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锻炼一生 96岁杨绛决不“封笔”

2007-12-25 |

薛鸿时

杨绛近影

大约一年以前,我去探望杨绛先生时,看见她正在认真钻研哲学著作,桌上放着康德的《实践理性批判》英译本,她告诉我,康德在书中说,有两样东西使他越来越感到神奇和敬畏,那就是: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于是杨先生问我,你认为人死以后是否有不灭的灵魂?对于这个人生终极关怀的大问题,我一向糊里糊涂,因此惶惑得很,只得用年轻时在课堂上学来的一鳞半爪的知识来应对,我说:人虽然是万物之灵,有极高的智慧,但毕竟也只是一种动物,人死了,灵魂(精神活动能力)也随之消失,身体焚化了,归于泥土,转化为另外一种形态的物质。杨绛先生不同意我的话,她认为宇宙万象显示出一种森严的秩序,它的存在决不是偶然的。最近读了杨绛先生新作《走到人生边上》,才知道她一直在自问自答,认真思考这个问题,真正达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一位96周岁的学者谦恭自省、上下求索的精神不但令人感动,我认为简直是在创造奇迹。综观古今中外,还有哪一位作家能在这个年龄保持如此清晰缜密的头脑和如此温婉从容、深邃大气的文笔?

人一辈子都要锻炼自身

《走到人生边上》由两大部分组成,前半部是杨绛先生对于人、鬼、神问题以及对于灵与肉、人与天命、人生价值等问题的思索。后半部是14篇长短、详略不同的散文,作为主体部分的注释。其中《温德先生爬树》、《劳神父》、《记比邻双鹊》、《她的自述》等篇堪称当今散文之极品。杨绛先生在书中说,她曾向不少个与我同年龄段的人问过同样的问题,所得到的回答竟惊人的一致,都说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这显然代表时代风尚,重物质而怀疑看不见、摸不着的形而上境界。但杨绛先生不以为然,她相信大自然的神明神明的大自然,她引用莎士比亚的话:“这个世界上,莫名其妙的事多着呢。”她说,无数事实证明,科学愈昌明,那支配物质世界的定律也发现得愈多、愈精密,“这个秩序井然的大自然,不可能是偶然,该是有规划、有主宰的吧?”“如果物质自己能定出这么精密的定律来,这物质就不是物质而有灵性了,该是成了精了。”人死后灵魂之有无,是有史以来世世代代人们争论的老问题,我看,人类对此永远也不可能得出结论,因为,正如哈姆雷特所说,死亡是“从来不曾有一个旅人回来过的神秘之国”,究竟有没有阴曹地府和天堂乐园?谁都无法证明。但是,这里有一个与此相关的伦理道德问题:那些相信灵魂不灭、因果报应的人们,会因担心死后受惩罚而不敢在生前放肆作恶,有些人年轻时作了恶,晚年也会像杨绛先生笔下那位良心发现的邻人那样痛苦忏悔。然而,“物质主义者”(即不相信有不灭的灵魂的人们),根本不信因果报应,他们如果作恶,会无法无天,没有道德底线和良心底线,真正达到无所畏惧的地步。《红楼梦》里的王熙凤,在弄权铁槛寺时说:你是素日知道我的,从来不信什么是阴司地狱报应的,凭是什么事,我说要行,就行!

那么,如何使人世间种种恶行得到制约呢?杨绛先生在书中作出积极的回答。她深信人是万物之灵,人的可贵在于人的本身,唯有人才是天地生人的目标。她深信人之初,性本善,每一个婴儿都天生具有灵性良心;然而,人同时又具有血肉之躯,之间不断会有矛盾和斗争。善人和恶人的区分,是灵与肉谁战胜谁的结果。她认为,人一辈子都要锻炼自身,用灵性良心管制住肉体,使其不致肆意妄为。超越了肉体欲望的,就是弗洛伊德所谓的超我。表面看来,这些话都是老生常谈,其实是切中肯綮的。经过极左和文化大革命摧残的我国教育事业是个重灾区,天真纯洁的儿童曾被教唆去“批林批孔批周公”,从小学会讲一套假大空套话,等他们长大,却连“不能随地吐痰”都做不到,不习惯,罔论如何做一个好公民了。

以人格力量影响和教育下一代

这里我想讲两个关于杨绛先生的小故事。

J君出身贫下中农,成长于边远山区,完全可以理解,他在生活习惯、文化素养上与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钱钟书、杨绛是格格不入的。文革初期,他曾(用他本人的话说)极不礼貌的态度狠批杨绛先生。不料,风云变幻,响当当的无产阶级革命派,忽然被指控为五一六反革命分子。那些乖巧的人不吃眼前亏,他们按领导要求的口径,瞎编一气,顺利过关;但J君是个一根筋,不肯说瞎话欺骗组织、贬辱自己、诬陷他人,于是就陷入即将受到从严惩处的险境。他最担心的是:身在农村的老父、妻儿一旦失去生活来源,将无法生存。杨绛先生喜欢J君表现出的诚实品质,她不顾自己处境危恶,悄悄让J君写下家庭地址,并向他庄严承诺:一旦他入狱,她将按月给他的一家寄生活费。什么叫知识分子——社会良知?我看,这就是!……J君至今对此事感念不已,我看见他在自己办公桌玻璃板底下压着一个大大的字,据他说,他从钱、杨两先生身上生平第一次学到了如何做人的道理。

又如:1956年,向科学进军时,领导安排年轻人虚心跟老专家学业务,指定D君拜杨绛先生为师。杨绛先生不但把丰富的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D君,还以高尚的道德情操使年轻人深受感染。不料,仅仅过了一年,气候倏然突变,上面对来自所谓旧社会的知识分子作出了新的极左的估计,把他们一律定性为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领导又暗中向D君收集老先生的反动言行,以便在往后一个接一个政治运动中向他们清算。D君真的紧张了一阵,因为杨绛先生为他开的书目中,确实很着重乔治·奥威尔和阿瑟·柯斯特勒这类反动作家,这件事要不要向领导汇报?经过深思,D君确信杨绛先生是优秀的爱国知识分子,她对年轻一代提携帮助,一片诚心,决不属于敌对势力,于是他决定对此一字不提。后来,D君在杨绛先生等师长的教导下刻苦努力,迅速进步,终于成长为学科的带头人。

数十年来,杨绛先生就是这样以她的人格力量影响和教育下一代的。最近几年,杨绛先生不顾失去两位亲人的巨大悲痛,笔耕不缀,源源不断向社会贡献出优秀的精神财富,给我们这些年轻人树立了榜样。不久前,杨绛先生还向我问起用手写板进行汉字电脑输入的情况,因此我深信《走到人生边上》决不是她的封笔之作!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71220日)

相关新闻

  • 172020.07

    怀念杨绛:且以“不争”过一生

    7月17日,是杨绛先生诞辰119周年纪念日。杨绛,本名杨季康。跨越两个世纪的人生起伏,她是安静、优雅、博学的女性;在钱锺书眼里,她是“最贤的妻,最才的....

  • 272008.04

    杨宜勇:书缘人缘一生缘

    杨宜勇,1980级机械(现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我是1980年夏天考上清华的。本来报的第一志愿是经济管理工程系,第二志愿是力学系,结果录取到了第三志愿机械工程系,分在压02班。进校后一打听才知道,原来当年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工程系在四川只招一个人,录取的就是现在回归经济系的李稻葵教授,他的总分比我高。我入校是8月28日,那时的北京全然是一种盛夏的感觉。开始我住在三号楼,便经常去老图书馆自习...

  • 272024.05

    关于《钱锺书杨绛亲友书札》

    杨绛先生晚年最后做的一件她认为很必要的事,是亲手销毁了钱锺书先生和她本人的日记,以及某些亲友的书信。虽然我觉得很可惜,曾多次劝阻,但未能让她回心转意。其后不久,我应约往谒。那天恰巧保姆小吴休息回家了,是杨先生亲自开的门。经过走道时,她指指左侧的壁柜说,“一些保留的读者来信(一般均已读过)都用纸箱分盛了摞在里面,将来连同我们近年收存的报刊杂志的评论等,一同交清华档案馆保存。”那天在她的卧室聊天谈...

  • 152013.11
  • 312015.03
  • 092018.05

    这一生最骄傲的是,我做到了真实的自己——访谈1963届土木系校友沈慧

    从那海滨走到边疆,我们一生走遍四方。辽阔的祖国万里山河,都是我们的家乡。 昨夜还是荒凉的原野,今天已是一片楼房。今夜还是漆黑的山谷,明夜就是一片灯光....

  • 202016.04

    1946级校友陈章:清华是一生的牵念

    虽然陈老在校就读的时间很短,但他一生不懈的奋斗、对祖国和人民的奉献,都是在践行着清华精神。

  • 272023.12

    读懂父亲的一生

    我们眼中,父亲是一个勤奋工作、平易近人的教师,在家言语不多,从不宣扬自己的工作成绩,因此,对于他的学术成就,我们知之甚少。直至“文革”结束后,通过1982年庆祝中国地质学会成立60周年和1983年地学界为袁复礼90寿辰举行庆祝会...

  • 312016.03

    1996级新生开学典礼

    1996级新生开学典礼(版权所有 ©清华大学档案馆)

  • 282024.06

    程璧:向党一生 永葆初心

    首都师范大学离休干部、原北京联合大学外国语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程璧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年6月20日在北京去世,享年100岁。程璧同志1924年5月出生,山东济南人,1944年7月参加革命工作,1945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河北省阜平县华北城工部工作,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学习,同时从事地下工作。1948年12月至1980年6月期间,任北京六区区委会妇女工作组组长,北京七区区委会组织部干事,北京东城区委宣传部、教育部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