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

2008-12-02 |

魏少军(1984)

今天,当我们谈起硕士研究生的时候不会有什么特别的感觉,因为清华大学的研究生数量已接近了本科生的数量,硕博连读已经成为我们培养研究生的主要手段。但是20年前硕士研究生是一个让人羡慕的头衔,因为那年中国出现了第一批攻读硕士学位的研究生。我正是在这一年进入清华大学无线电系师从朱雪龙教授学习并有幸成为这个第一批中的一员。

19822月,清华大学自己培养的文革后第一批大学本科学生还在学习期间,因此,清华大学招收的第一批攻读硕士学位的研究生中本校的毕业生很少,学生主要来自外单位。我们无研一班中除了陈大同同学是清华大学提前考研的学生外,其他的38位同学来自二十几个单位和大学;这个班的同学除了少数为1977年直接参加高考的高中毕业生之外,大多数都有数年的工作经历,进入大学前的职业可以说是工、农、商、学、兵兼而有之。年龄最大的和年龄最小的相差12岁,平均年龄26岁。

1984年年底,除了部分获得继续深造机会的同学之外,大多数同学奔赴全国各地,参与到轰轰烈烈的经济建设当中去了。记得门向生、王立生和黄忠守等同学投笔从戎,加入了人民解放军的行列;于燕斌、李楠和周海平等同学到中科院工作,陈进民、魏少军和韩林等同学加入了各大部委的专业研究所,何扬、刘红彦、慕丰浩、王国裕和吴晓明等同学到其它院校任教,龚明甫、王勇、郑清怡和耿辉等同学留校任教,乔彭、唐政、陈大同和赵柏秦等同学留校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徐立、傅方正等到外单位攻读博士学位,等等。

随着国家进一步的改革开放,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部分同学开始走出国门深造,如孙卫民和何扬等在美国,唐政和耿辉等在日本,陆忆拢、潘翔、王国裕和于燕斌等在英国,郑京亮在瑞士,魏少军在比利时,慕丰浩在瑞典,张军在加拿大等。这些同学大都获得了博士学位,加上在国内已获得博士学位的同学,拥有博士学位的同学总数超过20人,也就是说,50%以上的同学拥有博士学位。考虑到我们所处的那个年代,这个比例应是相当高的。很多同学在完成学业后或走出国门、或留在所在国、或转移到第三国工作和创业并逐渐定居国外。目前根据不完整的统计,在北美的同学有21(在美国的19人中在硅谷地区有8);在欧洲、日本、新加坡等地的有5;在国内的有13人。在国内的同学则集中在北京、大连和西安等城市,其中北京有9人。时隔20年,目前还留在清华大学任教的则只有魏少军一人了。留在学校工作的约有6位,在研究单位工作的约有4位,其他的同学则大多工作在工业界。

随着时间的推移,无研一的同学多数进入中年,大部分同学经过艰苦的努力和拼搏都事业有成,如乔彭是美通公司的创始人、首席运行官,陈大同作为OmniVision公司的创始人在公司上市后开始了新一轮的创业,赵柏秦担任了中科院半导体所的副所长,门向生已经是大校军衔,魏少军则在学校任教的同时还成为大唐电信的总裁。相当一部分同学拥有教授职称。在国内的同学大都成为所在单位的骨干和领导,承担起重要的职责。

无研一的同学分别在图像信息、雷达、电子物理、半导体等专业学习。由于专业很分散加上时间过去了20年,已无法记清所有的任课老师。我所在的图像信息专业给我们上课的教师有马世雄、李叔梁、朱雪龙、葛成辉、尤婉英、朱正中、吴国威和丁晓青等,一些公共的专业基础课由其它教研室的老师,如茅于海、陆大 、冯重熙等给我们上过课。老师们上课十分认真,所教的内容在当时也很新,处处体现出对我们的关心、爱护和责任。无研一的同学大多有工作经历,对文革的混乱和无序印象深刻,所以对这一学习机会非常珍惜。当时我们的标准生活方式是宿舍教室食堂图书馆,周而复始,很少参加舞会、看电影。

老师们对无研一这个特殊集体倾注了大量的心血,除了指导我们的学习和论文工作外,对我们的思想、生活和娱乐也时时给予关怀。我们的班主任是郭奕理老师,现在已经退休了,但还在科研第一线工作着。他担任无研一的班主任直到我们毕业,给每个同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当同学们有机会凑到一起的时候,还会时时提到他。无论是郭老师,还是系领导都十分关注绝大多数同学来自清华大学以外这个无研一所具有的特点。以今天的眼光来看待无研一的话,那就是无研一是一个多种文化、多种研究思路和方法、多种学风的一个大交融。同学们带来的不同的学风和思想方法,实际上导致了全国二十多所高校在清华大学无线电系的大检阅和大融合。当时无线电系的系主任,今天已成为工程院院士的吴佑寿先生非常珍视无研一的这个特点,在很多场合提出要通过学生的交流促进不同学校间的学术思想碰撞,避免在学术上近亲繁殖,并提出应该有计划地安排相当比例的研究生名额用于外校的生源。这些观点无疑是十分正确的、是开放的和高瞻远瞩的。在这一思想的影响下,比我们低一班的研究生中外校的生源仍然占有相当的比例。无研一很多同学后来谈论起这个特有的现象时也都深深感到由于大家来自很多单位,带来了很多不相同的文化,在三年的共同学习和生活中每个人都不知不觉地受到这些文化的影响,无形当中有了更多的收获。无研一的同学很团结,很融洽,包容性很强。二十年后我们之中的很多人都事业有成是否与此有关呢?真可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 作者现为清华大学微电子学研究所教授,大唐电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