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胡徐腾:扎根国企 年轻有为

2009-06-05 |

胡徐腾,1997年从清华大学化工系博士毕业的胡徐腾,毕业后来到了我国最大的国企之一: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工作(以下简称“中石油”)。十多年来,他扎实肯干,务实创新,在不同的岗位上都做出了不凡的业绩。20036月,刚刚30岁的胡徐腾被任命为中石油炼油化工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成为中石油最年轻的高级管理人员之一。2005年中石油成立了中石油化工研究院,胡徐腾任副院长。

选择施展才华的大舞台

胡徐腾1988年从江苏考入清华大学化工系,在校时一直是品学兼优的优秀学生。他学习成绩优异,本科用四年学完了五年的课程,而且拿下了化工与数学的双学位。在校学习期间,他每年都获得清华大学优秀学生奖学金,并荣获多项荣誉奖项,包括清华大学优秀学生称号。在读博期间,他还担任了清华大学化三年级主任、政治辅导员和党支部书记。繁重的社会工作并没有影响胡徐腾的学习,他提前拿到了博士学位。在采访中,他提出最多的,是对自己人生大方向的把握:不随波逐流,不为近利所诱。

毕业时胡徐腾的一些同学考GRE、托福出国,或者到外企工作,而他却悄然选择了国企。他说正是这个选择给了他展示自己才华、施展人生抱负的舞台。毕业寻找工作单位时,胡徐腾一份简历也没有向外企投。当时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国有企业近年来发展很快,需要大量的人才。国企虽然待遇或许低一些,但是事业的舞台更大。”毕业后,胡徐腾来到国民经济的主战场,来到了我国石油天然气供应的主力企业——中石油工作。

在实干和创新中成长

胡徐腾刚刚开始工作时,中石油正在进行重组改制。1998年,他作为中石油调查组成员,参与草拟了由中石化划转至中石油的11家炼化企业的调查报告。他深入了解情况,现场了解逐家企业,了解他们的历史原因,包括财务状况、产营销的状况、规划投资的状况,重新修订他们的规划方案,做短期内快速扭亏、长远发展、根本性脱困。由他执笔起草的《对拟划转东北地区石化企业的调查报告》观点新颖,内容翔实,受到了中石油领导的称赞。

1999年年中开始,为了深化企业制度的改革,中央做出中石油要在海外上市的决定。当时中石油并不缺资金,也不缺现金流,在海外上市是为了进行公司结构根本性的调整,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因此,1999年到2000年期间,胡徐腾参与了中石油在美国和香港两地上市的紧张工作。每天都有大量的材料要整理,大量的重要文件需要制作,工作量很大。结束时,需要销毁的资料就有几车。半年的时间里,他很少回家,用青春和汗水高质量地完成了工作任务。1999年、2000年,集团公司党组两次授予他“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2001年,胡徐腾作为中石油总部机关的优秀干部被选派到基层挂职锻炼,担任抚顺石化总经理助理。抚顺石化是新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中国的石油一厂、二厂、三厂都在抚顺,产品链很全,从炼油、乙烯、塑料、化纤,到洗涤剂化工,是当时化工行业最大的企业。挂职期间,他逐渐向管理岗位转型,熟悉企业的运作。他认为,科学的流程一定程度上来讲比制度更加关键,因为流程是真正可覆盖和可操作的,制度是一个宏观层面的东西,所以企业的管理要非常注重科学的流程。

胡徐腾在抚顺石化待了一年,后因工作需要被调回来。回来之后要做一个扭亏解困的方案,他和他的团队花了四五个月的时间拿出了一个可操作性比较强的报告,被党委完全采纳。

当时中石油总部没有自己的研究院,从03年开始,党组决定要组织自己的项目研发力量,于是成立炼油化工技术中心,统筹下游的技术研究工作。2003年胡徐腾在竞聘中脱颖而出,担任中石油炼油化工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2005年中石油成立了中国石油化工研究院,胡徐腾任副院长。

回首自己的工作经历,胡徐腾说,工作中一定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注意创新。他在起草东北11家企业划转的调查报告时,认真准备资料,有时为了查找一个数据,要忙上半天。在工作中,他主动承担了许多琐碎的事情,像发传真、复印材料等等。很多同事以为清华毕业的博士不会做这些工作,他认为,一个人不但要能做大事情,而且还要肯做小事情。踏实做事、防止眼高手低的作风正是清华教育所赋予的精髓。

结语

毕业后,胡徐腾对母校非常关心。他对学校课程设置也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他建议课程的设置要面向世界科学的前沿,面向国民经济的需求,学校的教学课程应该和国家的建设紧密结合,而且要关注如石油化工这样的国民经济的主战场。同时,他还希望学术大师、教授能多给本科生讲课。

胡徐腾给在校的学弟学妹们的建议是:在学校里面最重要的不是学会了多少知识,而是培养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掌握迅速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对于即将就业走向社会的学生,胡徐腾说:“一定要谦虚谨慎地做人,脚踏实地地做事。”他认为,谦虚和踏实是做人做事最基本的两项素质,清华的学生更要注意把自身的价值与团队的价值结合,要取长补短,虚心学习,主动适应社会环境。年轻人要做好到基层吃苦锻炼的思想准备,不要安于机关舒适的环境,因为只有在基层才能够知道企业发展和个人成长的关键。

(化学工程系 李杰、熊曦、林德溪、张永昌、刘中波、程冠之、朱晶莹)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