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荣隆(1958机械)
2004年5月,当年清华同窗聚会母校。欣闻一些学兄工作生活经历和体会,倍受感动;深信在充满激情和风浪的年代,诸君都勤奋坚毅地为国为民做出卓越贡献;并甚望使之成为吾等共同宝贵精神财富。我属凡人,愿以拙诗一首奉献众友,抛砖引玉,共享幸荣,互为激励。
苟荣隆学长(左2)1998年和学友相聚荷塘池畔
一
当年心气一片丹,
投笔从戎在尖端(1)。
狼山额旗忽不显(2),
酒泉东风奏新篇(3)。
十周国庆京备战,
夜半悄声过校园(4);
六六天惊试两弹,
元帅褒扬咫尺间(5)。
立马扬鞭宏图展,
目送利箭刺青天(6)。
人生能有几多绚,
疑是梦否沥胆肝。
吞沙饮风当锤炼,
誓献毕生戈壁滩(7)。
金色年华十余载,
壮志未酬叹无言(8)。
二
平民百姓生活简,
从头再越东海边(9)。
邓公高瞻天回暖,
花落花开春又还。
矢志追求终实现,
尚有岁月尽展颜(10)。
刻苦自学机转电,
方得“自由”换“必然”(11)。
科研开发书标范(12),
电视技术攻难关。
欧美扶桑采芝返,
一支捧送百花园(13)。
企业沧桑我参见,
志士仁人逾百千(14)。
嘉奖中有国务院(15),
无悔一生话当年。
注释与简意:
(1)投笔从戎在尖端。我在1958年清华大学毕业后,分配至解放军20兵团。到部队报到的次日,我等即坚决要求参军。经为时月余严格政审后,才被正式告知:我们部队是搞导弹试验的绝密国防科技单位。
(2)狼山额旗忽不显,在毗邻试验基地的内蒙古西部的巴丹吉林沙漠,有一条由南而北的黑河(弱水)所流经的绿洲带,原曾是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所在地。河畔还有一座拔地而起、地理标志特征明显的山头——狼心山。1958年后,因这一带成为导弹综合试验基地的中心地区,出于严格的保密原因,故之后一切公开发行的地图上,不但额旗已远迁他处,而且狼心山也从此在地图上销声匿迹。
(3)酒泉东风奏新篇。毗邻酒泉的导弹试验基地,也即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前身,当年曾在军队内部有“酒泉东风部”和“东风基地”的便称。又,基地试验的地对地导弹系列型号也称为“东风”。
(4)十周国庆京备战,夜半悄声过校园。1959年国庆十周年期间,空军新组建的三个地空导弹营和临时配属空军指挥的我基地所属的四营,一起部署在北京四周执行防空战备。
10月
7日
,在北京东郊通州地区,一举击落窜扰大陆的美制蒋机RB-57D高空侦察机,全国欢呼;也因系在全世界首创导弹实战并一举成功的先例,而震惊世界。在此之前的8月份,各导弹营曾集中在我戈壁基地,进行了我国首轮地空导弹实弹打靶的试验训练。我当时以见习学员身份,从头至尾参加了这次任务,并于9月上中旬,随基地四营的绝密军列,从西北荒漠前进到北京北郊沙河机场布防战备。抵达北京时早已天黑,我估计军列将经过当时京张铁路横穿而过的清华校园,故特意提早坐到平板车上的特装车辆驾驶室内,以细观自己熟悉的故地。在夜阑人寂中,军列穿过清华园的短暂时刻,我聚精会神地迅速扫望了铁路两旁灯火阑珊处的东饭厅、六七号楼和一二三号楼。此刻,我心中又立即涌现出一年前还在此地学习生活时的种种情景,无限深情地怀念起了辛勤培育过我的母校
和
老师,以及曾朝夕相处的亲密同窗好友们。
(5)六六惊天试两弹,元帅褒扬咫尺间。
1966年
10月
27日上午
近10时,基地成功进行了举世都属空前绝后的导弹核武器发射试验。当日,除在发射阵地上坚守岗位直接操作的极少数人员外,基地绝大多数人一早就疏散在数
十公里
远的四处野外。将临发射的时刻,我们均按号令和规定要求的姿势,匍匐在地上,以隐蔽防护。约半小时后,得知发射成功,众皆雀跃欢呼。之后经中央广播电台公布,举国欢腾,当惊世界。是日下午,基地召开了庆祝大会。主管国防科技的中央军委副主席聂荣臻元帅亲自出席并讲话,代表中央和毛泽东主席向大家表示祝贺,大力表扬了参试的基地全体官兵和国防工业部门的研制与试验人员。
(6)目送利箭刺青天。本人多年从事基地特种装备工作,在历次试验任务中,都要仔细谋划与落实装备的配置配套,并经常奔走在国家有关部门和基地的各试验场站之间。我也同时有幸多次身临基地的发射现场,目睹了导弹发射升空时激动人心的壮观场面,感受到了胜利完成任务后的欢欣和自豪。
(7)誓献毕生戈壁滩。当时我们这些在基地无私奉献的人,都响应党的号召,“以场为家,以苦为荣”,树立了牢固事业心。甚至决心“身在青山头,葬在戈壁滩”,立志为国防科技事业奉献终生。
(8)壮志未酬叹无言。正当我誓志为党和国家的国防尖端事业而全力奉献自己的时刻,“文化大革命”的浩劫突然降临头上,竟无端地被“复员”,离开了我无限热爱并立志为之奉献终生的光辉事业。回想到当年为我们首批大学生参军入伍举行欢迎晚会时的热烈场面,对比而今的冷漠情景,我只得无言以对;悲叹不已,而又欲哭无泪,痛感报国无门。
(9)从头再越东海边。我复员回到上海后,再从头努力奋发,从当普通老百姓、工人做起,以后当了工厂技术员,再任广播电视技术研究所室主任,直至担任工厂副厂长和上市股份公司总工程师。
(10)矢志追求终实现,尚有岁月尽展颜。我在部队的十余年间,曾多次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但因家庭出身成分不好,“要经过长期脱胎换骨的思想改造和政治上的考验,并接受组织上的长期考察”,虽再三努力也一直不得其门而不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路线重新回到正确健康的轨道。我经过矢志不渝的努力,终于在198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实现了我二十多年前就立下的夙愿。
(11)刻苦自学机转电,方得“自由”换“必然”。我在大学时是学机械类专业,但毕业后在部队工作时,所接触的几乎全是电子专业类的装备和仪器。工作上的种种困难,迫使我下决心要重新学习电子专业知识。但受当时环境条件制约,我只得以业余和自学为主的方式学习。前后二十余年里,共学完约二十门电子专业基础课程,终于大体跨进电子专业的“门坎”,基本成为一个内行;也使我在电子行业的工厂企业和研究所的工作中,能够逐步从被动的“必然王国”,走向能够比较自如的“自由王国”。
(12)科研开发书标范,我在上海的工厂、研究所和上市股份公司工作期间,曾成功地设计研制过电视调谐器、UHF电视扫频仪和电缆电视等方面产品,承担与完成过中央有关部门下达的电视广播科研试验课题。我还作为行业的核心技术骨干与电子学会相关专业分会的专业委员,为主地参与编写与审议过电视行业多个产品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一些技术参考书籍资料。
(13)欧美扶桑采芝返,一支捧送百花园。我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至九十年代初,主管工厂技术改造和技术引进工作期间,成功地从日本、德国和美国等发达国家引进了电视方面一些技术先进的产品和生产技术,对推动上海地区电子技术水平的提高,做出一定贡献,还曾因此获得过“上海市技术改造优秀工作者”和“局先进总工程师”称号。其中某些技术(如表面贴装技术SMT)及所带领出的技术队伍,至今仍在上海电子行业的某些领域内,发挥着积极作用。
(14)企业沧桑我参见,志士仁人逾百千。我作为企业领导班子成员之一,偕同数以千计的职工和数百专业技术人员,经历了所在企业发展壮大和改革体制机制的历程,使一个普通的工厂转变成为一个至今都还是一个比较成功的、中等规模的和较有名气的上市股份公司。
(15)嘉奖中有国务院,我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曾获得过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机械电子工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以及上级主管部门和行业与学会的其他很多嘉奖与荣誉称号。1992年还获得国务院颁发的有突出贡献专家证书,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