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许铁成:一个普通清华人的故事

2008-02-01 |
本刊记者关悦
许铁成,1978年考入清华热能系。1983年毕业后在兵器工业部第五设计院工作。1985年调回家乡,任延庆一中物理教师,至今从教22年。1995年,许铁成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教师”;1996年获北京市“师德之星”称号;1997年被评为“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 1996、1997年连续两年获延庆县“优秀共产党员”;2000年获北京市教育系统“优秀党员”;2001年被评为延庆教育名师;2006年被评为北京市特级教师;2007年被评为北京市基础教育10名“孟二冬式优秀教师”之一。

他本可以像他的同学一样,成为一名出色的工程师,或者高级官员,但他却主动调回老家,做了一名普通的中学物理教师。
他曾是一名教育的“门外汉”,却硬是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成为了全北京的名师。这些年单是从他手上送到清华北大的学生,就有20个。
“清华人无论做什么,都要做到最优秀。”从很多校友的身上,我们都能看到这种精神在闪光。而许铁成的故事,无疑为这种清华精神做了很好的诠释……
在刚刚过去的年终岁尾,许铁成的名字频频出现在“2007首都十大教育人物”、“2007感动延庆十大人物”等评选的候选人名单里。而此时的他,仍旧同往常一样,每天骑着半旧的自行车,花15分钟从家来到学校,在这所距离母校清华70公里的延庆一中,用工工整整的板书,不疾不徐的声音,讲着他最受欢迎的物理课。
此时,距离他放弃清华毕业后待遇优厚的工作、选择调回延庆教书的那一刻,已是22年。
我要回延庆
1978年夏末,新生入学的季节。清华大礼堂前的热能系新生报到处,一位少年从兜里小心翼翼地掏出一个厚厚的纸包。在周围老师好奇的眼光中,他把纸包左一层右一层地打开,在七八层纸之后,终于露出躺在最里面仍然崭新的录取通知书。老师们都笑了,他有些不好意思的解释着:“这个对我来说实在太珍贵了……”
大学报到这一年,许铁成19岁。他是改革开放之后延庆县第一个考上清华的学生。只是当时兴高采烈的乡邻们并不知道,这个有出息的延庆娃,会在今后的几十年里带给家乡更大的骄傲。
说起来,许铁成当初差一点与清华失之交臂。虽然从小到大学习成绩都是名列前茅,但出生在延庆一个普通家庭、持着农业户口的许铁成,一心只是想着能毕业出去找份工作就行。高二那年,许铁成以在校生的身份提前参加了高考,报的是北京化工学院。结果,他因3分之差而没有被录取。“如果考上了,可能就与清华无缘啦!”许铁成笑着说。
第二年应届高考,学校的老师建议他报清华,他还因为没有把握,几次三番想更改志愿。后来还是在老师的鼓励和坚持下才没有改成。而正是老师的坚持,最终成就了许铁成和整个延庆的清华梦。至今,回忆起这一段,许铁成仍是感慨万分。
清华园里的学习时光,留给许铁成的是一生难以磨灭的印记。他说,清华就是他的“精神家园”。大学里,除了专业知识,对高考语文成绩耿耿于怀的他,还把文学方面的知识狠狠恶补了一通。《万历十五年》、《人间词话》……对那段惬意时光里读过的书籍,许铁成如数家珍。图书馆的15本借书上限,每次都被他用得满满的。而那段时间的学习,也着实对他后来的教学实践助益良多。
1983年清华毕业后,许铁成被分配到兵器工业部第五设计院工作。他的认真踏实、勤奋努力受到了周围同事和领导的肯定,并很快被提拔为院长秘书。令人羡慕的工作,优厚的福利待遇,可期待的光明的发展前景,一切正是最好的时候。但这时,许铁成却突然宣布了一个让所有人惊讶的决定:调回延庆做一名普通的教师。
这个决定,是许铁成生命中一个重要的岔路口。他并不掩饰当初下这个决心时所面临的苦恼和挣扎。当时,由于种种原因,许铁成的爱人一直无法随他调动工作,只能留在延庆。年幼的儿子又经常生病,实在离不开照顾。加上当时中央正在大力号召支援地方教育,几番思量之下,许铁成做出了回延庆的选择。
“家人倒都没什么意见,但是老师、同学、同事们都劝我别回来,说回来这头(延庆)没有兵器工业部发展好。”许铁成回忆说。他也坦承,如果当时没有离开兵器工业部,那么今日成就的可能是另一番事业。时至今日,提到曾在电视上看到兵器工业部设计院排名全国百强设计院第二位的新闻,他的口气也仍然充满了自豪。但是,他并没有后悔自己的决定。
198510月,许铁成告别工作了两年的兵器工业部设计院,回到家乡延庆一名中学物理老师。临走时,院长帮他提着沉重的行李,依依不舍地送了很远。许铁成当时并没有想到,这个看似有点无奈的选择,为他展开的,会是另一片大展拳脚的天地。
198510月,许铁成告别工作了两年的兵器工业部设计院,回到家乡延庆做了一名中学物理老师。临走时,院长帮他提着沉重的行李,依依不舍地送了很远。许铁成当时并没有想到,这个看似有点无奈的选择,为他展开的,会是另一片大展拳脚的天地。
俯首甘为孺子牛
在采访中,许铁成提起一件趣事: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栏目曾专门找到他录制节目。采访中记者问他:你有什么坎坷经历?
许铁成想了一想说:我没觉得有什么大坎坷。“结果他可能感觉跌宕起伏的不是特别明显,后来片子就没播。”说到这儿,许铁成乐了。
记者又问:那你有没有什么其他的创业史?有没有比较艰苦的经历,比如睡在火车站之类的?许铁成说:我没有啊!
也许同很多人轰轰烈烈的事迹相比,许铁成的经历确实称不上跌宕起伏。他所做的,只是用自己在清华学到的知识和精神,凭着自己的良心和责任,甘心在基础教育的第一线默默工作了二十多年,并硬是从一个教育的“门外汉”,变成了教育行业一位出色的名师。
初回延庆的那段日子,着实让许铁成有点心力交瘁。回到延庆做老师,工资一下子少了近三分之一;孩子总是生病,经常得医院学校两头跑;1987年带的班级第一次参加高考,物理没有一个人及格。虽然那一年高考的物理题难到整个延庆县只有4个人及格,虽然身边的老师并没有说什么,但许铁成还是感到了巨大的压力。而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从第二次高考开始,他所带的班,成绩就开始在平行班中领先了。再到1992年高考,学生的成绩已经比北京市的平均分都高了。
这期间,在深圳市任能源处长的老同学曾找到他,劝他一起去深圳工作。虽然动心,但许铁成还是婉言谢绝了好友的邀请。“如果是在暑假,正好带完一批学生,可能也就走了。但是当时
正好带到高三的半截儿,不忍心因为顾着自己的前程,把学生给甩了。”许铁成说。之后,又有企业高薪聘请他当总工程师,而又是学生和家长们的殷殷期盼让他不忍离去。就这样,他好几次放弃了去待遇更好的地方的机会。说到原因,他只用了很简单的两句话:“首先你得对得住自己的良心。大的责任感不敢说,起码这些小的地方得做到问心无愧。”
在延庆一中,许铁成前后做了11年班主任。他带的班级重点大学升学率达80%,一般大学升学率达94%~95%,单是送到清华和北大的学生就有20个。在市里、区县之间的各类学科竞赛中,他的学生所获得的奖励更是不计其数。2007年,他被评选为北京基础教育10名“孟二冬式优秀教师”之一。连延庆一中的门卫都知道许老师“很有名”。
在班级里,学生们都亲切地叫他“许师”。上课时,他穿着简单随意的运动服和运动鞋,带着浓重延庆味的声音温和而从容。课堂上,学生可以随时插话提问。他让学生把自己当成动画片的导演去设置物理题的情境,五花八门的比喻,经常让课堂上笑声一片。坐在教室后排的女生悄悄告诉来听课的记者,其他班里没能捞着上许师物理课的同学,都特别羡慕他们。而且,上许师的课“作业不多”,因为许师讲得“生动又容易懂,课上就能消化”。
许铁成至今还没有手机。因为求他补课的家长实在太多,有了电话全都来找,一个一个实在回绝不过来,索性不用。他坚持自己的原则,绝不课外补课,却在怎么给学生讲好课、怎么培养学生的问题上投入了全副的精力。
延庆一中的校长这样评价许铁成:“清华出科学家、政治家不稀奇,出铁成这样的人才是奇迹。大科学家离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毕竟比较远,而我们这儿的老百姓是通过铁成感受到清华的。”
“我没有辜负清华人的称号!”
许铁成把母校清华邀请他在毕业典礼上讲话评选为自己这些年来最高兴的事。2003年,许铁成意外地接到母校清华的邀请,请他在当年的本科生毕业典礼上作为校友代表发言。对此,他说自己“做梦都想不到”。“当时在学校我也就是班里很中等的学生,能考上清华我就谢天谢地了,没想到清华能这么看重我。”许铁成说。
那一天,面对着台下师弟师妹们几千双关注的眼睛,许铁成说:“当年,我的老师对我说,清华人,即使是扫地,也要扫得最干净。我热爱教育事业,我就要踏踏实实全身心地投入教学,把学生培养好。……我不敢说我的业绩有多么不平凡,但是我是努力去这样做了。毕业20年了,今天在这里,我还是要自豪地对母校说,对同学们说:我,许铁成,没有辜负清华人的称号!”
那次演讲过后,清华将他的事迹汇报给了教育部。于是,当年教育部召开的全国农村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许铁成再一次受到邀请。在那次会上,他见到了温家宝总理。“当时老师们都围成环形坐,总理就朝三个方向向大伙儿鞠大躬,感谢大伙儿为教育事业做的贡献。当时特别激动!总理这么大的人物,这么尊重教师,真是特别激动!”
许铁成说,母校的肯定和邀请是他人生中的一个转折点,给他带来了很多意想不到的荣誉。“客观地说,我没想过那么多,就想着干事情怎么把它干好。如果真想那么多,可能也就沉静不下来了。”
那之后,不仅是他,延庆一中的声誉也提高了。还有很多家长慕名把孩子送到他教的班上。但许铁成还是和以前一样,认认真真地备课、上课。他说,他会一直留在延庆一中教课,直到退休。
他觉得,自己的成功,靠的其实就是认真实干,“再加上一点灵气儿”。而这个“实实在在”的“实”字,正是清华留给他最深刻的印象。在课堂上,他会给学生讲清华的故事,讲大学里的生活,甚至讲清华常向学生提倡的“要到国民经济主战场上去”。
“到‘主战场’,给国家贡献就大些。现在好多人考虑自己多些,到个外企,自己生活衣食无忧就满足了。我就跟班里学生讲:你得到能发挥自己作用的地方去。你得为社会付出才有回报。”
“那你这样讲学生认同吗?”记者问。
“反正他认不认同我都得讲!”这时的许铁成,显出一丝倔强。
许铁成说,今年的大学入学30周年聚会,他一定要回母校,和老同学们好好聚聚。昔日的同学中,有的成为了知名学者,有的成为了高级官员,有的成为了企业家。但许铁成说:“当工程师,我顶多只是一个人才;当教师,我却可以培养一批人才。”
眼下,他最在乎的,是今年的高考。他说,要“争取给咱学校再多送去几个学生。”
我心悠然
对目前的生活工作状态,许铁成用了四个字评价:“基本满意”。而那唯一让他感到遗憾甚至有一丝心痛的,是他的儿子。
为了教育好别人的孩子,许铁成几乎投入了自己全部精力。而自己的儿子,却没能考上大学,只是上了一所民办高校。这让他至今觉得亏欠儿子。到儿子毕业找工作时,许铁成再次感到深深的无助感。“四处找人帮忙,特别难!那时我就想,要是过去真用点心往官场上去,绝不至于我的孩子找工作这么费劲!”说归说,当市教工委书记专程到延庆看望他,并问他有什么困难时,他还是说“没有”。
“这和工作是两码事,不能互相干扰。我不能拿私事去麻烦领导。”许铁成说。最后,还是一位学生家长帮忙,儿子才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
“现在只想过得心情平静一些。”许铁成说。现在的他,每天只是上班、讲课,下了班,就在家附近大片的原野美景里散散步。“有时候人需要一些时间和空间自己思考思考,让心灵放松一下。”
距离许铁成退休,还有12年。他
最早教过的学生现在都快40岁了,孩子都上了高中。而他们的孩子有些和父母一样,也成了许铁成的学生。让他最激动的一次,是教过的学生回家结婚,请他做主婚人。“念词儿时手都抖,是真激动哇!学生能真把你当成特别尊敬的老师,真挺不容易的!”
“年轻时还想出去闯闯看看,现在不想了。”他说。现在许铁成想的,就是怎么把自己的业务弄得再精些,多积累点东西,等退休之后好写出来一些真能让别人有启发的东西。
闲着没事儿的时候,许铁成会写上两笔毛笔字。办公室里,数他的办公桌最有特色:除了一摞摞的作业本,桌上铺着一块已经磨旧的书画毡,笔筒里插着几管毛笔,桌角还放着两块写着“三味书屋”的镇纸和一方刻着龙的大砚台。说起来,写毛笔字还是受到在清华读书时室友的影响。没想到,这一写就欲罢不能,一直写了20多年。
许铁成的另外一个爱好是篆刻。他说自己最得意、花心血最多的,是一方青田石的印章,2003年回学校参加毕业生典礼时,他把它送给了母校。印章上,是他一笔一划刻出的四个大字:水木清华。
在延庆一中,许铁成前后共做了11年班主任。他带的班级重点大学升学率达80%,一般大学升学率达94%~95%,单是送到清华和北大的学生就有20个。
(《清华人》2008-1期)

相关新闻

  • 142009.09
  • 072021.04

    陈放:无悔与你,踏上万里荆棘的足球远征

    轻轻的,从身畔滑落的时光见证我们追求梦想的脚步那一年,那一年,那一年……沉淀在回忆里永恒的欢乐和忧伤在一切随风飘散之后依然闪亮。足球,我们永恒的爱恋一如东操上亲吻金杯的深情那个有着暖暖阳光的午后成了记忆中永恒的风景为了那一天我们等待了十年在漫长的跑道上不断奔跑嗅着泥土与胶皮混合的味道训练,训练,再训练似乎永远没有尽头的带球突破已经练到乏味的停球转身比赛,比赛,再比赛一次次的射门,角球,任意球我...

  • 052012.11

    简讯目录1~29期(文纪俊整理)

    筹备西南联合大学北京校友会情况汇报 欢庆西南联大北京校友会成立 西南联合大学北京校友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名单及情况简介 第一届理事会第一次....

  • 212022.03

    木秀于林——纪念我的舅父古念良逝世31周年

    古念良用他的一生,致力研究古今中外经济发展的规律,寻找经济强盛的路向和方法,为富民强国献策。本文通过他从童年、求学、投身抗日、建立和建设新中国的贡献与遭遇及人生最后辉煌的整个历程,通过他本人及亲友的忆述、他对笔者的启蒙、他生活的点滴、他文章的精华等等,尽可能让他的后人及世人全面了解他的品格、学识和贡献。通过古念良的文章,展示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一贯主张的统一战线政策的力量;他的文章用经济数据说明毛泽东、周恩来从新中国建立之初就已实行经济开放政策。

  • 072011.09

    一个家族的五代清华人

    唐氏家族是一个显赫而低调的大家族,唐家五代人中都有清华学子,且与辛亥百年史有着极深的关系。最早的留美幼童唐绍仪、唐国安——前者为民国首任总理,后者是清华第一任校长;作为第一批庚款留美学生的唐悦良是唐家祖父辈,而执教清华五十载的清华图书馆副馆长、我国机电学专家唐统一和现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助理总干事的唐虔则是父子俩,还有今天的第五代“海归”唐宛枫,他们历经了一百三十多年的风云跌宕、时代更替...

  • 312022.03

    胡宏扬:清华人应该扎根在中国的每一个角落

    胡宏扬,安徽庐江人,计算机系2010级硕士校友。2013年毕业后通过人才引进项目前往安徽省马鞍山市工作。历任马鞍山市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副主任,马鞍山市科技局办公室副主任,博望区博望镇党委副书记,博望区新市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等职,现任共青团马鞍山市委副书记、市青联主席。原来在中国还有这么贫困的一群人胡宏扬与基层的故事,要从一次社会实践说起。学生时代的胡宏扬,是一个全面发展的理工男。从本科到硕士...

  • 192018.03

    五级学长王德政——一位普通清华人的经历

    民国十八年(1929年)王德政以优异的成绩从南开大学预科班考入北京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那时清华入学考试难度之大相比今天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每届也就录取....

  • 212016.03

    投身教育终无悔 甘在塞外做红烛 ——清华大学[1978级] 许铁成 访谈纪实

    许铁成,1959年出生于延庆的一个普通家庭。家中五个兄弟姐妹中他排行老大,作为一个家中的榜样,他十分懂事,而且学习成绩也十分出色。1978年,他以延庆....

  • 052014.09
  • 07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