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9日,清华校友学堂国学班开学仪式在凤凰岭贝家花园举行。清华大学硕士、北大哲学博士萧伟光作为班主任以及人物班的主课老师介绍了开展人物班授课的缘由。国学大师史学大家钱穆先生认为“历史是人事的记载,史实以人物为中心,所以不了解人,即不易了解历史。尤其中国文化,特重人文精神,如廿四史等书皆以人物为中心,其体裁特别重在列传”“中国宋代的书院教育是人物中心的,现代的大学教育是课程中心的”。通过历史人物,讲好中国故事是非常好的一个传承中华文脉的方式。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中国人物就是中国文化的体现,通过学习人物可以与圣贤豪杰对话,从而丰厚生命,挺起脊梁。
萧伟光以“守中华立场、择要不责备、说话有依据、提振精气神”等四个原则为大家拉出拟学习人物的名单,并就人物班的学习提出“字字征实、语语心得、养成通儒”而非“造成学究”的要求。目前课程已经进行八次,探讨人物五位。分别是当今热点人物狄仁杰,治国理政人物范仲淹、陆贽,饱受历史争议人物武则天,以及与清华有不解之缘的近代人物梁启超。这些历史人物有的名字为大家所熟知,但对其了解也许仅仅限于几篇文章或者电视剧的演绎;有的名字稍显陌生,却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鲜活的印记。类似的历史人物还有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孟子、贾谊、董仲舒、王通、龚自珍、朱熹,治国理政人物耶律楚材、管仲、晏婴、子产、萧何、曹参、房玄龄、杜如晦、姚崇、宋璟、李德裕、韩琦、王安石、司马光、商鞅、丙吉、王莽、王猛、张居正,当今热点人物王阳明、诸葛亮、曾国藩以及佛道代表人物丘处机、玄奘等等。
人物班师生合影
这些名字都是时代的弄潮儿,是那个时代的杰出代表,从他们的事迹中可以窥见我们国家的发展历程,透过他们可以更深刻的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这些历史人物不可能在国学班全部讲完,但随着课程的推进,一扇新的窗户徐徐打开。在萧老师的指导下,学友们就如何学习、解读历史人物已经了然于胸,在国学班线下课程结束之后,我们还将以线上方式继续开展余下历史人物的学习和交流活动。
课前集体诵读《君子》场景
学习主题的确定为学友们指明了方向,真正地落地并且学有收获还需要有效的学习组织方式。人物班的学习方式主要采取三个紧密衔接的方式:一是打卡预习热身。由班委组织、萧老师指导精选确定讲解人物的重点文章、诗词、主要观点等相关内容,放入小打卡,供学友每日打卡诵读。同时,搜集确定讲解人物的相关资料发至班群,方便大家线上学习和交流。二是课堂参与式集中学习。争取每一位学友参与到交流和互动当中,碰撞出学习的火花,具体有三种方式,一种是在老师主讲的同时选两到三位学友辅讲,主讲侧重“面”,辅讲侧重“点”;一种是邀请重量级嘉宾采取问答形式的学习方式;还有一种是角色扮演式、话剧片段表演式,通过演出来的方式强化代入感,增强对历史人物所处时代的感性认识。灵活多样的学习形式让每次课程既有欢声笑语、聚精会神,又是字字珠玑、名至实归,大家每一次课程都满载而归。三是撰写学习札记或课后体会,由指定学委负责收集,质量较高的则推荐到杂志社公开发表,扩大国学班的受众群体,同时避免“学而不思则罔”。
萧伟光老师授课中
讲解的第一位历史人物为宋代治国理政人物、大文学家范仲淹。正式开课前,班主任早早为学友们开列《范仲淹传》作为必读书目,并精选《岳阳楼记》《严先生祠堂记》《唐狄梁公碑》《上资政晏侍郎书》《献百花洲图上陈州晏相公》《驯鸥咏》《御街行•秋日怀旧》等范仲淹的作品供学友每日打卡诵读。有了这样的基础,集体品读范仲淹,可谓皆有备而来。
范仲淹学习课堂
课程设主讲一位,萧老师负责;辅讲三位,指定学友负责。萧老师以“范文正公人生的当代启示”为题,为大家讲述范仲淹辉煌的一生。从范仲淹的谥号“文正”开始,萧老师整理了历史上谥号为“文正”的26位名臣,盛赞范文正公的“三光风范”,着重推崇范公为打破“士贱君肆”成局所做的各种努力。杨旭、史广建、周丹丹三位学友,则分别从“庆历新政”“范仲淹的经济思想”“游于艺——范仲淹的琴棋书画与中医养生观”等不同角度进行讲述,风格不同,内容各异,精彩纷呈,从不同侧面讲解范文正公的事迹,令人耳目一新。
狄仁杰学习课堂
学友角色代入式表演
讲述的第二位历史人物为治国理政人物、大智大勇的名人狄仁杰。此次以《旧唐书•狄仁杰传》为主要阅读材料,也是首次尝试代入式阅读方法。班主任和班委们将其分列为“义感长史获美名”“不畏龙颜救臣僚”“一奏而朝廷肃然”“一身正气破邪迷”“仁心密奏活百姓”“狄阁老不知谮者”“逃脱来俊臣魔掌”“不战而退契丹兵”“恕之则反侧自安”“推荐降将李楷固”“劝谏则天造佛像”“强力推荐张柬之”“终使则天还储君”“‘福尔摩斯’诞生记”等十七个章节,每位学友在课前分别认领其中的狄仁杰、武则天、唐高宗等角色,学习时分章节进行讨论、畅所欲言。情节代入式阅读和研讨,高潮迭起。武则天朗读者扬子,声情并茂、气势恢弘,赢得阵阵热烈掌声。
学习狄仁杰后师生合影
讨论环节中,北京市金牌阅读推广人、狄公老乡李岩讲到:“‘狄公之贤,北斗以南,一人而已’不是说说而已,如今的山西狄村依然以狄公为耀!”在讨论“狄阁老不知谮者”时,北京市委党校副教授李秀梅感言:“读到这里,我首先想到自己必须见贤思齐,工作生活中不要再纠结一些细枝末节的问题,方不枉学习狄公一场。”此外,课上还进行了主题分享,张薇学友以《从狄仁杰进谏看武周对北方游牧民族的政策和民族融合》为题介绍了武周时期北方游牧民族版图的演化,以及汉朝以来中原王朝和亲、册封等民族政策,并重点介绍了突厥民族的历史。
学习武则天课堂
讲述的第三位历史人物为饱受争议的中国一代女皇武则天。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王夫之曾言武则天为“鬼神之所不容,臣民之所共怨”。毛泽东曾说:武则天不简单,封建社会,女人没有地位,女人当皇帝,人们连想也不敢想。我看过野史,把她写得荒淫得很,恐怕值得商榷。武则天确实是个治国人才,她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识人之智,还有用人之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开启了武则天的学习,试图回归盛世,究其功过。本次课程分为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还是代入式、融入式的演绎。学友各自认领武则天一生中与其紧密相关的人物,分析演绎几个关键历史片段。比如太宗时期的才人武媚娘、感业寺中尼姑武则天、昭仪时期的武则天、与王皇后处于胶着时期的武则天、二圣时期的武则天、任用酷吏时期的武则天、宠幸二张时期的武则天、酷吏来俊臣、权臣长孙无忌等等。大家的演绎既遵循历史脚本又有个人适度发挥,使学友们仿佛走进了武周王朝的大殿,甚至与女皇面对而立。
武则天课后师生合影
第二个环节是讨论环节。萧老师认为,世人都认为高宗是个懦弱昏庸,而把功劳全算在武后身上是有失公允的。高宗时期疆域达到了唐朝最大,并且将穷隋炀帝、唐太宗两朝之力没灭掉的高句丽灭了。可以说是文治武功样样不俗,唯一让人诟病的恐怕就是让武后称帝。而在称帝过程中发生的小公主之死又引发了大家各执己见的热烈讨论。第三个环节是全体师友参与的“群臣上朝”,集体誓言为女皇效忠一段,伴随着“女皇”的一声“众爱卿辛苦了”,课堂一片欢笑。
学习梁启超课堂
讲述的第四位历史人物为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梁启超。本次课程邀请了《梁启超传》的作者解玺璋老师以及中央党校王学斌教授,课程采取问答研讨的方式进行。萧老师首先就如何与梁启超结缘以及梁启超对今人读书、做人有哪些现实意义与两位老师进行交流。解玺璋老师谈到对于与梁启超的结缘可以追溯到40多年的大学期间,40多年来对梁公的情感和研究成果于2013年出版的《梁启超传》中得以体现。王学斌老师谈到对于与梁启超的结缘是从第一笔600元的稿费购买《饮冰室合集》说起。他说,梁启超的一生不长,却留下了2000多万的文字,且笔锋自带魔力,极具感染力和影响。萧老师也谈了结缘梁任公源于1923年梁任公开出的《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沿着这个书目自考了北大的哲学系博士,所以梁启超也可以说是萧老师入门导师。
学习梁启超后师生合影
在谈到梁启超先生对于今人在读书、做人等方面有哪些现实意义时,三位老师均认为意义重大。解老师认为“报人”和“老师”两个身份是梁启超服务于社会、为清末民初中华民族崛起做出贡献的两大主要身份。梁启超为了国家的进步不计个人得失包容万物的胸怀以及至真至情的性情值得我们思考。特别是在其家书中引导子女、教育子女、开诚布公坦露心扉地与子女交流等都是值得我们今人思考和学习的地方。对于很多人认为梁启超的善变,王老师认为梁启超确实始终在变,但万变不离其宗,都是为了中国如何很快地站起来寻求更好的方式和方法而变。
学习陆贽课堂
讲述的第五位历史人物是唐朝的别样宰相陆贽。在唐朝历史上,名相辈出,后人公认的四大名相为“房、杜、姚、宋”。但是,像魏征、狄仁杰、张柬之等同样被大众所熟悉或偶有提及,唯独陆贽鲜为认知。而对于唐朝的历史发展而言,陆贽的功绩非同小可,他曾为大唐王朝续命百年之余。《新唐书》赞其“可为后世法”,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引用陆贽的议论达三十九篇之多;苏轼言其“才本王佐,学为帝师”,“智如子房而文则过,辩如贾谊而术不疏”,“使德宗尽用其言,则贞观可得而复”等,正因如此,萧伟光老师确定学习陆贽。本次课程继续沿用学习心得分享的方式。首先潘凤焕学友以“儒生陆宣公”为题与大家分享学习《陆贽评传》的感受。潘凤焕以时间为经、事件为纬,条理清晰地为学友们梳理了陆宣公跌宕起伏、力挽狂澜的一生。李秀梅学友以《请还田绪所寄撰文马絹状》分享对陆贽的敬仰以及对其足智多谋、有理有据上书皇帝的赞叹。张薇学友分享安史之乱之后的社会背景并对文章《罪己诏》进行详尽分析。萧老师深度解读了陆宣公“清廉过甚”的真实内涵,庄重典雅、感人涕下的文笔文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执着精神,以及以身体道的坚定笃实,张本继末、条分缕析,使学友们的赤子之心一次次回归和震撼。萧老师认为,“千人之诺诺,不如一人之谔谔”,陆宣公在今天仍是学为君子、学为大丈夫的绝好教材。
陆贽课堂后部分师生合影
在人物课进行到过半时,萧伟光老师应学友的强烈要求,用一次近四个小时的人物课程时段,毫无保留地谈了自己30多年的读书感受。杨旭就“您每天就这么一些时间,怎样可以读这么多书、出这么多书、写这么多文章、参与这么多社会公益活动等”为前提请萧老师回答了关于读书等诸多方面的经验和体会。萧老师从民族复兴、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角度,明确提出想成为一个真正的中国人,就必须认真研读中华文化经典。在浩如烟海的经典著作中,萧老师推荐了国学大师钱穆先生所指出的七部中国人人人皆需必读的书目。这七部书分别是《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六祖坛经》《近思录》《传习录》。
在荐书之后,萧老师对这七部经典进行了深入的介绍。《论语》《孟子》,是儒家经典的核心。孔子将他的为人处世之道、治学理政之道,用贴近生活的种种场景、事例来说明。微言大义,非常了不起,是“极高明而道中庸”的具体体现。谈到读《孟子》时,萧老师说“《孟子》读后,志趣想不高远都难!”而《道德经》,是站在上帝的视角,阐释世界运行规律的书。《庄子》不仅哲学思想上的原创性极高,而且文字恣意汪洋,极为可观。道家是与儒家一阴一阳,形成互补的理论。进取的时候用儒家,失意的时候用道家,这是中国人永恒的精神家园。《六祖坛经》,是一部佛教禅宗典籍。《近思录》全面阐述了理学思想的主要内容,必须要在熟读四书的基础上研读。《传习录》是儒家的重要著作之一。在读《传习录》之前,要读好《近思录》。萧老师谈读书法,“此书未毕,彼书不起。”以及“不动笔墨不读书”。“依自不依他”,“依法不依人”,“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等读书与做人之要。
萧老师谈“读书之要”课后合影
自2018年9月9日国学班开学至今,人物班学友们结合自己工作、生活和学习的实际,谈了很多学习感受。比如王刚学友就中国士子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信条做了富有针对性的总体评价,有理有据;谈到学习方式的时候,周丹丹学友感慨道:“这种学习模式,新颖、生动,让人印象深刻,即便像我这样历史感不太强的年轻学子,也可以在这样的强大气场下,悉心体验历史人物的处境,认真感受狄公的大智大勇,从而不断增强民族文化的荣誉感认同感归属感”;对于武则天,李秀梅学友认为“武则天一路从才人到尼姑到皇后到天后再到皇帝的不凡经历,既体现了武则天非凡的智慧,也暴露了武则天的残忍和极端自私的本性。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武则天和她的无字碑无疑璀璨了历史星河”。另外,在提到“茶盐通商”,学友们展开热烈讨论,纷纷补充各自的认识和体会,形成激烈的碰撞。
萧老师与部分学友参观琅嬛书院
国学人物班以人物为主线的学习方式为历史的学习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角色代入式得到了人民论坛、腾讯等多家媒体的关注,学友史广建的《梁启超——百年前救亡图存的冷静思考者和思想引领人》、杨旭的《篝火》《偶遇之牡丹》《忧之暖》《诗酒趁年华》等学习心得被报纸杂志刊载。
部分学友作品被媒体刊载
正所谓“独行快,众行远”,集体学习的方式,使大家相互鼓励,并在适度交流中相互启发,使之对历史人物的理解不断深入、多面、立体,突破自我原有的认识,使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的累积,更是一种修为和自我蜕变的过程。国学人物班余下课程还有两次,第九次课程将学习少数民族的杰出治国理政人物耶律楚才。学习虽为一时,收获却为一世。感恩清华校友会,感恩班主任萧老师!不忘初心,终身学习。
2019年春节前夕,学友代表李秀梅、崔志红拜访萧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