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忆六十年前的一段往事

2009-06-02 |

吴宏宛(1949社会)

19481215,清华园先于北平城获得解放。1949116,我和13位同学受地下党组织派遣,离校到石景山区委参加了革命工作。这一重要时刻,以及刚参加工作那一段时间的种种场面,常萦绕在脑际,难以忘怀。

20081213,吴宏宛学长在庆祝清华大学解放60周年纪念大会上

清华园解放了,同学们兴奋地涌向西校门,用好奇和尊敬的眼光目送戴着长毛皮帽子的解放军战士和骑着马的解放军干部从门外走过,心里那个高兴:人民自己的队伍来了!几年来参加被毛主席喻为“第二条战线”的反帝反蒋学生运动盼的就是这一天啊!紧接着,各系、各年级、各社团开展学习活动,学形势、学政策;地下党的同志们到附近小学校第一次公开见面,听荣高棠同志作报告;到大礼堂观看解放军文工团的歌剧《赤叶河》,等等,一切是如此新鲜。

1949年元旦,我们社会学系二十来位同学应邀到吴景超教授家包饺子,庆贺解放后的第一个新年。吴夫人将一枚金属硬币包到饺子里,向大家宣布,谁吃到这个饺子,谁就会交好运。真巧,我第一口就把它咬着了。现在回想起来,还真“应验”了,才半个月我的生活就发生了根本改变,离开了母校,从此走上了革命工作生涯。

1949115,清华园解放整一个月,北平尚在围城,地下党负责联系我的王士林同学通知我,让我做好准备,第二天到石景山区委参加工作,临时借调两个星期。116,工人夜校地下党支部的吴海泉、庄沂、苟澄中、张忠永、张履谦、余兴坤、蔡益鹏等11位男同学,还有银重华、周际参和我3位女同学共14人,在从解放区打回北平的清华同学周全(原名周汝汉)、助教王甫(原名王先冲)带领下,登上大卡车,经过青龙桥,傍晚时分到达位于石景山金顶街的中共石景山区委会。区委的同志安排我们吃饭、洗漱、住下。当晚吃的是小米饭白菜汤,睡的是地铺,但大家热情高涨,一点不觉苦,而是感到又一番新鲜。

第二天,区委书记李晨同志召集我们开会,介绍了当时形势,安排我们14人到石景山钢铁厂做工运工作。借调工作满两周后,北平城已和平解放,由于百废待兴,亟需干部,区委动员我们留下。结果,学理工科的同学回校继续学业,我们学文法的6人(庄沂、银重华、苟澄中、张忠永、周际参和我)留下正式参加了工作。

在我们刚到石景山区委时,区委的同志们包括迎接我们的周全、王甫都穿着黄色土布棉军装,而我们全着学生装,我穿着棉旗袍和呢子大衣,显得那样与众不同。我曾想,什么时候我们也穿上这样的服装呢?在正式留下工作后不久,我们也穿上了棉军装,女同学穿灰色“列宁服”,束腰带,好不神气。我高兴,我已是革命工作队伍中的一员了。

在石景山钢铁厂,我和张忠永被分到炼焦部。这个厂是日伪时期建设的,国民党败退时来不及出焦出铁,焦炭和铁都铸留在炉内。当时我们的工作,一是要从政治上搞清职工队伍的面目,进行国民党员登记,并对职工进行形势教育,宣传党的政策;二是要组织清理生产场所,尽快恢复生产。在学习和工作间隙,我们还教工人们唱革命歌曲,鼓舞士气。在我印象中记忆最深的是在北平城解放后教大家唱庆祝解放的歌曲:“打起红旗进北平,庆祝解放大游行,人民的队伍长又长哟……我们是国家的主人翁,主人翁。”每当唱起这首歌,我的胸中便燃起一团火。解放了,天翻地覆了,工人阶级当家作主了,我这剥削阶级家庭出身的学生,现在也是工人阶级队伍中的一员了。我心里充满了自豪感。

我们这批学生干部在较为艰苦的生活条件下(当时实行供给制,每月发折合5斤小米的零用钱,女同志另加5斤小米的卫生费),始终保持着高昂的革命激情,干劲十足终日工作不觉累,愉快歌声飞满天。有人说我们“大米白面反饥饿(指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学生运动),小米窝头扭秧歌”,我们置之一笑,照干不误。在车间,在学习班,在各种会议,在职工家中,都能看到我们的身影。但毕竟我们长期生活在学校,对工厂的一切都很生疏,对工人的工作生活习惯不了解,还是满身学生气,所以在工作中难免出现疏漏甚至闹笑话。我在工人积极分子学习班工作时就出了一次“事故”。在工人学习讨论之余,我为了活跃气氛,领着大家做游戏,这是我们在学校班级及社团活动时常用的方法。我很起劲,没想到工人却不感兴趣,说我在“耍猴”。这件事我一辈子也忘不了,自己是这般幼稚。但也使我从此吸取了教训——一切要从实际出发,对不同对象做工作要用不同的方法。

在石景山钢铁厂工作了很短时间后,区委调我到区委宣传部,不久参加了土改,以后又被调至市委郊区工作委员会、市委宣传部工作。上世纪50年代后期到70年代,我又到石景山发电厂负责政治思想工作,长达22年,“文革”后又回到市委宣传部工作。我从在清华参加地下党的外围组织、入党、离校参加革命工作到离职休养,近四十年光阴,从学校到工厂、农村、机关,换过几个工作岗位,其中一半多的时间是在工厂度过的。应该说,工厂对我的成长影响最大。在工人中间做思想政治工作,接触工人特别是品质高尚的老工人,使我受益匪浅。那些老工人是那样的热爱祖国,热爱党,他们十分珍惜翻身当家作主人的胜利果实,甚至以厂为家,为工厂的发展呕心沥血,忘我工作,出色地完成各项任务。从老工人身上我实实在在地体会到,为什么我们的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现在我已八十多岁,解放60年来经历多少风雨坎坷,始终不忘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

我要活到老,学到老,努力做一个堂堂正正名符其实的共产党人。

200922

相关新闻

  • 292017.03

    李佩先生 令人仰慕的“精神贵族”

    作者邓勇,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1977级校友,1990年获博士学位。曾任清华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部长兼学生处处长、全国学联秘书长、共青团中央学校部部长,曾....

  • 052012.11

    简讯目录1~29期(文纪俊整理)

    筹备西南联合大学北京校友会情况汇报 欢庆西南联大北京校友会成立 西南联合大学北京校友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名单及情况简介 第一届理事会第一次....

  • 162016.06

    纯真的生命,我见过了

    杨绛先生在生命的最后十年时光

  • 132007.11
  • 292019.10

    宁恩承:我的南开大先生张伯苓

    南开大学1922级学长、东北大学原校长、著名教育家宁恩承先生的文章,深切缅怀以张伯苓先生为代表的南开先哲,感谢他们在中国处于最黑暗的时期,用生命点亮真....

  • 212022.03

    木秀于林——纪念我的舅父古念良逝世31周年

    古念良用他的一生,致力研究古今中外经济发展的规律,寻找经济强盛的路向和方法,为富民强国献策。本文通过他从童年、求学、投身抗日、建立和建设新中国的贡献与遭遇及人生最后辉煌的整个历程,通过他本人及亲友的忆述、他对笔者的启蒙、他生活的点滴、他文章的精华等等,尽可能让他的后人及世人全面了解他的品格、学识和贡献。通过古念良的文章,展示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一贯主张的统一战线政策的力量;他的文章用经济数据说明毛泽东、周恩来从新中国建立之初就已实行经济开放政策。

  • 202011.12

    六十年前的怡春院生活

    郭日修(教,土木) 怡春院是清华园里的一座小院,在工字厅西面北端,和工字厅一墙之隔。1947年10月至1948年11月,我曾在那里住了一年多。 郭日修学长 怡春院很小,东西长约40米,南北稍短,院子呈长方形,有围墙。院门在南面,院东面紧挨着工字厅的西围墙,墙上有小门,与工字厅相通。院内靠北围墙和西围墙各有一排平房,二者在西北角连接,平面呈Γ形布置。北房有七间,东段四间较高大,西式门窗,室内铺木地板,有小储藏室...

  • 072019.05

    卓韵裳:进城——记一段65年前的往事

    1953年10月我从成都考入清华大学。当时宝成铁路没修好,我和到北京读大学的几十个同学从成都坐卡车翻山越秦岭6天才到宝鸡,然后再坐2天火车到北京,真是....

  • 022009.06
  • 1720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