化解,就在你这里爆发。”

基层工作需要用真诚和担当直面群众诉求。

一个地区内发展不均衡,群众必然有意见。在乡镇工作时,胡宏扬就遇到了这样的难题。当时,为了落实“村村通”“户户通”的要求,镇政府决定先修某个自然村的公路,相邻两个自然村的村民意见很大,点名要镇长亲自解释。

“群众点我的名,也说明对我印象不错、对我有期待,我当然要去。”到了现场,胡宏扬耐心地向群众解释了制定修路计划的考虑。“我们最后肯定要做到村村通、户户通,但是修路总要有顺序、有计划。目前的计划也是村里的村民代表、党员代表提出来共同认可的,我们也做过研究。剩下的路不是不修,而是排在明年的计划中。”镇长的推心置腹赢得了群众的理解,公路最终顺利通车了。

基层工作也要用耐心和定力协调各方关切。

2018年前后,环保部开展了力度很大的环保整顿。胡宏扬任职的镇属于工业重镇,环保方面有较大的历史负担。当时一个因历史原因位于名胜风景区、拥有200多名工人、对地方产值贡献较大的工厂被中央环保督察组立案,要求限期“两断三清”(“两断三清”指对“散乱污”企业断水、断电、清原料、清设备、清场地),然后拆除。这项工作表面是整改环保,背后还涉及民生,镇政府多方协调也无法周全地解决。最后上级部门下了文件,要求一个月内必须完成。

一面是政令如山,一面是民生攸关,胡宏扬不能改变最终的结果,只能逐步、分层级地化解矛盾。为了争取抵触情绪最大的企业老总和职工的理解,胡宏扬连续两个星期与工人吃睡同步,和企业老总推心置腹,并承诺在镇政府能力范围内,一定尽可能保障工人和企业未来的出路。

认清了情势,感受到诚意,老板也偃旗息鼓。之后的一年间,胡宏扬多方协调资源,经过无数次沟通、协调,终于成功地帮助200多名工人走上新的工作岗位,消除了一个激化社会矛盾的隐患。

基层工作还要用智慧和策略解决复杂问题。

“一分钱难倒英雄汉”,胡宏扬刚到镇里就遇到了财政问题。镇里多年来为了发工资、支付工程款积累了数千万的债务。为了化解债务、推动地方发展,胡宏扬想了很多点子。

“我们正好赶上了几个契机。首先我们在耕地占补平衡和增减挂钩政策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增加了几千万的收入。其次我也借助清华的资源引入了新的税源。我从深圳引入了两家校友创办的信息化企业,三年时间为镇里创造了四五个亿的税收。到我离任的时候,镇里的债务已经全部还清,基础设施建设也得到了很大地提升。”

八年多的基层工作,有两句话胡宏扬一直记在心里:一是踏踏实实干,保持一颗平常心,得不骄失不馁。二是时刻准备着,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在任何岗位上都能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在哪里都能展现清华人的风采,在哪里都不能丢了清华人的情怀,在哪里都要用实际行动维护清华的声誉。

毕业季临近,胡宏扬也有几句话想送给正在思考、选择人生道路的师弟师妹:

“希望大家科学地看待自己,对自己有客观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想清楚自己喜欢什么、能做什么,并充分利用好各种资源为之做足准备。一个人最好的状态,就是把理想、兴趣和事业完美融合。祝愿学弟学妹们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路,让每个清华人的力量发挥到最大,让清华的贡献力发挥到最大,让清华和清华人对这个国家的作用发挥到最大。”

特别致谢胡宏扬校友接受采访!


相关新闻

  • 072011.09

    一个家族的五代清华人

    唐氏家族是一个显赫而低调的大家族,唐家五代人中都有清华学子,且与辛亥百年史有着极深的关系。最早的留美幼童唐绍仪、唐国安——前者为民国首任总理,后者是清华第一任校长;作为第一批庚款留美学生的唐悦良是唐家祖父辈,而执教清华五十载的清华图书馆副馆长、我国机电学专家唐统一和现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助理总干事的唐虔则是父子俩,还有今天的第五代“海归”唐宛枫,他们历经了一百三十多年的风云跌宕、时代更替...

  • 052014.09
  • 212013.06
  • 012008.02
  • 042022.05

    祝贺!这些清华人荣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在建团百年到来之际,为充分发挥青年典型模范带头作用,激励广大青少年踔厉奋发、勇毅前进,以优异成绩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5月3日,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决定,授予49名同志第26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授予16个青年集体第26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此外,对在完成重大任务中作出突出贡献的73名个人和17个集体予以表彰确认。清华校友吴南(2004级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临床医学八年制专业)、格勒巴桑(2003级机械)...

  • 222022.02

    第一个获得“气象诺贝尔奖”的中国人

    “时间总是不够用”的叶笃正把一生献给了气象学和祖国,他总是不遗余力地培养学生、提携后辈,至今桃李满天下;他将眼光放远到千百年后人类生存环境的变化,为世人敲响了警世洪钟。叶笃正先生从不认为自己是权威,总把自己的成绩归功于他人,他常常挂在嘴边的就是“个人离不开群众,荣誉归于大家,要感谢舞台,因为舞台是大家给的;要感谢大家,因为单人唱不成戏,配角甚至更光彩……”

  • 272023.06

    创业清华人︱刘寒:打造单细胞测序中国方案

    刘寒,清华大学2006级环境科学与工程本科、经济学双学位,国家级青年人才、生物材料正高级工程师生物。科技,常常被视作长坡厚雪的行业。2020年起,疫情大流行将生物科技推上风口,但若无技术和经验积淀,初创公司极易折戟沉沙。属于生物科研底层技术的高通量单细胞测序,在基因测序界等同于“显微镜”一般的存在,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研发难度令多数创业者望而却步。国内单细胞测序平台也曾被海外巨头所垄断,产品价格高昂、供应...

  • 072007.11
  • 302004.09
  • 032019.01

    黎锦扬:一个传奇的落幕

    黎锦扬(1915-2018),1940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外文系,与赵瑞蕻、周珏良是同班同学。后毕业于耶鲁大学,定居美国。以英文写作打入西方文坛的美籍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