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 1978级

合理择业,成才报国 ——清华大学[1978级] 马克湘 访谈纪实

2016-03-21 | 来源 《世纪清华人 从清华起航 千名校友访谈录》第二辑 |

【编者按】毕业就业时面对国企、私企、外企应当如何选择?未来发展之路在小城市还是大城市?在学校读书时如何提升自己的综合实力?马克湘学长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为我们解答——


合理择业,成才报国

——清华大学[1978级] 马克湘 访谈纪实

机械工程系  黎铭峰 潘浩威 张祎嵩 张庆东


【马克湘简介】

马克湘,男,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1978级焊接专业学生,83年毕业后进入湖南株洲电力机车厂工作,担任过株洲电力机车厂转向架分厂助理工程师,株洲电力机车厂工艺处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等基层技术工作,也担任过株洲电力机车厂车体分厂副厂长,株洲电力机车厂铸造分厂副厂长、厂长,中国南车集团株洲电力机车厂备料分厂厂长等基层管理工作。现任中国南车集团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对大学生来说,提到择业问题,无论是低年级学生还是临近毕业的老生,都会多少有些迷茫。是选择俗称“铁饭碗”的国有企业,还是努力进入外企,加入“白领”的队伍?面临招聘,什么样的人才能够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为了解答这些疑问,我们采访了毕业近三十年的系友马克湘学长,听听他的独到见解。


行胜于言,校风不衰


   重回清华,马克湘学长发出了很多感慨。每次回清华,校园环境的变化总是让学长印象深刻。学长回忆他们那个时候清华,校园环境已经是北京市最好的了,而现在比那个时候又好了很多。学长更是进一步说道:“我以前也参观过英国以及澳大利亚的世界名校,我们的校区建设方面可以称得上是世界一流的。”

   同时,学长也坦言,尽管毕业后多次因公或个人原因回访母校,但自己对现在清华具体的情况了解并不是很多。“因为工作忙碌,每次来都是走马观花,很难有机会真正去感受校园里的学术气氛,在这方面的了解只是停留在媒体的宣传上。”当然,遗憾之余,学长对清华的学生还是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清华学生求真务实,动手实干能力很强,这从多年来在我们那里工作的清华毕业生身上都能看出来,可见清华的良好老校风犹在。”从马克湘学长的言语之间,我们能够深切感受到,学长一直都在关注母校的发展,尽管由于一些原因没能更加深入地了解现在的清华情况,但做到常回来看看和关心学校育人成果,其实学长心中对母校的爱从来都没有淡褪。


国企崛起,择业新宠


   谈到当时的就业问题,马克湘学长回忆那时本科生毕业后基本都是服从国家分配,虽然也有过一些进入大城市的个人想法,但学长还是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没有怨言地选择了到株洲电力机车厂工作。对此,马克湘学长说自己是受到了清华校训的影响,即使在当时政府部门也比较缺乏人才,但是自己和大多数清华学生一样,还是选择扎根于重点企业和科研所,走向更急需人才的生产一线。

   虽然进入株洲电力有服从国家分配的原因,但马克湘学长还是有着自己对于择业的独到思考与分析,并且学长认为其中一些观点对现在仍然很有借鉴意义。根据自己在企业“摸爬滚打”多年的经验,马克湘学长告诉我们,毕业后留在大城市可能是每个人都想的事情,但要在大城市站住脚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大城市的生活压力、高消费水平不一定适合每一个人,甚至有时候会妨碍个人的发展。他举了当前大城市高房价的例子,房贷的压力使人无时无刻不在职业的选择上有所顾忌,很难有新的更加积极地尝试。相反在小城市,虽然待遇低一点,但是相对于当地生活水平来说已经绰绰有余了,没有太多生活上的顾虑,工作起来可以做到更加专注投入。此外,很多大型企业的分支机构都在小城市,在这些地方工作发展好的话将来也会有很多进入大城市的机会,所以最初的择业不必急于一步登天。克湘学长接着又比较了外企与国企的发展前景,论待遇也许在外企比较高,但是论发展的前景,外企却没有国企那么好。在外企工作常常会停滞在一个中层的岗位,难以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在提供接触尖端技术、理念条件的同时时,外企也难免会有排外的倾向,这对个人发展会有不利影响。学长还说现在国企的待遇水平已经随着企业的发展有了很大提升,很多国企总部的待遇已经超过了外企,同时国企的高福利保障也是外企望尘莫及的,所以国企正受到越来越多毕业生和“海归”的青睐。另外,学长还打消了大家对国企管理官僚化、灵活性差等问题的疑虑,他十分欣慰的说,国企经过改制,在效率方面已经有了明显地提升,管理体制日趋先进,以知识水平和业务水平作为人员取舍的标准,这一点已经在国企得到了广泛共识与推广。许多好的项目与措施也不必像以前一样,经过层层审批才得以实施,企业的自主权得到了很大提升。因此,学长相信只要扎实干下去,在国企绝对是大有可为,大有前途的。

   马克湘学长还很自豪地介绍了自己就职的南车集团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近年来的发展。从学长的介绍中,我们了解到株洲电力近年来发展势头十分良好,尤其是随着近来‘十二五’规划的制定,公司领导层提出了一个口号:要在2015年让企业的生产总值翻两番,人均年薪超过十万。对此学长表示,“在现在看来,这个目标并非遥不可及。”学长进一步提到,现在国企形势好了,很多人都想在其中有更好的个人发展,他们公司就给员工提供了“双通道”发展路径,就是“技术通道”和“管理通道”,让员工拥有更多的机会和更宽阔的发展空间。学长最后还特别强调,国企现在对高技术人才非常重视,高级工程师的待遇和高层管理者的待遇几乎是持平的。和马克湘学长的交流过程中,我们也能明显感觉到这一点,学长在国企的发展经历本身就是最好的一个例子。


科研与实践结合,知识与世界同步


   告别学生时代近30年的马克湘学长,对于我们本科生在大学应该进行哪些素质的培养,有着自己的见解。他认为大学生要锻炼综合能力,综合水平很重要,但同时也要在某些方面有所建树。之后学长结合企业的需求进行了进一步的阐述,企业目前迫切需要的人才分为三类:技术人才、研发人才和营销人才,结合我们机械系的专业特点,从事技术与研发都是很好的个人发展道路。随后,学长针对这两条道路给大家的本科学习提出了建议。

   对于技术人才,学长认为这对动手实践能力要求很高。他回忆自己上学的年代,动手能力方面的培养是很多的。他特别提到毕业设计时,导师在操作方面几乎没有提供任何的帮助,而他们也没有向工人师傅们求助过,车、焊、轧、甚至搬运工作都由他们独立完成。学长提醒大家千万不要忽视动手实践方面的能力,他说这些能力是生产第一线上即时解决问题的关键。虽然动手能力的好坏与知识的储备的多少联系相对不那么紧密,但作为清华的学生,同样要有过硬的素质,因为这是连接科研与生产实际的桥梁,只有对实际生产了解深入的人,才能更快地研发出对企业效益提升有帮助的东西。

   随后,学长在科研能力的培养上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强调了技术研发的重要性以及当前企业对尖端科技的迫切需要,“公司在技术研发方面其实有很大的空间,像‘源技术’方面,我们国家在很多地方一直落后于欧美国家。我们需要和国外企业竞争,就要时刻保持产品的科技水平与世界同步。这些都需要一批在科研方面有很高素质的大学毕业生,他们具有的前沿知识会给我们的发展提供很大帮助。”学长表示,要想向国外的企业学技术其实很难,即使别人肯教,也必定是一些被淘汰了的二、三流技术,真正要想跟上世界的水平,还要靠我们自己的研发团队。而为了能真正具备国家,企业发展所需要的素质,大学生在校的知识储备十分重要。而且,这些储备不能只是死板的课本内容,而应该是能与实际相结合的鲜活的知识。学长再次强调了科研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他批评现在许多大学毕业论文研究都是与生产实际联系并不紧密的计算机模拟,真正能够直接给予生产实践帮助的并不是太多。学长提到现在很多国有企业与高校有合作的科研项目,一来可以在技术研发上获得学校的帮助,二来也是为了培养一批高水平的科研人才,他希望大家能积极寻找这样的机会,能让自己的知识学有所用。

   在采访的最后,马克湘学长也提出了对于母校未来的愿望,他希望学校的传统不要变,尤其是“精益求精”的理念要坚持,因为这是让清华的学生能在各个领域上脱颖而出的重要指导思想。同时,学长祝愿清华能够继续提升在国际上的声望,早日实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


【同学感悟】

   马克湘学长总结他多年的人生经历,给了我们宝贵的意见与建议。学长学习生活的年代离我们已经有一些遥远了,但他在学习工作中的很多经验仍能让我们受益匪浅。27年前,文革动荡后的国家在他们这一代人的努力下恢复了国力,而现在,日益强大的祖国又正急需一批人才来把握时代的机遇,激流勇进,让我们学习学长的人生经验,早日树立自己的人生理想,选择自己的岗位,为祖国贡献自己的最大力量吧!

——张祎嵩

   科研离不开实践,只有实践才能真正检验研究成果。学长几十年的经验是这一理论的最好证明。和学长的交流让我们想起了我校“行胜于言”的校风,把说空话、大话、与实际不相干的话的时间都用到动手的实践上,用到知识的储备上,用到知识与实践的结合上,这样才能真正符合清华的精神,才能让自己成为祖国发展真正需要的人才。实践出真知,我会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身体力行!

——潘浩威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