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二十载风雨兼程
1995年毕业的胡岱松,大学期间学习的是水利工程专业,毕业后就进入了水利系统工作。谈起毕业二十年来的工作经历,胡岱松说:“其实很多时候工作的变动是很大的,我毕业到现在工作调整了好几次,工作地点从湖北宜昌到北京,再到现在的成都。因为三峡工程建成后再向上游发展,在长江上游又有几个巨型的水电站在建,因此我的工作范围就在四川省内了。从最初的职能性工作到现在从事水库移民这种社会性工作,虽然转变比较大,不过怎么说都还是在水利系统里,算是跟大学时候的专业有关系吧。”
刚毕业,胡岱松最初从事的是职能性工作,专业性很强,参与包括大坝、水电站之类的工程建设管理。在从事近十多年的专业工作后,工作调动使他开始从事一些比较综合性的工作。2011年金沙江溪洛渡、向家坝电站工程正如火如荼进行中,由于大坝修建导致水位升高,当地的很多村落城镇都要整体移民,胡岱松正是从那时起去做了水库移民的安置工作。从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岗位,忽然开始做一份每天都要跟当地政府、居民打交道,在各个政府部门与老百姓间沟通斡旋的工作,巨大的转变让胡岱松有一些不适应。“不过当年在校园里参加了很多的社团活动和社会工作以及在清华接受的教育熏陶,真的对我的视野和整个世界观有了很大的改变。”这个湖北小县城长大的少年,从刚刚进入大学时内向腼腆,变得性格开朗,擅长与人打交道。“在大学的五年,真的改变了我太多。可以说人生观、世界观都有了质的飞跃。”移民搬迁安置的工作,一做就又是五年。
回忆·青春回忆仿如昨
离开清华园已经二十年,但谈起当年在学校里的故事,胡岱松平和的声线中忽然有了明显的笑意,仿佛在那一瞬间回到了园子里,那一件件大学生活中的趣事仿佛就发生在昨天,清晰可见。
“当时的清华,跟现在一样,特别重视同学的体育活动,每到下午三四点钟,学校广播站就开始播音‘走出教室,走向操场,锻炼身体’,然后我们一帮男同学就跑到操场上踢足球了。”虽然往事距离现在已有二十余年,那画面感却是如此真实,充满着青春的汗水气息。“当时九十年代初,正值欧洲杯、美国世界杯啊,我们一群男生都特别爱踢足球。当时踢足球没有固定的队伍,大家都是临时加入,凑够了数量就开始踢。所以根本没有什么小组配合可言,大家都是图个痛快嘛。可是这个运动啊,在我身上留下了终身的烙印呢!”
“那天啊,我记得可清楚了,风刮得特别大,我一直是踢后卫的,结果那次前锋进攻开了一个大脚,射门特别猛,我没注意,那球就一下子闷到我肚子上了。”停顿了一下,他仿佛又经历了一次当时的意外:“那个疼啊,我一下子就倒在地上了。没办法,就去了校医院,检查发现右边腹部上方有一个很大的印子,都肿了。但是没伤到筋骨,校医院也就开了药让我回去吃。结果那个药的成分里可能是有磺胺,结果我过敏了,那个印子非但没减轻反而加重了特别多。我还总是抓挠,去了别的医院也没有办法。”在被不断追问之后的情况时,胡岱松在电话那边笑出声来:“就是肚子上留了个乌黑的印子,现在算是稍微颜色淡了一些,真是大学生活的烙印啊。”
而青春的回忆,除了混合着汗水气息的兄弟之情,自然少不了懵懂少年萌动的爱情。胡岱松记忆中的这份爱情,是他帮踢球认识的哥们追女生的故事。九十年代的清华,文科院系还未大规模复建,理工科院系男多女少的局面让当时清华女生无比珍贵,踢球认识的热能系男生默默暗恋上了一个生物系的女生。作为好哥们,胡岱松就担负起了陪他一起去追女生的重任。“当时女生还住在新斋,男生原则上是不能进去女生宿舍的。周末时,新斋偶尔会开放,就陪着哥们一起去给那个女生打打水,送个饭,献个殷勤。刚开始跟那个女生不熟,后来渐渐摸清规律了,发现她总是在老图书馆上自习。”九十年代初,图书馆新馆(现在的逸夫馆)刚建成没多久,胡岱松说当时的学生大多都去新馆自习,因为座位比较宽裕。老馆座位总是很紧张,大部分都是女生占的位置。“但是后来,我们就常常在自习间隙跑到老馆去转悠一圈,为了看那个女生嘛。这基本上成了我们的必备课间休息项目。”
在被问到后来他的哥们和那个女生的关系,胡岱松笑着说“后来当然是功夫不负有心人,有情人终成眷属啦!生物系的女生出国了,那个男生就跟着一起去了。现在他们俩定居美国,可幸福了呢!”
谈到学生时代的爱情,胡岱松感叹道“当时的感情是真纯真啊,大学时的情侣之后基本都在一起生活了。哪像现在,说什么一毕业就分手啊!”
感慨·漫漫人生不负初心
回顾这毕业的二十年,已年过不惑的胡岱松最大的感慨是校训的八个字“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作为一个清华人,胡岱松认为“无论何时,都要本着爱国、爱家、爱岗、敬业的态度。作为个人,为了得到社会认可,要干一行爱一行。从国家角度考虑,家国关系不也是由一个个小家庭构成的么?家庭稳定,承担起应尽的责任义务,走上工作岗位就爱岗敬业,尽职尽责,踏踏实实做出些成绩。清华的精神‘行胜于言’,我觉得就是踏实做事,认真做人。”
现在很多人都在讲梦想的虚幻、理想的缥缈,而胡岱松则坚信“人生还是要有所追求,才能有所成就。现在人都太过现实,总说人生目标都是空谈,丢弃了梦想,失去了方向。可是我工作这些年来,回过来想想自己,再看看那些做出一番成就的人,盯住一个目标执着努力才有可能在某个领域做出一番成绩。今年国家最高科技奖的于敏院士,还有那些老一辈的科学家,都是胸怀祖国的大梦,把科研这一件事做到极致,做到最好,坚持一辈子。他们难道是没有梦想的人吗?我一直非常敬佩那些工程师、科学家们,他们一辈子坚持把一件事做好,是多么了不起啊!而中国梦和每个人的梦都是一脉相承的,无数个个人的梦就会融合成民族大梦。”
谈到做人的准则,胡岱松一直强调“守住底线”。在谈到近些年社会上的种种不堪现象时,一直很平和的胡岱松语气中都带上了愤怒与厌恶,“那些贪污受贿、利益输送、权钱勾结都是不正之风,非常严重地破坏了社会规则,对社会的公平公正发展非常有害。”他一直将校训中的“厚德载物”作为座右铭,做人起码要守住最基本的道德准则,只有“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才能每天睡觉都睡得安稳,过得开心。”
“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和“培养广泛的兴趣”也是胡岱松心中清华给予他的财富。从大学期间就热爱足球,到现在工作繁忙依旧抽空骑车锻炼,他坚信“一个人的身体素质是1,而赚钱升官事业发展都是后面的0,身体真的对家庭事业非常重要。当年学校提出的这个要求,直到今日都获益匪浅。”
“心怀理想,自强不息。清白做人,踏实做事。”这是胡岱松一直信奉的人生准则,也是这些年来他最大的感悟。
“其实比我优秀的学长有很多,怎么会找到我呢?我其实算不上是优秀校友啦,就大概跟你分享一下这些年来的经历吧。”
接起电话之后,电话那头已年过不惑的胡岱松用非常平和亲切的声音说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