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 1980级

人生就像画直线 ——清华大学[1980级] 张桦 访谈纪实

2016-03-17 | 来源 《世纪清华人 从清华起航 千名校友访谈录》第一辑 |


【编者按】谦虚的品格,低调的态度,执着的精神,积极进取,怀中有爱,张烨学长用心中的鸭舌笔描绘着现实中自己的直线人生。


人生就像画直线

——清华大学[1980级] 张桦 访谈纪实

建筑学院 陈宇璇 刘芳铄 敖然 熊哲昆 魏炜嘉


【张桦简介】

张桦,男,本科198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80级建筑专业,后获得同济大学建筑学硕士学位。现居上海市,担任上海现代设计集团总裁职务。多年来,张桦奉行着“行胜于言”的准则,在他的领导下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成为建筑行业的领头兵。


   收到张桦学长到达天津停留两天的短信后,我们在1分钟内做出了连夜前往天津的决定。一行五人,穿越城市,披星戴月赶往天津,一路忐忑,一路猜想,学长与我们两代建筑人,会有着怎样的对话。


  • 从依赖到独立,从独立到互赖


   初见张桦学长时,未免有些拘谨。一边是大名鼎鼎的建筑公司总裁,一边是初学建筑的我们。简单聊了几句之后,张桦学长得知我们是大一新生,话题也就就此展开。他向我们讲述了他刚上大学时的情景:“那时,我一个人第一次离开上海来到北京,感觉就像从城市来到了农村。因为北京没有上海的白墙房子,都是些灰色的砖墙房子。刚入校那时,什么事都得自己做,自己缝被子、洗衣服。”看到我们脸上露出的茫然,张桦笑道:“你们可能都没见过缝被子吧。冬天冷下来前要把被子拆开晒好,然后再缝起来。那时,冬天盖的棉被特别的厚重,把被子铺在床上,拿很粗的钢针一针一针把被子缝严实。刚入学时,我还不怎么会缝。每次缝被子都特别吃力。到后来,我已经能熟练地缝好被子,缝的比女生还要出色。那个年代生活艰苦,刚开学那阵子他没有自行车,在这样大的学校完全靠步行,直到大二才从家里寄来了自行车。”

   张桦学长将大学里的这些历练总结为从依赖到独立。这也正是我们这些大一新生正在经历的蜕变:刚从家里走出来,生活中的许多事都要靠自己去做,自己去买东西,自己去医院排队挂号;开始自己尝试地做一些决定,自己去判断是非对错。

   与别人不同,张桦学长不光提出了从依赖到独立,更提出了从独立到互赖。

   关于互赖,张桦学长向我们解释:“每个人不仅仅是单独的个体,更需要和别的个体组成一个整体。我们要学会和别人合作。”我们猜想,作为现代集团的总裁,张桦在大学时代一定是在校园里的活跃人物。聊到大学生活,张桦表示,他大学期间并没有担任什么班干部。在他看来,班干部不是荣誉,它意味着真真切切地为班级付出,为同学服务,让班级同学形成互赖关系,把班级凝聚成为一个有力的整体。谈到现在的工作,更是需要人们的互赖。没有员工和领导者的团结合作,就没有集团的今天。作为一个集团的领导者,张桦学长协调着人们间互赖的关系。在家庭里也需要每个家庭成员的互赖。虽然张桦的工作很忙,但他依然关注着家庭,重视与家人的沟通交流。他告诉我们,再忙也要和家人一起吃个饭。人与人之间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处理好这些关系,就能够达到1+1大于2的效果。

   从依赖到独立,从独立到互赖,张桦学长用这样一句很简单的话,阐述了自己的成长感悟,也给我们以启发。


  • 傻子与执着


   与张桦学长的交流一直很轻松,谈起大学生活,谈起现在的工作情况,谈起人生历程,最精彩的要数张桦学长对于他个人以及他对其他人成才的看法。

   我们问张桦学长他当时的成才秘诀时,他没有讲他当年的成功故事,而是很轻描淡写的说了句“其实真的没什,就是一步一步走过来的”。学长如此平静地说他相当成功当年,反而让人有些无所适从,这可能是学长的自谦之词,也可能正是学长的高明之处,“一步一步走过来”说起来区区几个字可是在其中隐藏了多少汗水。记得当时与张桦学长聊天的时候他说过他上学时候关于设计的事,张桦学长的设计模型第一稿从来都是设计三个的,第二稿变为两个,到了第三稿再减去1个,是最后发展唯一的一个。这样一层层发展而来的设计怎么能不是优秀的设计呢,这样一步一步走过来,优秀也就顺理成章了。

   张桦学长是个谦虚的人,对自己的成功一直保持低调的态度,问他成功要有的秘诀时,学长总会用平静谦和的语气告诉我们成功其实很简单,只要把握住三点:一、要积极。凡事只要积极,就必然会有天平偏向于你,机会自然就会向你而来,“其实你们昨天那么晚赶到天津来采访我就是一种积极”。二、一定要甘于当执着的“傻子”。看准之后执着地走下去,低着头“傻傻”地走。不要总想着这好还是那好,这样快还是那样快,一定要像“傻子”一样“傻傻”地沉住气走下去,一山望着一山高是必然不行的,学长也感慨道:“现在的年轻人什么事都沉不住气,在哪个地方也呆不长,总想找捷径,巧法,工作换了一个又一个,就想换个好工作,不愿意一步步地走下去。太功利了。”张桦学长教我们的第三个道理是爱,他说无论在外面有多忙,如果在上海,晚上一定会回家去睡觉,每周至少在家吃几顿饭。他告诉我们:“其实外面的事业多么成功,你只能说是半个成功的人,家庭的成功也是人成功的一部分。”“你们学生长期在外求学,回到家里一定要多陪父母多吃几次饭。”

   张桦学长告诉我们的并不是大大的道理,然而正是这些点点滴滴珍贵的人生感悟才是学长获得成功的秘诀。


  • 人生就像画直线


   和许多不人一样,我们也对老一辈的建筑师的工作方式十分好奇,想知道在没有电脑的情况下怎么完成繁杂的工作。谈起老一辈的设计工作,我们听到了一大堆陌生的名词:鸭嘴笔、平行尺、计算尺……

   当听他讲到鸭嘴笔的时候,不得不感叹于这种工具的原始以及当时的人们非常的耐心和技艺。这种笔会漏墨,用尺子时还得与纸巾等配合,一次出错整张图就废掉了。我们问张桦为什么一定要用这种工具。张桦说:“它能画出很细的直线。”是的,就是为了画出这很细的直线,就是因为这种很细的直线能保证工程的正确,所以当时的人们为了整体的建设而舍弃了自我的方便。

   同为建筑人,我们不免谈起各自学习的课程。回忆当然的学习生活,张桦学长说道:“当年我们可是苦练直线的。但是,最好的直线不是用尺子比着画出来的,这样的直线显得十分的呆板生硬;当然更不可能是胡手乱涂,应为这就连直线都不是了。最好的直线是用手画出来的,它是那种始终能维持在直的方向上而略为有所颤动的直线,才是最好的直线。”

   关于这一点张桦学长以他一贯的深刻与内心的敏感发掘这句话背后更加深刻的内涵。他说道,人生大概也像是这样,可能时不时的有微小的颤动,可能会有迷茫与短暂的偏离主题的时候,但终其一生,他的目标是明确的,他始终朝着一个方向奋斗。他并没有因为那些短暂的颤动而偏离方向,所以他的一生是成功的。但他也并没有因为一生都追求一个终极目标而让生命变得单调,因为他时不时的有偏离目标,这些小插曲成为了他生命的色彩。同时正是应为这些小插曲的存在,反而加深了他对于生命中直线意义的理解,使他走得更加无悔。就如同最后展示出的结果,这样的直线是美丽,而这样的人生也是精彩的。

   由此他又说到了无数成功人士相似的经历,突然发现身边有很多的走着这样直线的人,而选择这样的一条道路,在张桦学长看来也许就意味着极大可能的成功。其实他自己也是这样,此刻关于这句话最好的诠释就是他自己。无论是在上海还是在北京,他都没有忘记自己的发展目标,因此取得了今天的成就。

   人生就像画直线,虽然并不知道这是他当年就总结出的经验或是座右铭还是在当时的情况下突然的悟得的,但就如这句话的背后所体现的含义一样,这是一种人生的睿智,是一种人生的深度。城铁,地铁,从西门骑车回去,就像来的时候一样的快。从那个陌生的还没有来得及回眸再看一眼的城市,回到熟悉的校园里,虽然在别人看来,还是那个背着书包,骑着脚踏车穿梭在林荫小道中的我,但已经体验了一份对话社会精英的经历,收获的是引发我们内心澎湃但却更加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激情。


【同学感悟】

   8点接到电话,9点到地铁站,10点到天津。1台电脑,3部相机,5部手机。3个少男,2个少女,5颗激情澎湃的心。带着不多的东西,迈着匆匆的脚步,不知疲倦的身体,我们奔赴天津。

   5个人5段思考1个人1段传奇1个故事这样开始。我们不知道的是,有多少种 结束方式,旅行的意义,由青春的激情开始,由采访后的感悟结束。

   然而思考,永不停歇,永不止息。

——陈宇璇

   张桦学长的话始终在我心头萦绕——人生就像画直线。作为一个建筑人,张桦学长是我们的前辈,更是我们的榜样。前一辈的建筑人已经走出了一条成功的路,后一代的建筑人刚刚启程。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望着张桦学长的背影,我们开始描绘自己的未来,前面些许的弯弯折折并不能决定鸭舌笔的方向,坚定心中的理想,画出自己的直线人生。

——熊哲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