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周志宏:江南之行难忘怀

2008-05-30 |

周志宏(1963级 水利)

清华大学水九年级(1963届)是一个富有凝聚力的友爱群体。毕业40年来,不算各种小规模聚会,从1988年水九同学会成立,水九同学们已有了五次大型校庆聚会,分别是1988年、1991年、1999年、2005年和2007年。前四次都在北京,第五次在江南。

2007421427,水九年级近50名同学及其家眷共60余人,按照事先的约定,从北京、从上海、从纽约、从香港……从祖国的天南地北,相聚一堂,度过了七天难忘的时光。

这次聚会的行程是南京—苏州—杭州。第一站南京,是应南京水电科学院的张瑞凯同学盛情邀请,到宁一聚,河海大学的毛野和南京自动化研究院的张宝寿同学做了不少具体工作,为这次难忘的聚会开了一个好头。

当天下午我们参观了南京水科院的实验基地,听了基地负责人的介绍。晚上张瑞凯盛宴欢迎久别重逢的同学们,许多同学毕业38年后首次见面,当年分别时都是青春年少,如今大多两鬓染霜,几十年的风雨沧桑,一些同学已是相逢不相识,惊呼热中肠。

晚宴后还乘舟游览了古金陵的繁华地秦淮河,欣赏了华灯映水、画舫凌波的美景,当年曾读过朱自清和俞平伯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如今亲临其境,秦淮河旖旎的风光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422到苏州,科技大学的陆敬如同学尽地主之谊,设宴招待诸学友,并陪同游览了寒山寺、拙政园。

22日当晚到达杭州,在国际小水电中心的宾馆,此行人数最多最全的聚会拉开序幕,常焕生同学第二天就要去三峡参加一项工程的验收,今晚特地从东北赶来一聚。匆匆一聚,明天又要分别。而王良洲同学则要明天晚上才能从舟山赶到。一些同学退休了,还在发挥余热。真是相逢莫厌醉金杯,别离多, 欢会少。大家畅叙了几十年来的工作和生活的境况,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许多同学有了第三代,孙辈的出生,带来更多的喜悦和欢乐,张瑞凯同学的小孙子,是他的骄傲,大家争相要这可爱的洋娃娃的照片,分享喜悦。许多同学在工作岗位全身心的辛苦了大半辈子,无暇享受育儿的天伦之乐,现在退休了,有充裕的时间含饴弄孙,乐在其中。退休前,绝大多数同学都是单位的业务、技术、管理骨干,不管在什么岗位,我们都不曾虚度年华。这是我们感到自豪和欣慰的,我们没有辜负母校的培养。

23日在西山公园,花港茶室,举行了简短会议,清华大学杭州校友会秘书长端木晋到会祝贺。吴涤非代表水九年级同学会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说这是水九同学会在北京以外的首次聚会,办得很成功,对南京、苏州、杭州的同学们组织这次聚会的热情和劳动表示感谢。下次聚会拟在武汉或昆明举办。还推选确定了毕业四十周年纪念册编辑委员会成员。然后进行座谈、交流、钱中一同学触景生情,引吭高歌,仿佛又回到大学时代,找到了很多难以再经历的青春的回忆。

大家以西湖的青山绿水为背景,留下了珍贵的合影。午餐后,大家游览西山公园:牡丹亭,孔雀园,魏庐,红鱼池,花港观鱼御碑亭等;然后上苏堤赏桃花,步行到雷峰塔、净慈寺、“南屏晚钟”御碑。

24日上午,到曲院风荷,经赵公堤到杭州花圃,参观燕南寄庐(盖叫天故居),花圃中的小隐园莳花广场等,出花圃西门,到茅家埠,参观都锦生故居、茅家埠头,上香古道,茅乡水情等,午餐后,到于谦祠,游三台山景区,参观三台梦迹、乌龟潭、于谦祠、浴鹄湾、玉岑诗社、唐樟等。25日和26日两天为自选活动,25日是西湖一日游,主要景点:灵隐、虎跑、游湖(湖心亭和三潭映月)、岳庙、宋城、黄龙洞。

杭州的自然景色美不胜收,人文景观璀璨耀目,使人身心欢愉,流连忘返。

在杭三天期间92班和93班的同学还举行小型聚会,深入交流各自情况,感谢在校老师的教导,回忆学生时代的逸闻趣事,这一次次聚会充满了欢笑、欣喜、自豪、慰藉、感念,还有某种苦涩(文革岁月),哀伤(英年早逝的同学们)……

武汉科技大学的袁海庆同学诚邀下次聚会到武汉。

水利部杭机所李士英同学为此次聚会付出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作了周到、细致的计划,他夫人还事先对活动路线进行实地踏勘,使得这次杭州聚会圆满实现。华东勘测设计院的张伯纳也尽了地主之谊。

26日部分同学到秦山核电基地参观,秦山第三核电厂周志宏同学陪同参观了秦山核电厂的展览中心,秦山二核的扩建工地和秦山三核1号机组的主控制室,大家增进了对核电的了解。至此,水九同学江南行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7天的时间转瞬即过,在江南繁华之地的金陵古都和素有人间天堂美誉的苏、杭二州,一幅幅照片定格了那美好的时光,更有那说不完的知心话儿,叙不尽的亲切情谊,都深深地铭刻在大家的脑海中。(聚会照片正陆续贴上校友网)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分手的时刻到了,同学们依依惜别,互道珍重。大家的共同心愿是:保重身体,健康长寿,期待以后在武汉、在北京、在昆明、在香港……再欢聚一堂。

转自:《杭州清华》 第172008418

相关新闻

  • 222008.05
  • 012017.06

    周志宏:《出彩中国人》参赛随感

    我们用一曲《我爱你中国》,震撼了全场,掌声雷动,“台上台下,哭声一片”。连评委也哽咽,导演也垂泪。我们用歌声感动了年轻人,也重新感动了我们自己。几十年....

  • 102018.12

    深秋昆明之行

    2018年的10月30日,我以西南联大北京校友会秘书的身份,受邀陪同在北京的五位“90后”老校友,到昆明参加西南联大在昆建校暨云南师大建校80周年的庆....

  • 182012.10

    清华校友总会投资行业协会长春之行

    清华校友总会投资行业协会长春之行

  • 042022.03

    沈从文1976年的苏州之行

    1976年8月间,唐山大地震造成难以料想的破坏,也给整个中国带来了不祥的预兆。沈从文先生刚从“五·七”干校回到北京,开始从事中国服饰史的研究。北京到处是闷热的防震棚,人心惶惶,日子很不好过。沈从文得到的防震棚,矮小得连搭张床铺都不够,晚上只能蜷曲在藤椅里睡觉。夫人张兆和思忖再三,决定与沈从文先生携孙女沈红,到苏州九如巷娘家兄弟“小五哥”张寰和家暂住,于是有了长达五个月的苏州之行。这段特殊的行程,成为...

  • 172018.07

    乐动湘江 非同凡响——回顾上海清华校友会艺术团的长沙之行

    长沙之行的5天,让我有机会近距离感受艺术团凝聚力之所在,它就在于一个“爱”字:爱国家、爱母校、爱艺术。

  • 092021.12

    1948:梅贻琦校长的宁沪之行

    在清华迄今110年的持续发展中,对其产生重大影响的人物有许多,梅贻琦(1889—1962)无疑是其中独树一帜之人。从1909年名列第一批庚款留美生开始,其命运就与清华紧密联系起来,堪称“寿与校同”。正因为此,“梅贻琦研究”也成为清华校史研究中不变的课题,从来都是被关注的重点。

  • 022015.07
  • 242009.03
  • 20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