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欧洲的美丽风光没有留住她的心,因为她明白,祖国才是她立根发展的土壤。从才华横溢的服装设计师到世界顶级奢侈品牌的管理者,昝晓,她一直坚持着做自己——
世界顶级品牌的管理者
——清华大学[1999级] 昝晓 访谈纪实
美术学院 施萌、王予涵、谢梦荻
【昝晓简介】
昝晓,女,1999年至2003年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获得学士学位。2003年至2005年在意大利马兰欧尼服装艺术设计学院学习,并获得硕士学位。2005年至2007年,任职于Gucci。现为范思哲中国地区视觉营销总监。
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昝学姐和我们约在了坐落于华贸中心的新光天地,这里是众多国际顶级品牌的聚集地,她建议我们有空时多来逛逛。
据昝晓学姐说这里的各品牌旗舰店基本都可以做到货品“零时差”,每一季新品与其在巴黎店或纽约店中展示的毫无二致,从产品到展示,每一个细节都是出自名家之手,细细推敲、精心设计。这一行确实让我们眼界大开,获益匪浅。在逛过几家店铺后,我们便开始了这次访谈,听昝晓学姐讲述她的成长故事。
昝晓学姐的经历其实非常简单而传统,凭借艺术方面的天分与后天的努力,1999年,成绩优秀的昝晓进入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并在服装设计专业度过了大学的四年时光。
从进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服装系学习开始,昝晓学姐就立志毕业后要去巴黎、米兰、伦敦等城市学习或工作一段时间,去亲身感受时尚之都的魅力。大学四年的专业学习以及清华美院良好的艺术、人文环境,给了昝晓学姐相当大的艺术发展空间。
“大连杯”全国时装设计师大赛铜奖,第二届“中华新闻杯”服装设计师大赛金奖,参加世界青年服装设计师巴黎大赛。大学期间学姐不断地获得各种奖项,学校对她的培养及影响却远远不止这些专业能力——
昝晓学姐说她一直非常感激清华美院的老师,他们对她有非常深的影响。上学的时候,她就经常和老师一起探讨中国服装未来的发展方向、营销模式和经营理念,正是老师们的支持和鼓励,才让昝晓学姐一步一步坚定地走下去,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2003年,毕业那一年,马兰欧尼学院的校长Paolo Parente到清华大学演讲,听了这位校长的讲述,昝晓学姐就立即被这所学校吸引住了,她知道,在那里她可以触及时尚的前沿。由于大学期间的出色成绩和老师的倾力推荐,昝晓学姐获得了当年世界三大顶级时装学院之一的马兰欧尼学院提供的奖学金。
昝晓学姐是在大学时第一次听说有“买手”这个职业,当时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时尚买手”这个在国外大部分院校都有涉及的专业在国内却还是一片空白。于是,昝晓学姐有了自己的方向,她希望在这个新的领域闪耀出自己的色彩,为中国市场填补这一空白。
她了解到国内大部分行业内的时尚买手都是从相关销售行业延伸出来的,并不具备时尚设计院校的教育背景,这样就不可避免的缺少一些服饰专业知识和对时尚的敏锐感觉。
“我可以说是国内去欧洲学‘Fashion Buyer’的第一人”昝晓学姐笑着说。
在马兰欧尼学院,昝晓学姐得到了其硕士生导师也是意大利顶级高档购物商场买手总监的悉心指导。通过经常和老师做项目,昝晓学姐从理念到经验上都获益匪浅,她深深的了解到了中国服装企业在进一步发展中的不足。
“的确,中国企业的生产能力、工艺水平较之前都有长足的进步,无数销往世界各地的服装都是“madein China”,但我们缺少自己的品牌,与国际顶级公司相比,在设计、管理等方面,国内企业还是有不小的差距。”2005年,昝晓学姐硕士毕业后决定回国发展。
她说,受自身原因以及中国的大环境的影响,早年成为设计师的背景条件不成熟,因此,国内的顶级设计师很少。而国外的品牌多是家族式模式发展,市场、盈利等各种原因促使其最终成为大公司。我们的企业不能仅仅去模仿,一个好的设计要有创新意识,并符合市场,最终促进盈利。在这里面市场决定企业的产品价值。
昝晓也根据自身的经验,把国外的服装专业学习方式与国内的服装专业学习方式进行了一番比较,她认为国内的教育理念和方式与国外还是有一定差异的:
“中国学生动手能力多数不是很好,而国外教学一开始,就用揉皱的餐纸进行创意设计,他们更注重想法,培养动手、动脑能力,训练构思过程。”
“效果图并不能完全说明问题,中国的学生往往画图能力比较强,效果图做的很好,但是设计的效果图却不能完全说明问题,重要的是能把你所设计的产品投入实践,最终批量化生产,为市场盈利。”
“除此之外还有材料的创新也是国内教学容易忽视的。例如服装的面料,很多知名品牌每年都有更新,我们要多多留心观察,开拓眼界。”
“更多的关注过程,团队合作也是国外教育比较注重的一点,培养综合能力的运用,,比起结果,国外教师更加注重过程。”
学姐一条一条地列举实例,对初涉专业的我们有很大启发。
昝晓学姐的工作其实并不轻松,时尚买手的生活也没有人们想的那样五光十色、悠然自得。
首先要懂得如何判断时尚风向,如何跟进时尚、引导时尚如何将无形的时尚的信息转化为具体的商品信息,还要对纺织品、面料做足深入的探究工作,了解当地消费者需求,要能够当机立断地选购合适的货品;其次要有商业头脑,能够准确确定商品的种类与数量,熟悉掌握过去现在以及未来的流行趋势,提前两季完成货品的订购;最后要根据当地市场的特点、消费者爱好、经费预算、销售前景等各方面进行整体核算研究,进行货品款式数量上的选择、采买,以及之后的店铺配货、货品陈列,对销售人员的新品知识培训、售后跟踪、销售数据分析、地区间的转换货等等,这一切都需要昝晓学姐熟练掌握。
像设计师一般对时尚的激情和文化素养、对流行趋势的敏锐感觉,像商人一样对市场准确把握的头脑,这些都是一名出色买手需要具备的素质。
昝晓为此在不断地努力着,她从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坚定地向着时尚买手的目标前进。“我一直记着老师的话”她说,“坚持自己喜欢的,不要放弃,虽然有时你会离它有一点距离,但你不能放弃你的理想,只要有一点可能性也要去试一试。我坚持做我自己最喜欢的事。”这句话是学姐前进的动力。
“当我和我的同事们一起领导了北京甚至全国的流行时,当我看到中国的企业正在一步步的跟上国际潮流的时候,这也是我感到最欣慰的时刻,我觉得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
昝晓学姐认为,现在中国的企业是有这个能力走入国际的舞台的,而帮助他们是她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她曾多次回校为中国服装企业做演讲,带来国际先进的管理方式,为中国企业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
短短几年间,昝晓学姐已经从一个初出茅庐的毕业生,成长为范思哲中国地区视觉营销总监,她每一步都走得平稳,走得踏实,这与她明确的职业规划,坚定的信念和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是分不开的。
昝晓学姐对正在读书的我们的有这样的建议和希望:
大学四年课余时间丰富,是生命中最青春活力的黄金时间,我们应该懂得好好把握利用。大学生们要多留心观察生活,多利用学校的资源,增加阅读量,扩宽阅读范围,如我国的人文历史,甚至包括其它国家风土人情,历史古迹等等。我们还应了解大的时代动态,阅读外文期刊,欣赏外国电影等。“形象的说,就是让自己大脑填满东西。”。
以服装为例,既需要培养对服装市场的把握,对服装趋势的了解,对服装款式的敏锐感觉,又需要学习面料、版型,色彩,熟悉店面陈列、设计等等。多去市场观察各种设计,例如世界最好的高级成衣,每季有几个系列,不理解的地方多请教老师。好好学习,关注服装史的学习,平时多转转品牌店,看好的设计,多与老师交流,就会在毕业时做好打算,而不至于迷茫无措。
“现在的你们就像一张白纸,大学与高中的学习方式截然不同,有更多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这时需要多去市场观察,经常请教老师,大学是人生的黄金时期,一定要好好把握。”她语重心长地说,“需要学习的不仅仅是专业方面的知识,包括身心修养的提高、为人处事、社会经验等等,都需要有意识的培养。”
在未来职业生涯的规划中,不一定要把自己局限在小范围内,以服装设计为例:设计,营销,品牌管理,VM,PR…除了做设计师还有很多与服装有关的职业可以选择,而且专业多有相关性。
在就业方面,不要没有目标,也不要期望太高,要有明确的职业规划,努力增加个人内在的修养。不管做什么工作,都要坚持。刚毕业不一定都能找到百分之百满意的工作。不要因为职位低,薪酬少,就不接受,认为不值得。更多时候要把自己的位置放低,在什么位置就做什么工作,选择自己真正兴趣所在,踏踏实实干下去,频繁的更换不利于个人的发展。
昝晓学姐笑着说:“清华的学生是最踏实的,在很多公司中都有良好的口碑,我的很多同学在各自的行业中都成为翘楚,Vogue的主编、Dior的主管等等,希望你们能够继承这种优良的传统,坚定自己的理想,不断的奋斗下去。”
在百年校庆来临之际,昝晓学姐衷心希望母校能够发展的越来越好。
【同学感悟】
与学姐短暂的交谈,让我看到她对自己的职业生涯的明确规划,她明白自己的特点、优势。她面对挑战时自信应对,面对机遇时大胆把握,并且一直坚持自己的梦想。通过与她的沟通,我看见了未来的广阔前景,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与需要提高的地方,对我的未来学习方向有非常好的引导,我也要将自己的兴趣与国家的发展需求结合在一起。
——施萌
与学姐的交谈,令我获益匪浅。昝晓学姐现任范思哲中国区视觉营销总监,也是一位优秀buyer。从刚见面开始她带给我们的那种在时尚领域工作多年积累的不凡气质,让我们更加想了解她的经历和经验,为自己的今后做一些准备。在轻松的聊天式访谈中,她给我们介绍了自己学生时代的经历体会,工作性质内容,以及一些服装方面今后的发展空间。她的讲述给我启示,从每天生活的点滴时间积累对今后从事服装工作的素材,在逛街中关注品牌店面的设计、新面料的应用等等。另外,通过介绍品牌公司的内部结构,也让我们心中对未来的发展空间有一定的拓宽。
——谢梦荻
从学姐的经历中我感悟到,做事前要先充分认识自己,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去看,而不是只听别人怎么说。昝晓学姐敢于突破,开学习‘FashionBuyer’之先河,正是看清了自己的优势,与中国时尚界的需求。
——王予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