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王宗淮:感恩母校

2017-05-26 | 王宗淮(1961机械) |

年近八十,常忆往事。人生旅途,各显纷呈。比较而言,从1955年初秋至1961年初春这五年半的时光在清华大学学习、生活留下的美好的回忆似就在昨天。其中印象最深的几件事总想写出来以了心愿。

1955年8月中旬,我接到了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要新生9月初到校报到。在能成为一名清华学生的喜悦中却夹着一丝担忧,从未见过大世面一直窝在家乡的我要独自到遥远的京城,中途还要转几次车,到京后又怎么找到清华园,等等,从头到尾都心中无底。四处打探,终于找到一位初中同学他这次从巢县第一中学也考入清华,和他相约路上做个伴,心里就踏实多了。一路较为顺利,车行两天两夜到了前门车站,一出站门迎面展现着一幅“清华大学迎新站”红的横幅,我俩像见到亲人一样直奔过去,车上的学长接过我们的行李,拉上校车安排座位,沿途还热情地介绍“天安门”、“长安街”、“西直门”等景观及路两边的建筑。车进校西大门再到二校门,我第一次见到了“清华园”三个醒目的大字闪亮在门上方,再过罗马式风格的大礼堂,直到三院北侧下车,行李由学长看管,就把我们带到北食堂吃饭,接着被安排在诚斋二楼住下来,真是到家了。一周后我被分配到机械系铸03班,搬到三号楼107宿舍,第二天就正式上课了。所有这一切,使我感受到母校细致入微、贴心周到的关爱。

在校时作者(左)和同学王金华在闻亭前合影

对我一生影响最深的还是蒋校长亲自给我们上哲学课,当时课堂上的笔记我至今仍保留着。辩证唯物的认识和处理任何事和人,我是从那时开始的。1957年反右派运动时,我对待班上的同学不是看一时一事一句话,我不跟风不说违心的话。我们班上未揪出一个右派分子。1995年我回母校参加校庆及我班入学五十周年校友会时,几个当时说过几句对大跃进的过头话的同学还紧握我的手说:谢谢班级团支部呀!工作后,特别是文革十年,我更是遵照蒋校长的教导,实实在在地待人处事。如今我扪心自问,一生虽平淡,但守住了可贵“真诚”。

蒋校长提出的:毕业后要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口号我是一直践行着。在校时,每天下午到大操场,克服弱项,全面通过劳卫制各项考核;毕业后工作四十多年,锻炼身体这一条在任何情况下都在坚持;退休后仍进行适当运动,按摩操、徒步走、太极拳是我每日必修课,快八十了,只是听力下降一点,身体的主要器官都还正常,在母校我获得了精神和体魄双丰收。

“真刀真枪”搞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使我在母校获得了理论联系实践的培养。1957年大三时全部暑假我班都被安排在校实习工厂参加各种顶岗劳动实习,每天两班制,学生在师傅指导下开动机床加工零件,我干的是“划线工”,锻练了我的识图能力,了解到零件加工流程,培养了我认真细心工作作风。记得有一位女同学上夜班操作钻床,由于大意把工作台也钻了一个凹坑,引发了全班停工讨论生产安全问题,给我上了“安全第一”的首节课。毕业前夕我们全班到洛阳第一拖拉机厂毕业实习一个多月,在厂里过的元旦,从事铸造车间生产流水线的安装和调试,这是苏联援助的最新工艺,车间的技术人员及部分工人则从苏联培训回来,我身临其中,感受着他们在实际生产中理论和经验的灵活运用,学到了不少书本上所没有的新技能。

1959年全国开展双革(技术革新、技术革命)运动,清华走在前列,我们铸造班在“以铁代钢”、“以铸代锻”的口号中,进行球墨铸铁的冶炼和连续铸管项目。当时条件较差,就在铸工车间北侧一个临时工棚内,架了一座不大的冶炼炉,时节已是初冬,人站在冶炼炉前,面对火红的炉膛,烘烤的发烫,而背后又被夜里寒风吹得发冷,大家不计苦累还调侃说:我们身上的温差都可以发电了。1960年冬季,我和一位女同学被分配到颐和园西北郊永丰公社推广球墨铸铁冶炼技术,住在老乡土炕上,吃大食堂,切实感受到大跃进浮夸风给农村带来的紧张和贫困。

1958年末参加十三陵水库兴建工程两周,我被选到系里的“近卫军突击队”,住在离工地十来里路的农家,夜里六个人排在一个不大的土炕上,像插签一样,两条腿一直都不能弯曲。清晨五点多起床吃罢早饭,我们踏着月光上路,一身寒气,可到了中午,火热的阳光照在沙石地上再反射到身上,又烤得眼发干,口唇开裂。起初只挑两筐沙土,后来堆成窝窝头还不够,又加成每头两筐,肩头磨掉了皮,脚都压肿了也不叫苦,其实何止是我,同学们都一样,北京电影学院的啦啦队在工地为我们加油,汗水洋溢在我们的笑脸上,能为祖国水利建设出一份力,同学们由衷得感到高兴和自豪。

毕业前夕,我班特地又去十三陵水库参观,站在三年前我们筑成的宽阔大堤上,看着广阔的湖水碧波荡漾,那种美好的感受是对当年修堤劳动时流汗甚至流血的最大奖赏,劳动创造一切就在眼前鲜活地展现着,这种生动的教育,对于我们这些尚未步入社会,塑造人生的莘莘学子是多么重要的一课啊!母校大礼堂草坪南端“行胜于言”的警句是多么精辟呀。

1958年全国大办民兵师,我们机械系组成一个战斗队伍,利用周日和部分课外活动时间进行兵役操练,后期还每人一支步枪,在校气象台做攻守实战较量,学到了不少军事知识、实枪打靶增强了同学们组织性和基本军事技能。

综合来看,我在母校的五年半时光,得到了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培养,又掌握了初级工人和民兵战士的基本技能,这些构成了我一生工作和生活的根基。感恩母校,终生难忘。

2014.3.11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