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坚守在高原的平凡劳动者——记58届校友陈安仪

2015-11-02 | 李雨萌(2005级水利) |

人民送我上大学,我上大学为人民。”这就是那个时代的口号,这也是从陈安仪学长口中说出来的朴朴实实的话中的一句。

在青海,清华的校友是最近几年才多起来的,即使现在提出西部大开发后,每当身边有人选择来青海工作的时候,我们仍然会觉得很敬佩,所以,在西宁能遇见一个这么年长的学长很难得。走进陈学长的家里,看到了很多有着清华印记的物品,如百年校庆的笔筒和纪念章,或者是2008年毕业50周年时返校参加班庆的照片,还有一本本的《清华校友通讯》。陈学长很动情的和我们说:每一年的《清华校友通讯》我都会订阅,我想通过校友通讯告诉我的同学们,我陈安仪还在青海,我还在这里贡献着余热,因为在校友通讯上半年期的最后几页都刊有捐赠人的名单,在青海省一栏下都会有陈安仪这个名字。

陈安仪学长(中)与到访的清华后辈

1953年,来自广州的陈学长考入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测绘专业,1954年因为院系调整,转入给排水专业。那时国家很重视教育事业,所有的在校生都不需要交学杂费,食宿也免费。正是这种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在清华的这五年,成为陈学长最重要的五年。那个时候是清华真正开始腾飞的时候,祖国刚刚解放不久,百废待兴,全国各地都很需要人才,而清华重视学问,重视基础,每一个清华学生在这五年中都很努力的在学习知织,热爱祖国,心系人民。学校向来重视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那个时候的校长是蒋南翔校长,每天下午下课后,全校的教室和宿舍里都是没有人的,马约翰教授会带着学生一起运动锻炼,并且亲自指导;学校设有音乐室,经常播放世界名曲供学生欣赏;逢休息日会在食堂或礼堂放映电影;有时还邀请到艺术家们如侯宝林等来校演出;学校举办有各种文艺社团吸收有各种业余爱好的同学参加,让同学们在课余的时候沉浸在艺术的熏陶中。陈学长那个时候是系短跑队的,夏翔老师更是手把手教他如何起跑加速冲刺。他还参加校合唱团,大合唱从来是大型文艺活动第一个登场亮相的,《牧歌》和《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一直是很受欢迎的保留节目。正是在清华五年培育的独立思考能力、全面发展素质和良好精神情操,让陈学长受益终生。

1958年毕业了,时逢朱德元帅视察青海,题词:“青海地大物博,是祖国一个十分可爱的地方”,为响应“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又符合男生、身体健康、无家庭牵挂等条件,就这样陈学长和同年毕业的两位同班级同学及其他专业的十几位同学服从分配怀着满腔热血一起来到了青海。那个时候青海还没有通火车,火车只能通到兰州,十几个人背着铺盖卷坐着大卡车从兰州出发就去了当时还很荒凉的西宁。本着清华的精神,肩负着清华的重托,陈学长被分配到西宁市城建局开始了基层的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在基层的岗位上做着自己的贡献。很多人来了又走了,唯有几个人就这样扎根在西部基层。没想到陈学长就这样一贡献就贡献了53年,用自己的经历验证了那句话:“献了青春献子孙”。

在前期的联系过程中,我们一直感觉到陈学长是一个很乐观的人,直到和他聊了很多关于他的经历后,我们才发现这种乐观是那么的难得。初到西宁的日子是寂寞又孤独的,那时整个城市没有高楼大厦,城市基础设施很不完善,每当春天的时候,风沙刮得人睁不开眼睛,而正是因为在清华培养的意志和情操,让人在寂寞中能够忍耐,能够支持着他们在西北踏踏实实的做好本职的工作。

个人命运总是和国家形势紧密相连的,陈学长原是印尼归国学生,父母一直侨居海外,又去过台湾香港,正因有此海外关系,在“文化大革命”中在劫难逃,蒙冤长达二十年之久。对于在那个特定的时期发生的事情,陈学长很冷静地回忆当时自己是如何在逆境中坚强度日,坚信自己是无辜的,并坚持不断的向上申诉,而从来没有抱怨过命运的不公。正是这种坚强、坚信和坚持,在1983年陈学长年满50岁的时候,最高人民法院终于下达判决:正式宣告陈安仪无罪。拨乱反正,彻底平反,回归人民行列,重获自由的他又回到了西宁恢复工作。毕竟因为二十年的耽误,很多知识都更新了,很多机会都错过了,但他重头再来,要把失去的时间夺回来,用学校学到的基本知识和思维方法,赶着西部大开发的好时机,为西宁的建设继续做着贡献,结合本专业知识做着一件件为民利民的实事,屡受单位表彰,退休前获得高级工程师职称。

1993年,陈学长年满60岁退休,之后继续发挥着余热服务社会,先后荣获“优秀家长”、“五好文明家庭”、“文明市民”、“文明宣讲员”、“九三学社优秀社员”等表彰。他是那样的乐观的生活着,是那样的知足常乐、助人为乐和自得其乐,真难得呀!

如今想来,人生苦短,世事沧桑。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时刻铭记在他心中。母校培养人材如长江后浪推前浪,国家领导人有之,著名科学家有之,杰出人物有之,但毕竟是少数,而更多的是在祖国各地基层一线踏踏实实默默无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添磚加瓦的平凡劳动者。所以,不论身在何种岗位,如果他在晚年回首往事的时候,他能够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那么他就可以算作一个纯粹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了。


相关新闻

  • 212012.05

    承宪康:58年,平凡中累积的不平凡

    记者 程曦 特约通讯员 孙哲   承宪康 1937年7月8日出生于江苏武进,1954年考入我校机械系铸造专业,195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政治辅导员。

  • 302022.04

    向劳动者致敬!四位清华校友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2022年4月28日,中华全国总工会决定,授予200个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授予966名职工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授予956个集体全国工人先锋号。经初步核对,清华大学2008级校友、中铁二局集团电务工程有限公司项目党支部书记兼项目经理、工程师王帅,2007级硕士校友、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九研究所副主任工艺师、高级工程师王天石,2003级硕士校友、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专业领域副总设计师、研究员张澎,2002...

  • 062017.07

    清新校友袁汝婷:我们从平凡出发

    校友代表袁汝婷在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7年毕业典礼上的发言

  • 122018.07

    谢邦鹏校友在电机系2018年毕业典礼上致辞:在平凡的工作中不断超越自己

    我的工作很平凡,但我相信,只要在平凡的工作中不断超越自己,就可以让自己的知识更有价值,就可以逐渐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 092009.06

    马联弟:“平凡”的高度

    马联弟,清华大学1984级校友,198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学系。1994年起任国家标准物质研究中心无机室副主任,2003年任室主任。2005年12月至....

  • 112021.05

    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精仪系校友杨春宝

    杨春宝,1994年考入清华大学精仪系精密仪器与测控技术专业,1999年直博本系并师从尤政老师,亦是尤政老师正式指导的开山博士生之一。现任广州海格通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海格通信北斗产业集团首席科学家。在精仪系读博期间,参与清华纳星一号研制工作,负责星载GPS模块研发。参加工作后,先后承担了北斗二号应用分系统、北斗三号专用芯片设计等项目,作为海格北斗导航领域的技术带头人为北斗规模化应用作出了...

  • 212017.12

    陈安仪:清华体育馆场曾留有我的足迹

    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就是为了强体魄,练意志。在学校学习的环境下积累体育能量,正是为了以后投身社会参加工作后发挥体育能量。

  • 022018.05

    精仪系1968届校友毕业50周年座谈会举行

    4月29日上午,精仪系1968届校友毕业50周年座谈会举行。清华大学副校长尤政院士,精密仪器系教授金国藩院士,总后司令部原副参谋长、总后军事交通运输部....

  • 052017.07

    建筑学院校友徐全胜赠言毕业生:在平凡的生活中,活得像个英雄

    87 级校友徐全胜:认识简单与专注的力量;衡量成功的标准在于多大程度上满足了他人的需求;坚持做一个正直勇敢的人。

  • 162021.09

    追寻“北斗”梦——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精仪系校友杨春宝

    如果您无法在线浏览此 PDF 文件,则可以下载免费小巧的 福昕(Foxit)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免费的 Adobe Reader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此 PDF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