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水木清华》召开创刊十周年座谈会

2012-12-26 |

座谈会现场

20121222日下午,《水木清华》创刊十周年座谈会在清华大学工字厅东厅隆重召开。徐锡安、李凤玲、刘亚东、李建臣、祁斌等十余位校友嘉宾应邀出席。清华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陈旭,以及清华大学原党委书记方惠坚、原党委副书记胡显章等十几位校内领导和嘉宾也应邀参加了座谈会。会议由清华校友总会副会长白永毅主持。

秘书长发言

会上,清华校友总会秘书长郭樑先向与会嘉宾介绍了《水木清华》的发展历程和现状。《水木清华》前身为《清华人》杂志,创办于2002年,最初为季刊。2006年下半年开始改为双月刊。《清华人》定位于清华校友联络的重要平台,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得到了广大校友的大力支持。2010年,《清华人》取得出版总署正式刊号,更名为《水木清华》,正式改为月刊,2012年发行量已达61000册。《水木清华》以“服务校友成长,关注未来发展,开拓国际视野,传承清华文化”为宗旨,并热切期待能有更多校友参与刊物的发展,力争把杂志办成体现清华水准、代表清华人风采、符合现代理念的高端刊物。

随后由嘉宾们自由发言。新华社原副社长徐锡安认为,《水木清华》格调很好,杂志倡导清华奋发向上的学风,能给青年学子以启示引导。并赋诗以贺:“十年辛劳树一刊,万千学子跃纸间。四海同窗欣相语,百年校史续新篇。”他提出,希望杂志能更多地报道基层校友,起到更大的凝聚鼓舞作用。

清华大学原党委书记方惠坚也提出,杂志应更面向青年校友,可以在某一期集中报道某一行业、适当有所侧重。要多关注基层校友、艰苦地区的校友。

嘉宾们认为,《水木清华》为校友了解学校发展、了解校友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窗口。同时也应承担起弘扬清华文化传统的任务。清华大学原党委副书记胡显章说,《水木清华》肩负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要推进学校文化传统创新。要加强理论性和思想碰撞,提高大家的文化自觉。要对在校生的成长也发挥作用。要进一步加强互动性、加强国际性,借鉴国外包括国内兄弟院校好的做法。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处长左传长提出,杂志要有战略思维,勇于面对人文学科复兴中面临的新课题;要引领风尚,尤其要面向清华校友、面向未来;要有国际视野,承担教育层面的标杆、领先者的重任。

清华大学原纪委书记叶宏开则认为,杂志报道的就是将来的历史,要站在五六十年后的历史角度来看,无论好坏都应如实反映。

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助理徐林旗也表示,杂志要坚持清华人文精神传统,培养“君子的人格”。要更多关注普通清华人。杂志的三要素:内容、活动、广告缺一不可。

与会嘉宾们还就杂志报道内容、形式、经营等方面提出了很多中肯而精到的建议。中国证监会研究中心主任祁斌认为,《水木清华》在中国高校创办的综合类杂志中,可算质量较高者。但杂志在内容上应更清晰地分类,可分为社会人文、自然科学、经济金融三大类。要更加开放兼容,立足清华,但要超越清华。要以主题为导向,抓住时代脉搏,关注社会热点。要扩大影响力,可借助电子化等手段,同时杂志、网站、活动三方面应形成互动。

清华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向波涛提出,杂志的专题策划可进一步丰富,要反映校友会、包括各地校友会的工作,可结合行业论坛等活动。专题可以多反映在校学生状况,发行渠道也应覆盖在校生。内容上,要开拓国际视野,集中更多海内外校友智慧,为学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出谋划策。

八一电影制片厂导演、798艺术区总规划师暨艺术总监林天强认为,杂志报道内容应多关注人物成长,关注他们面临的问题、如何解决等等。要注重思想性、文化性,并期待杂志能提出独到见解。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副司长潘爱华也认为,杂志每期应有主题,要体现当下的热点事件、人物,反映清华文化思想。清华大学材料系硕士、现北京大学哲学系在读博士萧伟光建议,杂志可着重突出“温馨”、“厚重”两方面。

李凤玲、王丹、刘亚东、刘小勇等校友嘉宾还就杂志服务校友、进一步“走出去”等方面提出了很好的建议。京能集团原董事长李凤玲提出,杂志应加强理论性,同时通过联络、报道校友事迹让大家看到完整的校友形象,也让他们感到学校、校友在关注他们。应进一步增强服务性、指导性,加强校友资源的沟通整合,为校友服务、为社会服务。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副秘书长王丹以基金会工作现身说法,认为《水木清华》对年青学生是重要激励,也是校友和非校友捐赠人了解清华的重要宣传通道。科技日报社副总编辑刘亚东建议,杂志应加强与社会媒体的交流,取长补短。《汽车观察》杂志总编辑刘小勇也提出,应加大“走出去”采访的力度,可适当放开经营、广告,适当组织一些线下活动。

《清华人》原执行主编赵金铎和清华大学校办副主任、《清华人》原执行主编李志华回顾了《水木清华》艰辛而充实的发展历程。启迪股份总裁王济武表示,自己亲身参与、见证了《水木清华》的艰辛发展历程,未来希望有机会继续为杂志和校友会的发展出一份力。

陈旭副书记总结发言

最后,清华党委常务副书记陈旭做了总结发言。她表示,感谢校友们对《水木清华》长期以来的关注和大力支持。《水木清华》要认真总结吸纳校友们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在下一个十年,要精心培育、提升水平,争取创建名刊。杂志发展要与校友工作和清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相结合,服务校友发展、学校发展,并争取超越校友层面,对社会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

与会嘉宾合影

清华校友总会副秘书长崔剑,《清华校友通讯》主编孙哲,《水木清华》主编王正,以及校友总会有关各部门的老师也出席了座谈会。

此前,《水木清华》已就下一个十年的发展方向为主题召开了系列座谈会,并开通了电子邮箱、邮政信箱、微博等多种渠道,将继续向校友广泛征集办刊建议、报道线索和稿件。

关悦/郭海军 李彦/图)

附:

校友嘉宾名单:

徐锡安 新华社原副社长

李凤玲 京能集团原董事长

刘亚东 科技日报社副总编辑

左传长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处长、《水木清华》编委

李建臣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产业发展司副司长

赵金铎 《清华人》原执行主编

刘小勇 《汽车观察》杂志总编辑

中国证监会研究中心主任、《水木清华》编委

潘爱华 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副司长

王济武 启迪股份总裁

林天强 八一电影制片厂导演、 798艺术区总规划师暨艺术总监

陈海滢 北京清远华程科技有限公司 总裁

萧伟光 清华大学材料系硕士,现北京大学哲学系在读博士生

校内嘉宾名单:

清华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

方惠坚 清华大学原党委书记

胡显章 清华大学原党委副书记

叶宏开 清华大学原纪委书记

白永毅 清华校友总会副会长

清华校友总会秘书长

向波涛 清华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水木清华》编委

李志华 清华大学校办副主任、《清华人》原主编

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副秘书长

清华校友总会副秘书长

清华校友总会《清华校友通讯》主编

徐林旗 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助理

郭海军 清华大学新闻中心原摄影记者

校友总会参会人员:

王 正、梅晓鹏、高玉衮、田星燕、解红岩、陈华及《水木清华》编辑部全体人员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