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创业清华人丨 水木未来:解码生命,领航未来

2023-03-01 | 孟庆峰 | 来源 公号“清华校友三创大赛”2023-02-25 |

郭春龙,清华大学1991级工程物理系

一“镜”窥未来,在解析生物大分子结构、探寻生命最本质奥秘的路上,荆棘与鲜花伴生。2017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三位为冷冻电镜技术做出贡献的科学家,由此,冷冻电镜这一最前沿的技术走进大众视野。

水木未来,这一诞生于清华大学生命学院的冷冻电镜高科技公司,在对新冠病毒的结构解析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让冷冻电镜技术被更多行业伙伴认识,水木未来也在产业化路径上行稳致远。

流淌清华血液 探寻产业化路径

水木未来创始人郭春龙(左)、王宏伟(右)

1974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Kenneth Taylor与其导师Robert Glaeser首次提出并获得了冷冻含水生物的电镜成像,这被认为是冷冻电子显微镜技术——冷冻电镜的雏形。一直到2013年,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程亦凡和David Julius的研究组用冷冻电镜首次得到膜蛋白TRPV13.4埃(1= 0.1纳米)高分辨率三维结构,极大地提高了冷冻电镜的分辨率,冷冻电镜发展的黄金时代才得以到来。

我国对冷冻电镜的研究和布局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2009年,时任清华生命科学与医学研究院副院长的施一公力排众议,为清华大学引进了亚洲首台Krios 300KV冷冻电镜。作为当时最先进的冷冻电镜设备,在此后的研究中,这台冷冻电镜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也为生命学院的未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意料之中,冷冻电镜这一高科技的产业化势必依托于国内一流院校及研究所,水木未来,便深植清华基因。1992年,水木未来创始人之一的王宏伟考入清华大学生物系,跟随冷冻电镜行业探索者隋森芳院士学习,并于2010年被聘为生命学院教授,2016年任生命学院院长。

彼时,提前一年进入清华大学学习的郭春龙在互联网领域风生水起,学习方向和职业道路都截然不同的两人,却因为冷冻电镜,意外地成为了创业合伙人,并共同做出了一番事业。

“在2015年之前,我对冷冻电镜所知很少,也从来没有想过之后会和宏伟一起,去做这样一个电镜产业化的公司。谈及公司的源起,水木未来CEO郭春龙非常感慨。早在2016年,王宏伟多次向郭春龙讲起冷冻电镜突飞猛进的发展,并希望能由创业经验丰富的郭春龙挂帅,成立一家做冷冻电镜产业化、商业化的公司。但是自觉非科班出身,且对生命科学怀有敬畏之心,郭春龙并没有第一时间接下这一职务,而是选择在2017年考入生命学院攻读博士学位来为自己再次充电。在2017年底,水木未来(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注册成立。

带着最先进的技术,背靠资深专家团队,公司发展应该一日千里,可是一年半的时间过去,水木未来的发展却屡遇荆棘。

2019年春天两人再次见面时,王宏伟对当时公司的发展方向和商业化进展不甚满意。当时,冷冻电镜还是一个太过前沿的赛道,没有可参考的商业成功案例,甚至很多清华老师都认为冷冻电镜商业化是异想天开。当时留给团队的时间已经不多,和几位老师深入沟通后,郭春龙最后决定自己下场,重回创业一线。20195月,郭春龙正式接任CEO

回忆当时的情景,郭春龙形容“相信远处是光明,但眼前一抹黑,只能摸索着在黑暗中前行”。接手公司后,郭春龙做的第一个决定就是抢占市场先机,一定要让300KV电镜尽快进场。刚好北京市政府当时非常认可水木未来的愿景,给予了一笔启动资金支持,再加上郭春龙自己和团队的出资,201911月,随着首台300KV冷冻电镜正式进场,水木未来的冷冻电镜产业化事业也终于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疫情下的坚守 遇见商业化转机

团队介绍装配中的冷冻电镜

20201月,就在公司的首台冷冻电镜已经安装完毕但尚待调试时,新冠肺炎疫情突然爆发,病毒的阴影笼罩在每个人头顶。在这样一个紧张的关口,郭春龙敏锐地意识到,冷冻电镜作为微观世界结构解析的利器,刚好能够应用于对新冠病毒的结构解析。如果能够用好这台珍贵的冷冻电镜,或许能够为抗击疫情做出关键的贡献。

一刻不停,郭春龙大年初二就从沈阳飞到北京,和两个年轻同事扎进实验室夜以继日地奋战在解析病毒结构的第一线。利用这台设备,他们解析了大量的新冠病毒抗体复合物结构,并将分辨率提高到2.8埃,远远领先于美国的跨国药企同行,为病毒抗体和疫苗的制作提供了极大的帮助。通过与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等单位进行合作,水木未来在解析病毒、抗击疫情的工作中做出了重要贡献。冷冻电镜刚刚投入实战就发挥了巨大作用,这也让所有水木人都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

工作人员在进行结构解析

水木未来第一位全职员工刘传博士是王宏伟的博士生,在疫情期间临危受命,加班加点解析病毒结构和抗体结构,每天睡眠时间不足六个小时。回忆起疫情期间的经历,刘传说,在水木三个月的时间解析的项目,超出他之前六年在清华的总和;对新冠病毒的研究就像百米冲刺一样,一个个从实验室中产出的领先世界的成就,就是给他最有力的强心针。

两年后再回顾这段往事,郭春龙认为,这段抗击疫情的经历是水木发展初期的重要里程碑。这不仅标志着水木真正意义上走上了产业一线,极大提振了团队的信心,更重要的是体现了水木人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关怀,坚定了团队继续探索和发展的信念。

疫情下的坚守显示了水木未来的前沿科学研究能力与落地能力,20205月,水木未来的首台冷冻电镜彻底完成调试。经过两年多的技术积累和疫情的实战考验,公司强化了技术能力,获得了多轮资本注入,打通了合作关系,验证了商业模式,订单也逐渐积累起来。

同在昌平生命产业园园区的诺和诺德是水木的首个合作伙伴,已经与水木合作解析了许多重要靶点的结构;随着水木的科研能力和市场影响力逐步增强,公司与百济神州、维泰瑞隆等国内头部制药企业都建立了深入的合作关系,默克拜耳、赛默飞赛诺菲、安进、诺和诺德、PhoreMost等跨国企业的订单也纷至沓来。

机遇挑战并存 领航未来发展

作为企业,需要行业美誉度形成的行业影响力,进而打造其独有的竞争力,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大的优势。2021年,水木未来参加了清华校友三创大赛,并获得了健康医疗赛道全球总决赛三等奖,这极大地提高了在清华校友圈的影响力。同时,通过参加赛事、引入投资、科研合作、生产协作等途径,水木未来不断深化与清华各院系和校友圈的合作,希望能够承载绝大部分清华师生对冷冻电镜的需求,帮助生命科学家们更好地向行业前沿探索。

杭州已装配好的冷冻电镜

对于公司未来的发展,经过初期摸索已有了明晰的发展方向,水木未来制定了三个“三年计划”:第一个三年,拓展冷冻电镜平台产能,形成规模化优势;第二个三年,基于平台规模和技术优势,启动推动下游基于Cryo-EM和生成式AI的新一代数字化药物发现;第三个三年,进军上游核心技术和科研装备,从软件到硬件,解决卡脖子问题。最终要做到掌握核心部件甚至主体设备的研发和生产,把冷冻电镜技术的产业化做扎实、做深入,成为全球最大的冷冻电镜平台和结构生物学科研中心、冷冻电镜科研大装备研发生产中心、数字化药物设计和创新中心。

技术的发展绝非一日之功,每个三年更多的是完成从01的突破,要做到100甚至更多,需要更长时间艰苦卓绝的努力。水木未来尤其注重核心技术的开发和储备。AI软件团队日以继夜,在电镜平台的通力配合下,成为全球第一个全量使用自研Cryo-EM软件工具的商业平台,完成了核心软件工具国产替代,性能方面也全面超越海外软件,并彻底解决了公司和国家未来生物结构数据安全的问题。基于创始人实验室和其合作者北京大学彭海林实验室多年在石墨烯载网方面的科研探索,水木推出的GraFuture™系列特种载网开始走向全球顶尖实验室。

水木未来的第一台电镜Krios G3i

在全球冷冻电镜霸主赛默飞的官网上列出了全球5家冷冻电镜商业化平台,作为赛默飞全球战略合作伙伴,水木未来是唯一一家亚太地区企业。相对于其他四家英美德法企业,水木是最年轻的,却走出了最快的发展速度。从第一台电镜投入运营,不到三年时间已经成为行业公认的冷冻电镜商业化平台和技术前沿的领导者和推动者。

在拓展商业化的同时,水木未来也成立了水木未来研究院,积极转化清华生物医药老师的科研成果,广邀全国科学家,重点推动生命科学和医药产业的数字化、计算化和AI化,推动新药研发和进口替代,为中国乃至世界的生物医药行业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对冷冻电镜这一行业以及水木未来的前景,郭春龙认为:“冷冻电镜领域目前是朝阳行业,对我们来说既是机会,也是挑战。国内的政府和产业都意识到了创新的必要性,而要想创新就需要前沿结构生物学的帮助。挑战在于,很多国内的药企都没有相关的团队储备,面对基于结构的药物设计无从下手,这需要很长时间的市场教育。我们希望用五年左右的时间,让水木平台解出的大分子结构占据全球数量的一半以上,能够让冷冻电镜真正意义上走向产业化,做全球冷冻电镜产业的领航者。”

终有一天,看起来晦涩深奥的冷冻电镜会惠泽千家万户,这是水木未来一生的事业,更是水木人一生的事业。

倪晓丹博士正在使用冷冻电镜

CEO寄语:创业机会会越来越多

每月员工会郭春龙都会发表演讲交流企业愿景

作为一位连续成功创业者,郭春龙经历过国内大学生创业最早的躁动时期,也和田范江、慕岩、王兴、王江、谢培福等清华创业先驱相熟。看到世界上某件事情可以做得更好,并能够通过自主创业为世界带来改变,一直让郭春龙感到兴奋,并带给他无与伦比的成就感,他用“不安分的特质”来形容这样的感觉。

本科毕业后,郭春龙赴美留学。期间正值互联网行业如日中天,郭春龙敏锐地感觉到,“让人兴奋的事情正在发生,不希望自己置身事外”,很快便投身于硅谷的互联网浪潮,开始了自己的连续创业。回顾自己的互联网创业历史,郭春龙认为,互联网公司主要的特点是节奏更快、主要面向C端客户,要迅速追求商业闭环;相比之下硬科技类的公司更需要充分的耐心,以及对创业团队的良好磨合。当前中国更加追求源头创新,高校正逐渐成为硬科技创新的源泉;在这样的科创浪潮中,找到优势、面向市场、搭好团队,是创业者需要注意的关键。

最后,郭春龙也对清华的青年创业者寄予了自己的期望:“中国创业市场从早年的野蛮生长,到过去20年模仿美国,之后的路更多还要中国自己来走。我们在一些领域,如冷冻电镜,已经走在最前沿,这种情况下一定程度上路会更宽,要胆子更大一些。市场目前处于一个低潮期,但在我看来,这同时也是最大的机会,真正有价值、有技术能力的团队能够脱颖而出。就算是在最糟的时候,资本也能够找到最好的技术。我很赞成清华的学弟学妹们在这个时间点更积极地投身创业,也相信中国会出现一批像硅谷一样的年轻创业者。未来只要中国始终保持改革开放,始终与全世界的资本市场和技术领域保持交流,我相信未来的创业机会会越来越多。”

水木未来全球冷冻电镜与人工智能药物创新中心投用

作者 | 孟庆峰

供图 | 郭春龙



相关新闻

  • 022023.06

    创业清华人︱小库科技:用AI,探索未来建筑

    何宛余,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建筑系,清华五道口金融学院“科创中国”,清华经管学院“青腾未来科技学堂”杨良崧,清华大学2011年级建筑系深圳小库科技有限公司,第七届清华校友三创大赛互联网与新经济全球总决赛天使成长组三等奖。公司成立于2016年,是建筑产业AI应用的领军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21年,小库凭借自主研发的小库设计云及其项目应用入选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自主创新数字化设计软件典型案例。小库科技致力...

  • 112023.08

    创业清华人︱鄢晓君:始于细胞,解锁无限生命可能

    鄢晓君,清华大学2012级生物医学工程系校友。华龛生物的logo上面,有一朵小小的三瓣花,它既代表了公司的三位创始人像花瓣一样团结在一起,也意指组织工程的三大要素:细胞、生物材料和生长因子。鄢晓君是华龛生物的联合创始人之一。研究生期间,每周日下午科研工作不忙的时候,她和另外两名创始人就会聚在一起讨论公司的名称、设计logo,将他们对公司、对创业的种种期待寄托在其中,绘制出一副宏美的蓝图。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012018.11

    水木领航TalkTime|有所蒙超:回顾创业3年,一切发展的核心都是好产品

    10月26日下午,“水木领航TalkTime”第二期在清华学生职业发展指导中心附近水木领航咖啡举行。本期嘉宾「有所」原创家具品牌创始人蒙超,分享了创业....

  • 092023.03

    创业清华人丨 关爱女性孕成!王胤:用技术改变世界

    孕橙是国内数字生殖健康品牌,从女性生殖健康尤其是难孕和优孕人群切入,专注于居家自检领域的数字诊断平台和智能物联网产业化,目前已帮助数百万人成功怀孕。它的创始人兼CEO是清华大学电子系2000级校友王胤。

  • 202023.03

    创业清华人丨纳金科技雷震:从不确定性中走出确定性

    雷震,清华大学2000级材料系创办的企业属于制造业领域,生产销售规模已过亿。但在经营过程中,雷震深刻体会到,中国虽然是制造大国,很多企业能陆续上市、做到全球第一,但还是有许多材料依赖进口,核心零部件受制于人。在这个过程中,雷震敏锐地捕捉到了其中蕴藏的“机会”并迅速做出反应,开始了在新材料领域的十年深耕。雷震形容企业的成长是一种“螺旋式的演进”,发展到任何一个...

  • 132023.03

    创业清华人丨 技术、韧性和初心!王晓鲁把办公室变为梦想家

    王晓鲁,清华大学2000级能动系2020年,办公服务品牌梦想加空间与腾讯合作,在梦想加的办公室内,只要接入WiFi,登录游戏就可以享受免费游戏皮肤等特权,从而吸引了一批年轻用户。“为什么办公室里还可以打游戏?”对梦想加创始人王晓鲁来说,这个创想基于对空间的理解。在观察了无数次办公互动后,他发现,对于现在的年轻人而言,办公室已经不再是传统的朝九晚五的办公地点,而是涵盖了工作、学习、社交,甚至生活等多种场景。...

  • 022023.06

    创业清华人︱中岩大地:与岩土为伴的创业人

    武思宇,清华大学1997级土木工程系;罗晓青,北京科技大学2003级土木工程系。土壤,是我们熟悉又陌生的存在。于专攻土壤的材料公司来说,土的成分却大有学问。成立于2008年的北京中岩大地科技股有限公司,就是一家研究“土”的公司,其主营业务为岩土工程设计施工一体化、岩土工程新材料、环境修复等业务,岩土为这家科技型公司带来了独特的核心竞争力。说起他们的产品,中岩大地创始人之一兼总经理武思宇和中岩大地材料子公司总经...

  • 152023.02

    创业清华人︱姚颂:创业是一项终生的事业

    姚颂的少年凌云志,等到了时间嘉许。2015年,姚颂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电子系,作为连续创业者,他先后成立深鉴科技、东方空间等企业,首家掌舵企业深鉴科技便以三亿美元被收购,成为清华有科技成果转化制度...

  • 112023.08

    创业清华人︱王洪鹏:砥砺探索“芯”可能

    中茵微电子的创始人王洪鹏身上同时有着学者和企业家的气质:谈起技术来像学者一样严谨,对集成电路领域的前沿信息如数家珍,管理起公司来也运筹帷幄,冷静而卓有远见。几年前,毕业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的他从海外回国工作,很快升到了管理层,然而一股莫名的无力感随之袭来。“最大的问题在于对自己的未来缺乏掌控,只要给别人打工,按照别人布局好的战略和方向做事,你就不可能有自己核心的...

  • 272023.06

    创业清华人︱刘寒:打造单细胞测序中国方案

    刘寒,清华大学2006级环境科学与工程本科、经济学双学位,国家级青年人才、生物材料正高级工程师生物。科技,常常被视作长坡厚雪的行业。2020年起,疫情大流行将生物科技推上风口,但若无技术和经验积淀,初创公司极易折戟沉沙。属于生物科研底层技术的高通量单细胞测序,在基因测序界等同于“显微镜”一般的存在,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研发难度令多数创业者望而却步。国内单细胞测序平台也曾被海外巨头所垄断,产品价格高昂、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