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走近冯友兰

2013-06-07 |

《走近冯友兰》冯钟璞编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1月出版

冯友兰先生是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他95年的生命历程与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几乎同步,尤其是他的个人生命经历,可以说体现了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近代命运。宗璞主编的这本《走近冯友兰》,带领读者走近冯友兰,了解冯友兰,有着独特的意义。

  宗璞是冯友兰的女儿,在冯先生晚年一直陪伴着他,是很多事件的第一见证人。宗璞极少主编书,在读到一些好文章后,她深受感动,热切地希望这些文章能有更多人读到,这才有了这本书。这或许会赋予这本小书一种“权威性”。

书中文章的作者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冯友兰的弟子,他们长期跟随冯先生,聆听教诲,在治学方法与态度上都继承了冯先生的衣钵。他们所写的文章,特别是介绍冯先生学术的文章,可以说是“入乎其内,故有生气”。例如本书收录的陈来的三篇文章,尤其是《一论冯友兰》和《再论冯友兰》,从整体上介绍了冯友兰学术著作的内容和他研究中国哲学的方法,对其学术贡献做了细致而深刻的概括。陈来认为:“中国古人有‘三不朽’之说,最上为‘立德’;其次为‘立功’;再次为‘立言’。冯友兰为旧邦新命而立言,这位爱国哲学家所立言的著述及其精神,是永远不朽的。”陈来对冯友兰的这一评价是带着感情的,同样也是公允的,因为这一评价是建立在深刻的了解和研究之上的。

另一类是长期从事冯友兰研究的学者,他们多年来致力于挖掘冯友兰的各种资料,力图从多视角评价冯友兰,其研究似乎带着某种“距离”,但这种距离又可以打开更多的解释空间,他们的文章可以说是“出乎其外,故能观之”。例如,本书选取了翟志成的文章。翟志成上世纪80年代就采访过冯友兰,之后长期从事对冯友兰的研究,可以说代表了大陆之外审视冯友兰的一种视角。与很多不了解冯友兰经历就下结论的一些港台学者不同,翟志成对于冯友兰有同情之了解,而此同情之了解则建立在深入全面的了解事实、著作、生活、学术历程等之上。他深刻地、实事求是地分析了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和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两部书的学术价值和历史地位,认为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之所以能够做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主要是因为冯能以“释古”的态度,对中国文化进行“同情之了解”,而不仅仅是对古代材料进行考证,还能够勾画材料中“实质的哲学”背后的“形式”。

  全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侧重介绍冯友兰的学术思想,涉及对冯友兰主要著作“三史六书”的介绍,更关注了围绕他的学术人生展开的一系列问题,如他早年就关注的科学与哲学的问题,以及解放后激烈争论的“抽象继承法”问题,都有专门的文章讨论。例如,书中选取了科学哲学学者陈晓平的文章。冯友兰22岁时写出《中国为什么没有科学》,当时,所谓李约瑟问题还没有出现。陈晓平结合科学哲学的相关背景,详细勾勒了冯友兰对于这一问题的解答以及意义,丰富了我们对于冯友兰“问题域”的了解。

  下编则侧重于冯友兰的生命历程,关注了他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冯友兰与蔡元培的交往,冯友兰对清华的管理,在西南联大的一些事迹,更有关于解放后冯友兰在“反右”以及其他运动中相关情况的介绍,为读者更为深入地认识冯友兰提供了一个断面,为我们全方位了解冯友兰的人格与境界提供了一面镜子。(赵金刚)

转自《光明日报》201366日 

相关新闻

  • 122011.08
  • 172009.06
  • 122019.04

    学人情怀尺素间

    正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展出的“尺素情怀——清华学人手札展”中,观者可一睹陈寅恪手书之底稿,以及其他共130位学人的手札。前贤遗墨,片语吉珍,如尺牍缄札....

  • 072020.12

    百岁哲人最后的生命光彩——纪念张世英先生

    2020年8月13日下午,老友张晓崧发来微信说:“今天老父的精神状态不错,正好出版社送来再版的新书,抓紧给忠明兄题了字。老父半个多月拿不了笔了,写了两本就写不动了。”没隔几日,我即取来《我的思想家园》一书,很感动,但从张老题签的字迹中似可辨识出力有不逮,未及同年6月赠我《中西哲学对话——不同而相通》时题字之苍劲、规整。我问及张老身体状况,晓崧只是淡淡一说“不太好”,从他难以掩饰的神情中则能感知其压在内...

  • 202015.04
  • 262009.05
  • 172021.06

    中国翻译界泰斗许渊冲逝世 享年100岁

    澎湃新闻记者从许渊冲先生友人处获悉,中国翻译界泰斗、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许渊冲先生6月17日上午在北京逝世,享年100岁。此前报道:翻译家许渊冲:一生“诗舟”播美,百岁仍是少年来源:新华网客户端04-18作者:史竞男北大畅春园,每至深夜,总有一盏灯亮起。那盏灯,属于翻译家许渊冲。它陪伴着他,在一个又一个黑夜,徜徉于唐诗宋词和莎士比亚的世界;它更陪伴着他,以笔为桨撑起生命之舟涉渡时光之海……许渊冲。(...

  • 072020.07

    陈先生的“好”,要让更多人懂得

    今天的我们,该如何正确理解陈寅恪先生的“遗愿”?

  • 112019.09

    赵捷民:回忆西南联大

    1938年至1940年,我曾在西南联大历史系读书。1940年我从联大毕业后,又在昆明教书,一直与西南联大师生有着联系和接触,西南联大的往事深深地印在我....

  • 182015.11

    “爷爷冯友兰把生命给了哲学”

    听冯珏(冯友兰外孙女,现TOM在线执行董事、执行副总裁)讲冯友兰(1895-1990,著名哲学家、教育家)的家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