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培育
沈有鼎速写
沈有鼎先生是我国著名的逻辑学家。1926年,金岳霖创立清华哲学系时,他是第一年招收的两个学生之一。
沈先生喜欢聊天,“聊”的全都是学问。他聊天不分时间、场合,只要他觉得你是他聊天的合适对象,就会马上同你“聊”,甚至不管你在干什么,是否想同他“聊”。他为了同你“聊天”,可以三番两次请你下馆子。可是,一旦“聊”上了,就是过了吃午饭、晚饭时间,也看不出他有想打住的念头。沈先生晚年要我到他家里,听他讲对《墨经》的新解释,我就有过几次饥肠辘辘的遭遇。当然,吃馆子的时候也不少。据说,沈先生因为喜欢聊天,也遭到过斥责。钱穆回忆说,抗战初期,清华大学南迁,在南岳衡山时,他和闻一多、吴宓、沈有鼎共居一室。入夜,闻先生灯下读书撰文,聚精会神;吴先生专心备课,一丝不苟。唯沈先生或喃喃自语,或找话聊天。因此吴先生多次申斥沈先生:“汝喜闲谈,不妨去别室自找谈友。否则,早自上床入睡,且勿在此妨碍人。”听到斥责,沈先生只得默然,不过待一会儿他又讲起来了……
沈先生有一个理论,叫做“耳根胜于眼根。”他喜欢读书,“凡是纯学术方面的书籍,他可以说是无书不读。”(贺麟语)但是,他认为从书本里汲取学术营养,不如在学术讲论中去汲取营养。拿他自己的话说,用“耳朵”去汲取胜于用“眼睛”去汲取。所以,他不仅喜欢一对一的“聊天”,凡是有关学术的讲座、研讨,他都跑去听,而且很少有到会而不发言的时候。抗战时期,在云南蒙自,西南联大文学院师生成立“南湖诗社”,请闻一多、朱自清先生先后做了指导性的发言。话音刚落,沈先生起立,也对诗社的未来走向做了一番指导。不知沈先生当时具体讲了什么意见,引起了大家的兴趣,认为是对诗社很大的鼓励。然而诗社在会前并没有邀请他,他是自己“腆着脸皮”主动去的。你说好玩不?我没有读过沈先生的诗作,但我知道他是会写诗的。
杨向奎先生晚年撰文回忆到和沈先生“聊天”,从家里“聊”到单位,从单位“聊”到公园,他们常常在陶然亭公园的小亭子里“聊”,“聊”物理、“聊”数学、“聊”逻辑、“聊”哲学……杨先生称赞沈先生“谈经夺席,当代仅有”。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社科院老专家协会常务副会长,中国逻辑与语言函授大学董事长,中国玄奘研究中心副主任,金岳霖学术基金会秘书长。
转自《人民政协报》2014年4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