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为祖国钢铁事业的现代化而奋斗终生

2007-07-18 |

——在清华大学2007届本科生毕业典礼上的发言

王明仁(土木系1978级校友)

2007年7月17日

  王明仁,198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系,现任鞍钢副总经理。王明仁校友为鞍钢的技术改造做出重要贡献。曾荣获一项国家科技进步奖,十多项省部级奖励。先后获省市及国资委劳动模范称号,2007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我非常荣幸应邀参加同学们的毕业典礼!在这激动人心的时刻,首先,请允许我向在座的各位学弟学妹圆满完成学业表示最热烈的祝贺!

  我是恢复高考以后1978年入校的学生。回到母校,走进熟悉而又陌生的校园,当年在校时同学们那种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的情景,历历如在眼前。1983年从土木系毕业前的一次实习,我们去了正在建设中的宝钢工地,看到了中国钢铁工业百废待兴的形势,也看到了我们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毕业时,我主动要求到中国最大的钢铁基地鞍钢去工作,得到了学校的支持和鼓励。原校党委书记、时任土木系党委书记的方惠坚老师在我的毕业纪念册上为我写下了勉励话语:“为祖国钢铁事业的现代化而奋斗终生”。

  20几年来,我将它贴在案头,牢记心上,时时鞭策自己,努力拼搏实践。现在我可以自豪地说,我没有辜负母校和方老师的殷切期望,我为祖国钢铁事业现代化尽了力。

  入清华前,我在鞍钢当过工人,对鞍钢怀有深厚的感情,把鞍钢建设成现代化的钢铁企业是我青年时代的梦想。回到鞍钢后,我谢绝了组织上留我在机关当干部的好意,坚持要求到最脏、最累,条件最艰苦、但又最能了解实际情况的鞍钢修建公司去工作。我的这一选择,让周围的干部职工迷惑不解,有人说:“王明仁是不是念书念傻了!”因为大家都知道一般大学生是不可能,也没有人愿意到修建公司去的。但我知道,修建公司负责全钢厂各个厂矿设备的定期大修,在那里最能了解钢厂生产的全过程。我从见习铆工做起,向实践学习,向工人师傅和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学习钢铁生产技术,我在基层用了十二年时间,参加了从矿山、焦化、烧结、炼铁、炼钢、轧钢的设备大修和改造工程,积累了几万张资料卡片,总结出了钢铁企业建设和改造的经验和教训,也将鞍钢设备和工艺流程摸了个透。我的一举一动,职工们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心服口服地说:“这大学生行啊!”正是这12年的基层实践,使我从钢铁外行变成了内行,学土木的后来居然干起了大型钢铁企业的技术改造。

  1995年,鞍钢从日本引进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热连轧生产线,我被任命为鞍钢1780热连轧工程项目经理。我和工程技术人员、工人师傅日夜奋战,精心组织施工建设,比预计工期提前4个半月(原计划为3年),节省投资35.6个亿(原计划投资75.6亿),高速度、高质量使生产线建成投产,创造世界同类轧机建设新记录,被外国人称为“鞍钢奇迹”。不仅如此,在消化引进技术的基础上,鞍钢又创新建设了ASP1700热连轧生产线,从设计建设到计算机编程调试,全部国产化,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而投资却只用了20个亿,工期只用了2年。该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接着鞍钢向济南钢铁公司输出ASP1700热连轧生产线,结束了国际上热连轧生产线被少数几个国家垄断的历史,受到了国务院的表彰。

  1997年以后我担任鞍钢副总经理,负责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十年时间,鞍钢的技术装备迅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优质钢材产量翻了两番达到1500万吨,产品每年有300万吨出口日、美、欧、韩等国。2005年鞍钢完全依靠自己的技术和管理建成了年产500万吨的精品钢材基地,技术工艺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而投资和建设周期却只有国外的一半。解放以来,鞍钢对国家上缴的利税是国家对鞍钢投入的17倍。

  在这里,我可以高兴地告诉同学们,2006年我国的钢铁产量已经连续10年居世界第一位,达到了4.2亿吨,供应了全国钢铁需要95%以上,为国家的建筑、机械、电力、造船汽车等走向世界前列提供了物资保证。其中,鞍钢人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鞍钢未来的发展还有更宏伟的规划,这里迫切需要的是人才。我们热情欢迎清华学子加盟鞍钢,共创鞍钢美好的未来。

  同学们,在大家即将开始新的征程的时候,我想说几点体会与大家共勉。

  一、要以祖国的现代化和民族振兴为己任,坚定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理想。祖国20多年改革开放使各项事业蓬勃发展,也为我们发挥聪明才智提供了广阔天地。尽管有些地方条件还很艰苦,但是越是艰苦的地方越需要人,越是我们锻炼成才,大有作为的大舞台。

  二、清华人只能说没干过,不能说不会干。要下决心从基层作起,从小事作起,努力向实践学习,向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群众学习,瞄准世界先进科学技术和理论。我在鞍钢期间,在职参加计算机、管理等各种专业课程学习进修,拿到的结业证书就有七八个之多。同时要善于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具体的实际工作中去,坚持学习,勇于实践,不断创新,迎接挑战。

  三、要保持谦虚谨慎的作风。无论是搞科研,搞设计,搞工程,搞管理,始终是千百万人的实践,需要一代一代的努力,要学会团结同志共同奋斗。我在学校当过学生会常代会主席,做过辅导员,培养锻炼了组织工作,群众工作能力,使我终生受益。

  同学们:如果说进入清华以来,你们更多地感到的是自豪和荣耀,那么从今天开始,你们应该更多地承担起使命和责任,这光荣的使命和责任就是:通过我们这一代的不懈努力,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使祖国更加强盛,人民更加幸福。
谢谢大家!

(摄影:黄文辉)

相关新闻

  • 242008.06
  • 172004.04
  • 202017.09

    张怀祖:为祖国石油化工事业奋斗不止

    1938级化工系校友张怀祖先生于9月15日去世,我们转载这篇旧文来纪念这位为石油化工事业培养人才贡献毕生精力的老学长。

  • 282012.04

    【校庆花絮】董蕴琦:希望母校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的人才

    母校101周年校庆之际,水利系1957级董蕴琦学长今天一早就步入了令他朝思暮想的清华园。

  • 102018.04

    武迟:为祖国石油化工事业鞠躬尽瘁

    武迟,化学工程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学系,1939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化工实践科学硕士学位。他早年参加创建我国高....

  • 122018.10

    电子科技大学新任校长曾勇:为教育现代化书写奋斗之笔

    10月11日上午,电子科技大学召开干部教师大会,宣布教育部党组关于电子科技大学校长任免的决定:曾勇担任电子科技大学校长,李言荣不再担任电子科技大学校长....

  • 012023.12

    范源廉:百年变局中的教育现代化先行者

    党的二十大报告部署了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宏伟蓝图,并明确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在建设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中,教育具有举足轻重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全局性地位。1840年以来的历史启迪我们,教育强则国强,教育思想和实践范式的落后必将带来国家的整体落后。当前,全球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处在一个愈发不确定、不稳定的时代,...

  • 162022.09

    王志均:为祖国生理学事业奋斗成就“终身大事”

    王志均(1910.8.3—2000.12.24),山西省昔阳县人,著名生理学家和医学教育家。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生物系。1946年赴美国芝加哥伊利诺伊大学医学院研究生院留学,1950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53年开始受聘为北京医科大学(原北京医学院)教授,曾担任北京医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所长、《生理科学进展》杂志主编、中国生理学会理事长等职。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6年、1987年、1993年三次荣获卫生部科技成果进...

  • 242022.10

    72岁入党,一生以身许国,明确提出“现代化是不能从国外买来的”

    1979年,一位科学家在72岁高龄之际,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在入党申请书上这样写道:“我亲身体会到在帝国主义蹂躏下,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入党,可以多做工作;不做工作,没意思;安度晚年,我不高兴;享福我更不喜欢。我喜欢这样一句话——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位愿以身许国的科学家,就是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科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王...

  • 1020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