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邓亚萍:不要轻易说不

2009-12-28 |

36岁的邓亚萍已是奥林匹克精神中的一个中国符号。

1989年世乒赛女双冠军开始,邓亚萍一路走来,8年间她囊括了奥运会、世乒赛、世界杯在内的18个世界冠军。在很多人眼中,她代表着中国乒乓球运动走向巅峰的时代。

1997年,退役后的邓亚萍先后在清华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和剑桥大学学习。她在剑桥获得了土地经济学博士学位,成为剑桥800年校史中,第一个攻下博士学位的世界顶尖运动员。

12年后,邓亚萍迈出了人生旅途中更大的一步——走马上任共青团北京市委副书记,担起了负责国庆60周年群众游行工作的重任。

为官8个月后,邓亚萍再次接受本报采访。

邓亚萍的办公室里摆着两盆绿植、一排小沙发、一张不大的办公桌上搁着她身着奥运志愿服的留影。坐在办公桌前的邓亚萍回忆自己过去几个月的工作,感受颇深:“10年前,国庆50周年的时候,我站在国庆游行的彩车上;10年后,国庆60周年的时候,我作为一个后台的工作人员出现。人生就是一个轮回。”

她的风格依如昔日在乒场上:自信、果敢、对未来的方向有着清晰的规划。

2002年,邓亚萍进入国际奥委会道德委员会以及运动和环境委员会,开始从运动员向国际体坛官员转型。作为进入国际奥委会的第一位中国运动员,邓亚萍再一次创造历史。

在国际奥委会的任职经历,为她日后回国工作奠定了实践基础。

20032月,邓亚萍被调到北京奥组委市场开发部工作,几乎同时,她收到了剑桥大学攻读博士的录取通知书。每天,她赶往北京奥组委上班,下班后则投入到博士课业的准备中。20053月,她如愿赴英攻读博士学位,并在2008年前回来全力投入奥运工作。

很多朋友,甚至包括清华的老师当时都反对邓亚萍去剑桥念书,因为获得剑桥的博士学位绝非易事,他们不希望作为公众人物的邓亚萍轰轰动动去了剑桥,最后却不了了之。

邓亚萍不愿失去这个机会。她说:“得到剑桥博士学位的录取通知书是很多学子的梦想。我能幸运地拿到这个机会,当然要全力以赴,这对我的人生来说意义重大。但在同时,祖国正进入奥运筹备的最后阶段,作为祖国培养的运动员,我十分荣幸能够为我们国家的奥运事业做一些自己的贡献。所以,我必须时刻关注国内的奥运筹备情况,并且尽可能快的完成学业,回国投入奥运筹备工作。”

这个从1989年起就被国人高度关注的兵乓球运动员,在几近淡出人们视野十年之后,最终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博士学位。邓亚萍回国后即刻投入北京奥运会的筹备工作当中,此时,她的责任已由当时的市场开发逐步转移到了组织奥运志愿者上。

邓亚萍全程参与了招募志愿者的活动,一直到奥运会、残奥会比赛结束。奥运之后,邓亚萍和同事们又迅速投入到对奥运志愿工作经验及其工作方法的总结归纳中。她说:“奥运给北京留下了很多,比如场馆等等,但是从人文奥运这个方面,给北京留下了什么?我们认为志愿服务是非常重要的一点。从人文奥运到人文北京,志愿服务是重要的一笔。”

“有些问题我们不需要回避,我们国家的发动力与组织能力是超强的,”邓亚萍说,“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是我们的体制优势。但从志愿本身来说,是要靠自愿的,任何的强迫都是不可能的。”

数据显示,奥运志愿者招募一共报名了170万人,以每个人的服务时间为基数,然后再和北京的平均工资比对,得出的结论是,志愿者为北京奥运会、奥组委节省了42.7亿元。

负责奥运志愿者的工作经历成为邓亚萍履历中光彩的一笔。

2009416日,共青团北京市委召开全体干部大会,中共北京市委组织部官员宣布邓亚萍就任共青团北京市委副书记职务,副局级。

再次转变身份投身政界,邓亚萍完成了自己人生的最大跨度转型。消息公布后的第二天,法新社发表评论员文章,称“中国最伟大的运动员迈出了她政治生涯最大的一步”。

由于有奥运期间组织志愿者的工作经历,到任后的邓亚萍被安排负责即将到来的国庆60周年群众游行工作。国庆群众游行人数众多,队伍庞大。工作难度和挑战丝毫不亚于奥运会。

邓亚萍具体负责国庆群众游行的甲流防控以及公共卫生安全。她说:“我上任的时候工作已经开始了,我是半路杀进来的,工作几乎是连轴转,忙碌是我的常态。”

20万人的游行队伍,再加上周边的服务和保障人员,多达几十万人。而当时甲流防控形势一直不太稳定,不确定性给本已忙碌的工作增加了不少难度。

她说:“甲流防控最重要的是不能聚集,但游行队伍无法不聚集,只能将原定于室内的内容移到室外,尽可能多的让空气流通。”

之前没有任何疫病防控经验的邓亚萍在接手甲流防控及公共卫生安全工作后,迅速投入到学习中。几个月里她频繁与卫生部门接触,了解并学习防控知识;她还翻阅了很多有关公共卫生知识的书籍。

这是邓亚萍一贯的作风。对于不熟悉的领域,她的习惯是去学习,听各方的观点和意见,然后总结出自己的东西。在英国读书的时候,她就要求自己一定要把研究领域内的书籍看完,各家观点都要知道,在各家观点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发现新的东西。

从最初鼓励青少年参加体育运动,传承奥林匹克精神,到之后的奥运志愿者服务,再到如今的共青团工作,邓亚萍说她的工作一直没有脱离 “与青少年相关”这条主线,以前的工作与现在的工作是一脉相承的。

“我的工作从来都没有离开过这个群体,之前更多的是关心鼓励青少年参与体育,现在则更多的是为青少年成长、成才提供服务。”邓亚萍说。

谈到现在的工作,邓亚萍表示,我们现在正在着力拓展北京共青团的服务性,目前已经与共青团河南省委合作,我们将逐步把来京的河南籍孩子纳入自己的工作服务范围,更多地为他们服务。

从政之后的邓亚萍十分忙碌,大部分的时间用在了工作上。她鲜有时间再接触乒乓球,乒乓球对于她来说已经是有些遥远的过去时。邓亚萍认为这是人生的一个美妙的体验,她从中将收获更多快乐。

从世界冠军到剑桥博士再到政界人物,邓亚萍一路走来,人生轨迹发生着一波接一波的传奇变化。在更多人看来,她的人生在成为顶尖运动员时开始就被“制定”了,属于自己的选择有多少?

对此,她认为,做事情还是应该做一行爱一行,没有哪一件事情是你一定不喜欢或一定喜欢的,关键看心态的把握。

她说:“我觉得我很难说自己不喜欢做什么事。比如说打球,这是我喜欢的,但打了很多年之后,自己也会烦,这样的情绪经常出现。当你发现自己不喜欢一件事时,我常常会反问自己,是不是真的了解它?了解之后还会不喜欢吗?心态的调整起到了很大作用。”

邓亚萍对目前的工作感到满意。她认为,人生的经历是最重要的,不要轻易对任何事情否定。

“到目前为止,我得到了很多,我是一个幸运的人。但这只是人生的一些片段,人生不断丰富的经历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情。它可以让你不断成长,更重要的是,它是短暂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邓亚萍说。

很多人评价邓亚萍已经功成名就。一位邓的球迷曾这样说:“她的人生已经足够传奇,可谓名利双丰收,运动员时期达到顶峰,退役之后迅速学习并获得傲人成绩,学业完成之后又再次转型进入国际组织直至今天的团市委官员,在她身上你很难发现失败是什么。” (杨光)

转自 经济观察报 20091226

相关新闻

  • 052011.08
  • 292021.11

    邓亚萍:人一定要走出舒适圈

    频频出现在新媒体平台,评论无论是褒是贬,邓亚萍都不会计较:“我想要传递的,是一种健康向上、积极乐观的生活理念。”

  • 012007.08
  • 082010.10
  • 222021.08

    邓亚萍:体育是安全边际下最好的锻炼

    如果你要问我这么早退役遗憾吗?答案是不。我相信如果加上现在的科学训练,自己的运动寿命会延长。但这就是不同的时代赋予我们不同的东西,我们的状态在那个年代已经是最好的了,对吧?邓亚萍习惯了飞来飞去,有时在北京,有时在上海。她生活重心很大一部分是工作,其次是公益,包括推广全民健身。“这样挺好,因为人生非常的短暂,你能够做(让大家觉得)有意义的事情其实不容易。”24岁之前,那个“有意义”的事情是乒乓球。...

  • 092019.07

    邓亚萍:不要让从清华毕业,成为你一生最大的成就

    从今天这一刻起,我祝福你放下一切,从零开始。只有一点,希望能留在你的心里。那就是咱们清华人的「骄傲」。我们是可以打破所有的偏见,但有一个偏见希望你能留....

  • 192022.10

    邓亚萍:进攻进攻再进攻

    运动员和别人不一样的一点:我们知道,得先输,输了我再来,再输我再来,得有这个劲

  • 272019.09

    邓亚萍有很多故事要讲

    从一个因身高局限屡次被职业队放弃的小女孩,到得过18次世界冠军的顶级运动员,再到剑桥大学博士,她打破了很多不可能,完成了一场惊奇之旅。最近十年,她的身....

  • 262008.02
  • 17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