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面对书桌上的一本《联大八年》。这本封面残破,纸张粗糙发黄,印刷拙劣的旧书,却是我藏书中的珍品。因为这本书联系着我敬爱的两位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的老师闻一多和吴晗还有两位当年共同学习、共同战斗过的同学严令武和西奎安。《联大八年》汇集了国立西南联大(有人称之为中国教育史上的奇迹)的一些珍贵的原始史料,它珍藏着我们那一代人青春的足迹。1978年秋,我因编辑《闻一多纪念文集》和协助苑兴华同志编辑《吴晗和〈海...
那一年,1964年我踏入了清华园,是我的一生中新的起点。1970年毕业留校,从此一直学习、工作和生活在清华。当年入清华时的情景,至今虽然许多已淡忘,但仍有不少点滴记忆犹新。此时,我真想回到那一年,1964年。
那一年,全国报名的考生有570万人,大学本科录取21万人,在被清华大学录取的1053人中,只有2名是“69届”,我很幸运地成为其中之一。
1997年7月1日,香港主权回归祖国。恰好这一年,香港大学教授陈清泉成为香港第一位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的学者。作为一名归国的华侨,他的求学、研学和治学之路,一直与祖国割舍不开。1937年1月14日,陈清泉出生于印度尼西亚马吉朗市的一个华侨家庭,祖籍福建省漳州市。1939年,幼时的陈清泉陈清泉的父亲陈盛昌非...
——写给龚育之孙小礼(1950—1952数学) 今年12月26日是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常务副主任龚育之同志(1952化学)诞辰80周年。本文为龚育之先生的夫人孙小礼的纪念文章,本文收入《走近龚育之》,即将由北京出版社出版。育之:桌上的年历已换了两本,日历已掀过去了842页,与你离别的情景仍如昨日。2007年6月12日上午,当护士们把你擦洗得干干净净,盖上洁白的床单,让我再看你的面容时,顿觉宽慰:你终于...
经过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以及博士第一年的三轮实验室轮转之后,我最终选择加入到医学院Babak Javid教授实验室进行我为期五年的研究生生涯。
——青青校园:祝福母校建校106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