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谢遵党:孜孜不倦地探索和追求

2007-12-27 |

记者 王静琳 徐倩

  采访谢遵党之前,翻阅他的简历,知道他是黄河设计公司的副总工程师兼宝泉抽水蓄能电站项目设计总工程师,当记者走进他的办公室,发现墙上挂着古贤电站整体布置图,书柜里堆满工程图纸和规范手册,记者眼前这位身材高大、富有活力、为人平和、思维缜密的学者,把青春和热情都献给了水利工程。或许这些还不足以概括他,他是一个丰富的人,记者只描述了他的一个侧面。

  谈话的动力

  谈话从留学开始,谢遵党2004年元月4日起在英国诺丁汉大学土木系岩土力学中心做了将近一年的访问学者。在此之前,他于1991年从清华大学水利系毕业,后在黄委设计院工作。1993年又重返清华攻读水工结构专业硕士。他说,自己很荣幸,黄委给了他出国学习的机会;更荣幸的是,出国前,李国英主任与他进行了长达一个小时的谈话。他说:李主任的一席话给我的启发很大,除了讲解治水、治黄的思路和实践,对于我个人,他提了两点希望:一是希望我能从整个水利枢纽的设计上把握方向,站得更高,才能走得更远;二是强调平时要勤奋学习,善于总结,厚积而薄发。”

  谢遵党踏上了英国的国土,一年的学习让他受益匪浅,英语、专业知识都得到了显著提高,更重要的是对研究解决重要工程技术问题、总体把握水利枢纽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回到祖国后,他胸怀满腔热情,担任了宝泉抽水蓄能电站项目设计总工程师兼黄河设计公司副总工程师。他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工作的热情

  谈到归国后的工作,谢遵党打开了话匣子,那些具有特殊气质的理论术语,似乎在向记者讲述一个个美好的故事。

  宝泉抽水蓄能电站是国家重点工程,黄河设计公司负责上下库的设计工作,在谢遵党回国前后正好遭遇几多棘手问题。龟山料场变更是困扰宝泉项目的一个重大技术问题,设计监理联络会认为龟山石料硬度达不到上水库工程要求,更有专家建议把原堆石坝方案变为土石混合坝。谢遵党接手该项目后,表现出了他一贯沉稳、果敢的处事原则,他首先说服业主、监理、规划总院保持原堆石坝方案,为设计施工取得了主动,然后进行了大量现场勘察和试验研究,最终用确凿的数据证明,龟山料场用于加工质量较高的垫层料、混凝土骨料等并没有问题。在宝泉项目中还遇到很多问题,谢遵党及他的团队都给予了妥善解决,并积极采用新技术,率先在施工中试用自密实堆石混凝土。目前,该项目已申报水利部科技推广项目。

  作为黄河设计公司副总工,谢遵党还主管着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设计项目、水工专业和金属结构专业的技术工作,并组织了多次技术评审活动。2006年初,谢遵党荣获第八届河南省青年科技奖,被评为河南省优秀青年科技专家,这也是对他工作的最好评价。

  未来的期待

  谢遵党从参加工作起,所取得的成绩和各种荣誉都是与黄委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但他始终强调,他没有为黄河做什么事情,他想为黄河的治理开发献一点自己的微薄之力。他认为,黄河上的事情很多,涉及到科研、规划、设计、施工等多方面,但是,目前各个单位间缺少横向的交流,他希望黄委能提供一个各专业精英间相互交流的平台,把他们在各自领域中积累的经验融入“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大计之中。

  他说,出国留学使他在事业发展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宽阔。在黄委,像他一样有国外教育背景的人还很多,他们回国后,被安排到了适合发展的工作岗位上,人尽其才,都已成为各自研究领域的精英。黄委提出“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治河理念和“三条黄河”建设,为广大治黄工作者指明了方向,树立了旗帜,也扩大了黄河在世界上的影响力。

  谢遵党今年38岁,对富有活力并极具学者气质的他来说,每一天都是探索未知的春天。他经常奔波于施工现场和办公室,在记者短暂的采访中,不断有人打手机咨询工程问题。忙碌的他在不断汲取知识的过程中,把知识应用于工作实践并传播给了更多渴望知识的人。

(来源:黄河网 2007115日)

相关新闻

  • 202010.10
  • 172018.12

    白凤:做一个孜孜不倦的追梦人

    白凤学长有很多头衔,“教授级高工”、“国家特许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等等,五十二年的职业生涯,白凤学长从来没有因为一时的鲜花与掌声而停下脚步,她始终是一....

  • 282017.02

    徐景坤:培养优秀研究生是他一生的理想信念和追求

    徐景坤,1971年12月生,男,汉族,山东莱阳人。1993年7月毕业于山东大学化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996年7月毕业于中国科学院感光化学研究所(现名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获理学硕士学位;2003年7月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学系,获理学博士学位。现任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副校长;民革中央委员,民革江西省委会副主委,江西省政协常委,江西省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南昌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南昌市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委员;...

  • 052009.03
  • 302010.06
  • 012022.07

    张利:追求每一个完美的建筑细节

    如果您无法在线浏览此 PDF 文件,则可以下载免费小巧的 福昕(Foxit)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免费的 Adobe Reader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此 PDF 文

  • 152022.08

    诺德基金董事长潘福祥:教育讲求“有教无类” 投资追求“殊途同归”

    潘福祥,诺德基金董事长,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学士和硕士,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学博士。曾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助理、北京清华兴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2006年参与组建诺德基金,历任公司副总经理、总经理、董事长。1991年至今一直在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主讲“证券投资学”课程,30余年从未间断,被称为“进入证券业最早的投资学老师、教授投资学时间最长的证券从业者”。不知不觉中,相对低调的老牌基金公司诺德基金,...

  • 252018.06

    我是这样追求救国真理的——访谈1946级物理系老校友张天泰

    七十一年前,为了追求救国真理,他作为召集人之一成立了“戈壁草”秘密读书会。三年前,9位“草民”在读书会成立原址——今科学馆118会议室召开了68周年纪....

  • 022021.07

    龙驭球:与党和国家做同样的梦

    我叫龙驭球,今年95岁,是清华大学的一名离休老干部、老党员。1926年,我出生在湖南省安化县,也就是在那一年,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成立。我与清华土木系同寿,在此读书、教课,与这里结下了近百年的不解之缘。2龙驭球为同学们讲解结构模型我读书的时光,多是在抗战烽火中,那时心中整日承受着日寇的欺凌和亡国的威胁。读中学时,经常要跑警报,在防空洞里默默地思考“救亡”的严酷问题。1944年秋,我考取唐山交大,当时...

  • 292019.05

    这根线联结着作品和人民——吴冠中的艺术追求

    今年是吴冠中先生诞辰一百周年,中国美术馆和清华大学共同主办了“风筝不断线——纪念吴冠中诞辰一百周年作品展”,以表缅怀与崇敬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