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创业清华人︱鄢晓君:始于细胞,解锁无限生命可能

2023-08-11 | 作者︱黄乐媛 供图︱鄢晓君 | 来源 公号“清华校友三创大赛”2023-07-29 |

鄢晓君,清华大学2012级生物医学工程系

华龛生物的logo上面,有一朵小小的三瓣花,它既代表了公司的三位创始人像花瓣一样团结在一起,也意指组织工程的三大要素:细胞、生物材料和生长因子。鄢晓君是华龛生物的联合创始人之一。研究生期间,每周日下午科研工作不忙的时候,她和另外两名创始人就会聚在一起讨论公司的名称、设计logo,将他们对公司、对创业的种种期待寄托在其中,绘制出一副宏美的蓝图。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细胞是生物体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生命从细胞开始,衍生出丰富多种的形态,正如华龛生物也同样肇始于一个细微的契机,直到今天成长为一片丰饶的花园。

创业,是关于人的事业

鄢晓君是新加坡人,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完成了本科学业,那个时候的她还专注于纯粹的学术路线,梦想着突破人类知识的边界。然而临近毕业的时候,距离毕设规定的时间已经过半,她还在被同一个难题困扰着,每天在实验室通宵达旦,却百思不得其解。某天凌晨一点多,她一个人为课题苦恼哭泣时,突然灵光乍现,想到了一个办法。第二天一大早,鄢晓君就赶去试用了这个方法,发现问题居然真的解决了。那种用技术解决难题的快感,到今天还时不时刺激她的神经,让她立志要做出能够对社会有用的、对实践有用的东西出来。研究生期间,鄢晓君来到清华大学,一进实验室,她就直白地向导师杜老师提出,她要做能够实现转化、落地的技术,而创业则是让技术落地的手段。杜老师鼓励了她的想法,并且在学业上和精神上给予了她双重支持。

在清华大学,鄢晓君重新思考了人与人之间的纽带关系。生平第一次住进集体宿舍,学校和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带给她一种异常新奇的感觉。学校里的氛围让鄢晓君更有动力积极的参加集体活动,六年期间,她加入了学校的研究生会,举办了很多大型活动,这些活动锻炼了她与人沟通的技巧,让她初步具备了创业必备的社交技能。

鄢晓君与导师合影

导师杜老师的处事风格和认真为每个学生的发展去思考的态度,也同样令鄢晓君感触颇深,这种影响也自然而然地延续到了日后华龛生物的企业管理上。在和同事相处的时候,鄢晓君会设身处地地去思考如何激发每一名员工的潜力,为他们规划更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在面对外界时,她也会期待着能和对方求同存异,共谋佳绩。“华龛的‘龛’字,是两个字合成的,一个是‘合’,一个是‘龙’。我们一直认为,把一件事情做成需要很多人一起合作,包括企业内部人员,行业上下游的工作人员,甚至还有我们的客户。我们希望与他们合作共赢,一同成龙。”

华龛生物CEO刘伟(前排右3)在第四届清华校友三创大赛颁奖典礼上

2019年,华龛生物参加了第四届清华校友三创大赛,一番紧锣密鼓的准备后,他们在健康医疗全球总决赛中拿到了天使组第一名的成绩,并且得到了众多校友的支持和鼓励。通过三创大赛,华龛生物的成就和潜力被更多的人注意到,其中就包括当届三创大赛的举办地——天津市武清区政府。比赛后,华龛生物成功落地武清,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建起了自己的GMP厂房,开启了规模化的独立生产之路。

天津武清GMP厂房

随着公司发展壮大,鄢晓君感到身上的担子也越来越重,“假如发展不好,影响的是一百多人的生活。”作为创始人的鄢晓君,必然要承担更大的责任,要为公司和自己做打算,也要顾及到手下的每一名员工。2023年,疫情管控刚刚放开,经济加速恢复,人才也愈发紧俏,解决企业增速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和高端人才稀缺之间的矛盾,是每个创业者需要考虑的头等大事。对于创业者来说,既要能做到识别出好的人才,还要能让他们认同公司的价值、愿意留下来,打鸡血式的理念灌输不是长久之计。如何能在为人才配置好薪酬等相应资源的同时也控制住成本,是鄢晓君当下仍在面临的挑战。然而,这或许也正是创业的迷人之处。创业是人的事业,创业将鄢晓君同身边的人、同自己之间建立起更密切的联系,不断更新着她对于生命的理解,也启发着她将技术更好地投入人的实践。

搭起细胞培育的神圣微环境

除了“合作成龙”这一寓意外,“华龛”的“龛”字还和公司的英文名字相互呼应。华龛生物的英文名称“CytoNiche”,意思是细胞微环境,其中的“Niche”翻译过来,有佛龛的含义,为细胞培育提供一个神圣的微环境,这是公司技术的核心。

华龛生物产品(微载片)

华龛生物全线产品图

2010年杜老师启动他的研究至今,华龛生物的细胞培育技术经过了漫长的沉淀和实践检验。与许多企业不同的是,华龛生物技术完全来自于自主研发,而非模仿国外的技术,在对技术透彻了解的基础上,将核心的3D微载体以较低的成本稳定地提供给终端用户。技术做出来以后,关于如何让技术更适应实际的应用场景,华龛生物团队也下了一番苦功夫。在公司内部,有一支体量可观的团队来模拟终端用户,更精准地考量用户的需求,进而从需求出发设计产品。

目前,华龛生物的产品最成熟的应用场景之一是间充质干细胞的制备。间充质干细胞主要用于细胞治疗,可以用于许多常见的慢性病,比如关节炎、糖尿病足、心脏疾病等的治疗,适用症状十分广泛。过去,所有的细胞制备都是人工进行的,而华龛生物首发使用可降解3D微载体制备间充质干细胞,是业界的一大重要创举。在熟悉的领域之外,华龛生物还在不断拓展技术的应用版图。在疫苗制备领域,华龛生物不断攻占进口产品的市场,力图满足疫苗制备前期的大量细胞需求;在病毒生产领域,华龛生物的技术和产品也获得了不俗的反响;同时,团队也在一些更小众、更有趣的领域探索,比如人造肉行业。有科学家提出,餐桌上的肉或许可以通过干细胞培养出来,这样未来我们就不需要养殖如此多的家禽家畜,从而缓解畜牧业造成的环境问题。虽然人造肉距离真正摆上消费者的餐桌还很遥远,然而这仍然是一项有意义的技术尝试。随着华龛生物的不断探索,或许3D微载体技术还将解锁越来越多的用武之地。

在未来,华龛生物还将致力于拓展技术应用的细胞类型,希望在未来能够囊括免疫细胞、造血干细胞、诱导分化多能干细胞等附加值更高的细胞。同时,通过临床研究,3D微载体或许可以作为细胞的递送系统,服务于微组织的治疗和再生。

Made in China for the World

中国智造走向世界

离开清华园之际,在清华大学的毕业生采访中,鄢晓君许下了激情洋溢的畅想:“希望在未来的五年或者十年,在生命科学领域里,作出具有中国自主创新特色的产品,让我们在中国做科学研究的时候,不需要依赖进口产品。”如今,毕业已满五年,鄢晓君对自己取得的成就十分满意。“至少在干细胞领域里面,我们已经是中国客户的首选。”

令鄢晓君感到骄傲的是,随着华龛生物的成长壮大,行业内已经出现了一些模仿者;干细胞领域的新兴创业公司,会将华龛作为对标;一些国际品牌会特地来和公司交流或者寻求合作。种种这些都表明华龛生物的影响力已经不可小觑,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华龛生物国际合作与技术应用中心

202357日,华龛生物国际合作与技术应用中心在上海正式启动,这标志着公司在业界合作和国际合作方面迈上了新的台阶,同时也是公司区域战略布局的一步大棋。中国的细胞治疗相关企业主要集中在华东地区,华龛生物希望通过这一平台主动接近客户,让潜在客户通过开放平台体验公司的产品和技术。此外,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在拓展国际合作方面极具区位优势,鄢晓君希望,上海的国际合作与技术应用中心可以作为吸引国外客户的枢纽,为正在部署中的海外业务奠定良好基础。

当下,中国的生物医药行业许多基础试剂耗材和仪器设备还要依赖进口,而华龛生物秉承的信念则是突破和颠覆目前国际上领先的竞品,比所有人都做得更出色,“他们能做到的,我们也能做到;他们做不到的,我们还能做到。”直到有一天,在全世界范围内,无论是细胞治疗还是疫苗抗体、基因治疗,来自中国的华龛都能成为相关企业的首选供应商。“华龛”的“华”,不仅脱胎于“清华”,更是扎根于“中华”。3D微载体上培育出的无数颗小小的细胞,将搭起一座牢固的桥梁,通过这座桥梁,鄢晓君等人辛苦耕耘出的中国智慧,终将走向全世界。



相关新闻

  • 272023.06

    创业清华人︱刘寒:打造单细胞测序中国方案

    刘寒,清华大学2006级环境科学与工程本科、经济学双学位,国家级青年人才、生物材料正高级工程师生物。科技,常常被视作长坡厚雪的行业。2020年起,疫情大流行将生物科技推上风口,但若无技术和经验积淀,初创公司极易折戟沉沙。属于生物科研底层技术的高通量单细胞测序,在基因测序界等同于“显微镜”一般的存在,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研发难度令多数创业者望而却步。国内单细胞测序平台也曾被海外巨头所垄断,产品价格高昂、供应...

  • 112023.08

    创业清华人︱王洪鹏:砥砺探索“芯”可能

    中茵微电子的创始人王洪鹏身上同时有着学者和企业家的气质:谈起技术来像学者一样严谨,对集成电路领域的前沿信息如数家珍,管理起公司来也运筹帷幄,冷静而卓有远见。几年前,毕业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的他从海外回国工作,很快升到了管理层,然而一股莫名的无力感随之袭来。“最大的问题在于对自己的未来缺乏掌控,只要给别人打工,按照别人布局好的战略和方向做事,你就不可能有自己核心的...

  • 012023.03

    创业清华人丨 水木未来:解码生命,领航未来

    一“镜”窥未来,在解析生物大分子结构、探寻生命最本质奥秘的路上,荆棘与鲜花伴生。2017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三位为冷冻电镜技术做出贡献的科学家,由此,冷冻电镜这一最前沿的技术走进大众视野。水木未来,这一诞生于清华大学生命学院的冷冻电镜高科技公司,在对新冠病毒的结构解析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让冷冻电镜技术被更多行业伙伴认识,水木未来也在产业化路径上行稳致远。流淌清华血...

  • 022023.06

    创业清华人︱中岩大地:与岩土为伴的创业人

    武思宇,清华大学1997级土木工程系;罗晓青,北京科技大学2003级土木工程系。土壤,是我们熟悉又陌生的存在。于专攻土壤的材料公司来说,土的成分却大有学问。成立于2008年的北京中岩大地科技股有限公司,就是一家研究“土”的公司,其主营业务为岩土工程设计施工一体化、岩土工程新材料、环境修复等业务,岩土为这家科技型公司带来了独特的核心竞争力。说起他们的产品,中岩大地创始人之一兼总经理武思宇和中岩大地材料子公司总经...

  • 152023.02

    创业清华人︱姚颂:创业是一项终生的事业

    姚颂的少年凌云志,等到了时间嘉许。2015年,姚颂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电子系,作为连续创业者,他先后成立深鉴科技、东方空间等企业,首家掌舵企业深鉴科技便以三亿美元被收购,成为清华有科技成果转化制度...

  • 222023.02

    创业清华人 | 智联安吕悦川:只要需要,我就去做

    吕悦川,清华大学1988级精仪系校友。与祖国芯片产业发展同频,吕悦川的个人命运发生着斗转星移的变化。2007年,清华精仪系毕业校友吕悦川结束美国深造,归国工作、创业。2013年,吕悦川成立蜂窝物联网芯片公司智联安,研发团队具备全链条技术自研能力,在通信、5G物联网、车联网领域均有产品布局。2016年,第一届清华校友三创大赛举办。智联安获成长组第二名,宣布完成亿元B+轮融资。作为一名创业校友,吕悦川带领智联安公司继续...

  • 022023.06

    创业清华人︱王博:智慧化诊疗系统背后的创业方法论

    王博今年刚满28周岁,但是已经有了很多头衔:精诊科技CEO、2020年北京市科技新星最年轻入围者、2020年福布斯中国30 under 30……这些荣誉,是他多年创业生涯的积累。王博对周围的世界有独特的敏感性,从发现临床外科医生的切实需求,到抓住时代的橄榄枝走上创业之路,每发现一个问题,他就脚踏实地的解决掉。从大一到博士毕业,王博始终走在实现自己价值的创业之路上,并致力服务于国家医疗的战...

  • 192023.04

    创业清华人︱刘卫东:久久蓄力为功,创业没有终点

    EE85的刘卫东带领着由相关专业校友组成的核心创业团队,不断突破芯片领域核心技术及关键设计,久久为功,趟出一条久好电子稳健发展的道路。深耕半导体,用久见好芯刘卫东与半导体的初相遇要归功于大学班主任的“极力撮合”。怀揣着许多好奇,他在班主任的引导下偶然地进入了半导体班级,秉持着“既来之,则安之”的心态,在微...

  • 022023.06

    创业清华人︱小库科技:用AI,探索未来建筑

    何宛余,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建筑系,清华五道口金融学院“科创中国”,清华经管学院“青腾未来科技学堂”杨良崧,清华大学2011年级建筑系深圳小库科技有限公司,第七届清华校友三创大赛互联网与新经济全球总决赛天使成长组三等奖。公司成立于2016年,是建筑产业AI应用的领军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21年,小库凭借自主研发的小库设计云及其项目应用入选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自主创新数字化设计软件典型案例。小库科技致力...

  • 272023.06

    创业清华人︱田天:智能向善,让技术真正创造价值

    田天,清华大学2009级计算机系校友AI青年科学家联盟“青年AI科学家”、福布斯30岁以下精英、创业邦“30岁以下创业新贵”、 “吴文俊人工智能优秀青年奖”、第五届杰出工程师青年奖……这些熠熠闪光荣誉的拥有者,是年仅32岁的瑞莱智慧公司创始人、首席执行官田天,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计算机系人工智能专业,曾荣获清华大学特等奖学金、西贝尔学者称号。AI行业发展迅猛,浪潮汹涌,田天却一往无前,瑞莱智慧成立仅4年多,已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