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北离(1969建筑)
从网上接到建九班老同学毕业40周年聚会的通知,心情十分高兴和激动。翻看着建九班同学们发黄的老照片,仿佛又回到40年前在清华学习和生活的情景。我们这一代人伴随着共和国的成长而逐渐长大、成熟。我们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风风雨雨,从迷茫、徘徊到逐渐成熟坚定。尤其是改革开放后,祖国乘上了高速发展的列车,我们个人的命运也和伟大祖国一样,从此不再暗淡,而是充满了希望,焕发了青春,尽其才华和能力为祖国经济建设作贡献。
建九同学聚会合影。前排右1为王北离学长,右2为左川老师
我们这一届提前于1968年12月毕业,我分配到国防科工委。按当时知识分子接受再教育的方针,我和清华大学几十名不同系的同学冒着零下二十多度的严寒,来到辽宁省东沟县3275部队农场劳动锻炼。在那里劳动了一年零三个月,干的是当地最累最苦的活,在天寒地冻的冬季挖水库,光着脚下到满是冰渣的水田里种水稻,背着几十斤重的行李长途拉练,到贫困山区搞社教等等,一天三顿吃高粱米,几个月见不到一丁点肉星。可以说,那是我们一生中最艰苦、最累的日子,但也是十分难忘的经历。虽然艰苦,但历练了我们的感情,培养了我们吃苦耐劳的精神,有了这一段经历,在以后的工作中再苦再累也能应对自如。
1970年3月,我回到了北京,分配到当时的七机部五院502所,即现在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我一开始在器材后勤保障部门工作,后来到研究室参加一些型号的科研工作,最后担任了研究室的中层干部,负责政治思想工作,并担任党支部书记。对我来说,这属于改行,要从头学起,自己感觉压力很大,但我相信路是人走出来的,尤其是我特别热爱航天事业,觉得它很神秘、很高端,我就下决心努力学习钻研,逐渐入了门。
我参加了几个卫星任务的电源研究实验工作,并且立了三等功。在型号任务紧张的时候要连续加班加点,当时我怀孕五个多月,仍然日夜加班没有请一天假,受到领导和群众的好评。我在担任党支部书记的工作中,注意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力排众议,发展了很多高级知识分子入党,使他们几十年的入党愿望得以实现。如现在的神舟五号、六号、七号的总设计师叶培健院士就是我介绍入党的。我们党支部被评为优秀党支部。我还努力培养典型,我们树立的自学成才奉献航天事业的典型吕茂钰同志后来被评为航天部劳模、优秀党员。90年代按照部里军民结合的方针,我到我所办的公司——康拓公司工作,参加了火车热轴仪的研发实验工作以及和新疆边境贸易的业务。
回想起自己几十年走过的路,虽然不算辉煌,但也是起到航天事业这个大机器上的小小螺丝钉的作用。2008年是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成立40周年,在40年中,我们院先后自主研制并成功发射了七十多颗人造地球卫星,6艘“神舟飞船”和一颗月球探测卫星,为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推进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每每想起这些,我就为我们全体航天人而自豪。
我非常感谢清华大学对我的培养教育,我是1964年3月8日由我班辅导员左川介绍入党的,母校十分重视对我们进行理想道德教育,使我们在步入社会后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为国家贡献力量。
2009年4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