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蒲明书:台前幕后一代清华人

2018-10-24 | 蒲明书(1959级力学) |

——配乐诗朗诵《一代清华人》首演的前前后后

10月13日晚,清华大学学生艺术团团庆联欢会,在新清华学堂如期举行。舞台上,莺歌燕舞,异彩纷呈,那一出出充满祖国情、清华情、校友情的节目,像走马灯似的轮番上演。该我们的节目上场的时候到了。只见舞台灯光由弱变强,一男一女随之从舞台的乐池左下方冉冉升起。男士精神矍铄,左手握琴,右手执弓;女士贤淑端庄,双手轻抚键盘,坐在钢琴旁。顷刻,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观众们一眼就认出他俩:刘西拉和陈陈!今晚,他俩不是来开独奏音乐会,而是为清华上海校友会艺术团自创节目——诗朗诵《一代清华人》配乐的。

观众们哪里知道,当天上午10点,他俩还在上海东方明珠广场举办的《第三届九九重阳佳节》上,以金婚夫妇的身份亮相;也不会知道,这对金婚夫妇又转身马不停蹄地奔赴虹桥车站,登上中午12点开往北京的高铁;更不会知道,他俩紧赶慢赶来到新清华学堂后台顾不上喝水吃饭,便立即操琴练习配乐曲子。

当天,他俩从早到晚,从上海到北京,分秒必争,与太阳赛跑,看起来哪像是年近8旬的一对老人,而是翱翔于教育和艺术蓝天的比翼鸟,我们一代清华人心中的楷模!

西拉甫一站定,便微微欠身向观众致意,场内顿时安静下来。乐曲《我爱你中国》的前奏,立即从陈陈老师纤细的指尖行云流水般地淌出,西拉的琴声也准确切入。琴瑟和鸣,乐声悠扬,激越的旋律荡漾在朗诵组11位成员的心头。橙色天幕上,五个白色大字“一代清华人”也赫然显现在观众面前。在如歌的行板琴声陪伴下,朗诵组人人面带微笑,闪亮登场,玉树临风站立在舞台中央,观众席上再次传来热烈的掌声。

随着“开!”的指令发出,朗诵组人人将手持的红色文件夹整齐划一地打开,心潮澎湃,蓄势待发。同时,女一号牢牢把握旋律的发展,适时地绣口一吐:“一曲《我爱你中国》,灼热了多少电视荧屏……”这充满激情的开头一句,宛如排云而上的“晴空一鹤”,瞬间把诗情引到天幕所示的历史“碧霄”;继而朗诵声此起彼伏,一唱一和,抑扬顿挫,如歌如述,向彪炳史册的一代清华人之星邓稼先和南仁东致敬,向默默耕耘的一代清华人问候,向培育了灿若星河的一代清华人的母校表达深深的谢意。配乐、朗诵和天幕三位一体,珠联璧合,汇成了一首荡气回肠的三重唱,把诗歌字里行间的祖国情、清华情和校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西拉和陈陈琴瑟和鸣的旋律,伴随着朗诵在历史“碧霄”里游弋,追寻,颂扬直到最后一个句号。诗情,也同步沿着乐曲末尾一串靓丽的音符回归舞台。这时,只见西拉团长双手捧出沉甸甸的大奖杯走向舞台正前方,庄重地将它献给了现场的校领导。这出其不意之举,给观众带来惊喜,全场霎时报以热烈掌声。

君不知,这奖杯是我们艺术团在央视《出彩中国人》栏目所获“最高荣誉大奖”的象征,用它承载清华上海校友会艺术团全体清华学子对母校培育的感恩之心。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配乐诗朗诵《一代清华人》,台上演出仅历时8分12秒。可这8分12秒的节目,却是朗诵组近百个日日夜夜艰苦奋战的结果。

自接受任务后,主创人员便立即行动起来——收集资料,谋篇布局,字斟句酌,集思广益,多次修改。每次修改的诗稿就像接力棒那样,在主创人员之间传递,推敲,加工,再传递,周而复始,最后还是由西拉团长和丽翰姐对诗稿和标题一锤定音。

接着朗诵组加班,记词背诵排练,乐此不疲。梁秘书长有求必应,任劳任怨,多次为加班排练与乐璟会联系排练场所。涉及到朗诵角色分配,大家不挑不拣,听从领导安排。节目排练期正处三伏天,台风四次来袭,热浪持续不退。在导演吴学峰的统筹和带领下,平均年龄为77岁的朗诵组,众志成城,精益求精,把节目排练坚持到临阵一刻。

朗诵组不负众望,演出效果得到了团庆联欢会主办方的好评,近百日的表现,也折射出一代清华人谨遵校训“自强不息”之光。

“好花还须绿叶扶”。如果把配乐诗朗诵《一代清华人》喻为一朵好花,那么,艺术团众多团友就是一大片苍翠欲滴的绿叶——

从诗稿的选题,酝酿,写作,修改,到最后定稿排练,天幕制作等诸多环节,无不浸透着艺术团领导和团友们的悉心指导和大力支持;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而不能同行的团友,还发微信为朗诵组北归送行,演出当晚再发微信给节目隔空加油。

清华大学学生艺术团团庆联欢会的台前,是朗诵组11位成员和2位乐手,而幕后却是给予鼓励和支持的艺术团全体团友。用哈尼族的话来说就是:不分这红花与绿叶,也不分台前那尼个幕后,我们艺术团120多位团友都是亲尼个一代清华人!

朗诵组在团庆联欢会所获好评,属于艺术团,更属于培育艺术团一代清华人的母校。

2018-10-24于上海

①化用唐代诗人刘禹锡《秋词》中的两句诗: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意思是:万里晴空,一只白鹤张开翅膀冲进云霄……这白鹤把我美好的诗意都带到蓝天上去了。

②云南哈尼族歌曲《长街宴》(徐荣凯作词,万里作曲),歌中唱到:“不分男人女人,落座坐一坐,我们都是亲尼个人。不分这族,那尼个族,都是中华民族落座坐一坐。”


相关新闻

  • 202022.09

    一身诗意宛在 两担云彩炫目——《林徽音先生年谱》的台前幕后

    熟悉曹汛的朋友都知道,先生爱聊天,尤其喜欢作月旦之评。说起古今人物,必定兴致勃发,滔滔不绝。作为一代学术大家,曹先生毕生精研建筑史和园林史,治学严谨,著述甚丰,建立了以史源学、年代学为基础的学术体系,同时又涉猎考古、文学、历史、美术等诸多领域,均卓有建树。他平时对学界人物品评较多,对同辈持论最严苛,对前辈的错失也多有批驳,对后辈则相对宽容。对于前辈,曹先生最崇拜的,是史学大师陈垣先生,还有建筑...

  • 032020.03

    瑞士清华校友会襄助母校第四届“一带一路”达沃斯论坛的台前幕后

    由清华大学、中国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和联合国训练研究所联合主办,由清华大学全球共同发展研究院和瑞士清华校友会承办的第四届“一带一路”达沃斯论坛于1月....

  • 272011.07
  • 072008.11
  • 072011.09

    一个家族的五代清华人

    唐氏家族是一个显赫而低调的大家族,唐家五代人中都有清华学子,且与辛亥百年史有着极深的关系。最早的留美幼童唐绍仪、唐国安——前者为民国首任总理,后者是清华第一任校长;作为第一批庚款留美学生的唐悦良是唐家祖父辈,而执教清华五十载的清华图书馆副馆长、我国机电学专家唐统一和现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助理总干事的唐虔则是父子俩,还有今天的第五代“海归”唐宛枫,他们历经了一百三十多年的风云跌宕、时代更替...

  • 112020.08
  • 262020.04

    蒲明书:我在云端诵清华

    4月26日,我的母校——清华大学将迎来109岁生日。母校的生日,总会拨动清华莘莘学子心灵的琴弦,牵动众多清华人的感恩之心。身不能去,心向往之。隔离疫情....

  • 232010.11
  • 292022.06

    新清华的一代人

    我想谈谈一位已不在人世的清华老师王震寰。近三十年过去了,今天,还有多少人知道他,记得他呢?也许,以他的性情,也不需要为人所念。我惟有悄悄在心中回忆那些过去的图景,虽然这回忆也“笑渐不闻声渐悄”了。王震寰老师1987年的初春,因病休学的我,有幸于每周末下午,随母亲去清华大学主楼后厅那有着圆形大穹顶的阶梯教室,听清华大学音乐教研室组织的教工音乐欣赏课。惊鸿一瞥,从此这些旋律深刻影响了我一生的审美情趣。...

  • 232016.04

    蒲明书:半个世纪清华情——为纪念毕业50周年而作

    在校庆到来之际,谨以长诗《半个世纪清华情》作为寿礼献给母校,並作为一代清华人的情怀与校友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