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 1979级

莘莘学子 悠悠情怀 ——清华大学[1979级] 孙路 访谈纪实

2016-03-17 | 来源 《世纪清华人 从清华起航 千名校友访谈录》第一辑 |

【编者按】推开学长办公室的门,每个角落都堆满了厚厚的书本、杂志、报纸,涉猎无数领域,书多却不杂乱。孙路,博览群书,纵横职场,应对如流


莘莘学子 悠悠情怀

——清华大学[1979级] 孙路 访谈纪实

汽车工程系  崔灿


【孙路简介】

孙路,男,1979级,就读于电机系,获学士毕业后在社会科学系继续深造,获得双学士学位。1986年毕业后留校任教,2004年开始自主创业,成立了北京国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担任董事长。该公司还投资了著名演唱组合水木年华所在的文化公司。同时还创立了北京雨花石影视投资公司,任董事长,现居于北京市。


   高楼林立的国贸商业区的一栋写字楼上,我们站在了孙路学长的门前,静静的等候让我们多少有点紧张。但是随着访谈的进行,孙路学长的幽默和随和让我们的稍许紧张渐渐消失不见。


  • 宝剑锋从磨砺出


   表明来意后,孙路学长并没等我们多问,他便开始追忆三十年前的一点一滴,仿佛一切的一切就发生在昨天。我们深切的感受到了他对于母校,对于过往的怀念之情,我们也跟随着他的脚步,翻开历史的篇章,一直被深深感染。

   当他讲起当时在体育代表队训练、学习、生活时,第一印象就是当时条件的艰苦,此时谈起时,他眼里依然充满着辛酸苦涩,却又满载着回忆的幸福。他说现在的装备是赞助商提供的国际国内的顶尖运动品牌,然而那时的他们没有任何福利,直到快过年时,代表队的领导才从破旧的满是尘土的库房中,挑拣出一些还没有被虫蛀过的汗衫和一些已经看不出模样的跑鞋,教练一件件亲手洗干净刷干净后再发给他们做过年的“新衣”穿。然而在当时,他们能够有这样的待遇,已经是非常自豪的一件事情,对体育代表队则更是非常热爱,自豪无比,因为在那些十几年前的旧运动服上印着“清华”两个大字,那是一种留存着学长们的荣耀和代表着清华的骄傲!

   回忆起当时的伙食,学校的运动员伙食费补助每天只有几毛钱,就是这现在“掉地下都不愿低头捡起的毛票”,每天维系着他们节俭的生活。而且对于他们这些南方的同学,每月十来斤的米饭更是珍贵,可当时就是这样艰苦的条件,每天还要经过高强度的训练,他每说完一句话,都会带上一句话说:“同学们你们现在太幸福啦,要好好珍惜。”

   当时正值文革后恢复高考不久,经历了十年“文革”的清华的一切教学和学生管理培养工作正逐步得到恢复,走向正轨,清华对于体育教育一贯高度重视的传统也在恢复中,蒋南翔校长当年提出的“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口号,让每一个清华人受益终生,让每一个清华人在他的激情号召下,对体育的热爱达到巅峰,同学们都热切希望能加入体育代表队,而体育代表队的建设和管理也恢复到成建制的轨道上了,集中班的队员陆续搬进了一号楼专门划出的宿舍,大家一起训练,一起生活。

   孙路学长太多的对于清华的回忆都与体育息息相关。他回忆那时教练非常严格,训练上,会惩罚跑步的最后一名;学习上,只要有两门课程不及格就会被退出运动队。严师出高徒,就是这样的教练、这样的训练生活让他们这些人磨练出了非凡的意志力,让他们这一批意志力顽强的人最后能够出人头地,绽放光芒。他回忆起那时最难忘的一次训练,一年除夕,没有那么多过年的活动,唯一的安排就是学习和训练。一群年轻的学子们,就算是大年三十,依然坚持在田径场上训练,在自习室中仍旧没有停下学习的脚步。三十多年来,改革开放,过年时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然而却再没有一次的年过得像大学时那么有滋有味,那么难以忘怀!

   孙路学长回忆中最深刻的是那时全民体育的传统。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在蒋校长和马约翰老师的要求下,那时清华规定每天4点半教室锁门,宿舍清空,学校的高音喇叭准时播出激昂的《运动员进行曲》,全校的学生都要来到操场上进行体育活动,锻炼身体。每每说起这段回忆,孙路学长的脸上总会流露出几丝兴奋。孙路学长是一位特别谦虚的人,他每举出的鲜活的例子都是身边那些学习成绩出色、运动成绩优秀的同学的往事趣事,都是曾经的同窗手足们今天的成绩。他对于自己的学习训练生涯一直未曾提起。


  • 体育共铸人生 友谊地久天长


   代表队是一个大集体,了解到现在代表队的组成和管理机制后,孙路学长惊讶于代表队管理的日新月异,并且给予了高度赞许的评价,希望我们的代表队能够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学生运动员,今后为祖国不论是在体育运动上还是在祖国建设上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当时,他们在学校里,五年的一起训练学习培养出来的深厚友谊之情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孙路学长说,直到今天,他们这帮同窗好友经常都会有聚会。更让我们难以想象的是:他们平均每个月都要一起相聚一到两次,一起踢球也好,打高尔夫球也好,不曾懈怠。孙路学长年近半百却满面红光,活力四射,一定是他工作后仍能够坚持锻炼,一直延续了在清华时的良好习惯的原因吧。体育给了他们健康,还带给了他们友谊,给了他们这些曾经的年轻人一生中最美好最珍贵的回忆。

   孙路学长说,虽然那些脚顶着脚睡觉的日子早已经远去,但是那天长地久的友谊却始终伴随我们左右。大学同学的友谊是最纯真最珍贵的,他们虽然不是一个行政班级的同学,却比一个班的人更加亲近。当时体育代表队有自己的学生会,有自己的团支部、党支部,是一个成建制的队伍。那时大家的集体自习没有人组织,都是自发的,体育仿佛存在一种向心力,让我们靠拢,让他们凝聚。这样天长地久的友谊一定是能够延续到时间的尽头。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同学友谊情。


  • 光荣华丽绽放


   面临毕业后的去向选择时,北京许多政府部门都希望他前去工作,然而孙路学长毅然决然选择了留在母校,为培养下一代,为教育事业作贡献。孙路学长希望通过教书育人,使自己的生命更加有意义。

   1988年,因为课程调研,他参与了深圳万科公司的股份化改造和上市工作,是最早投身于中国资本市场的那批人之一。他回忆说:在那个时代的大背景下,改革开放后,中国百废待兴,经济建设中更需要他这样的人去建设祖国。从那时离开清华后,他就一直在上市公司工作并担任领导职务,直到2004年开始自己创业。练过体育的人,抗压性能,承受挫折的能力都远高于普通人,这样的人才能在重压下不断进取,最终取得成功。今天,他的北京国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投资于证券咨询、网络、杂志广告和影视、唱片等文化领域。最近,他的公司还正在投资拍摄一部反映清华校史的大型电视连续剧,为母校的百年华诞奉上最好的祝愿。

   孙路学长的成功让我们看到了清华体育人的身影,其实这样的身影已经遍布大江南北,又或许这样的身影就在我们身边,他用一句句朴实无华的话,却道出了清华人的真切心声。他用一次次成功诠释着体育人的执着勇敢。在训练中,冲击过无数次身体极限,但在这次采访中他却没有提到一点训练的辛苦和后悔,唯一在他记忆中闪耀着光辉的,是一份血浓于水的队友之情,是一份大家一起生活的幸福回忆。他说:“我很庆幸我能在清华度过我最宝贵的时间,更庆幸我能在体育代表队中生活。清华大学体育代表队以不懈的努力和艰苦的训练,朝着更快、更高、更强的方向正在奋力向前,在生活中我们宽厚待人、以德服人、处事谦逊,以我们自己的方式诠译了厚德载物。赛场上,每个人都尽自己最大的力量为清华加油、争光,生活中大家互相帮助、团结友爱。

   苦尽甘来,虽然今天他在事业上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事业上的成就感却始终不及他对母校深深的感恩之情。清华精神有很多,每个清华人身上都有值得我们去认真学习的地方,然而清华的体育精神是需要我们每个人认真维系并处处践行的。

   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屈指一算,从走入清华南门的那条林荫大道到现在,三十年的光阴弹指飞逝,但三十年的清华情结却也给这些清华人留下了人生最宝贵的东西!想当初,他们稚气未脱入校门,相互勉励学知识、参加训练,朝夕相处,学业同长进,友谊倍加深。历历在目,孙路学长回想起来往事激动不已!校园里,他们点点滴滴纯真的故事,情深、意长、味重的回忆,让他的一生都无法忘记。当学长细细地回想这一切时,仍会记得那个菁菁校园,巍巍清华里的良师益友,那流金岁月里的成长故事。


【同学感悟】

  这次访谈的经历,让我深深地爱上了访谈工作,从学长们那里学到的宝贵经验,让我今后的人生路上少走弯路,孙路学长让我感受到他不凡的气质和学识。在与学长交谈时,我们畅叙着曾经的一点一滴,听到学长激动的声音,我的心也会为之动容。

——崔灿

   在访谈孙路学长的过程中,我们一边倾听,一边自省,作为一个清华人,我的努力够不够,我的青春会不会无悔?结束之后,我仍在思考,未来的路应该怎么走,未来的路应该通往何方?孙路学长用他的实际行动感染着我们,告诉我们作为一名清华体育人,我们的肩上挑着的重任,心中怀揣的梦想,都要倾我所能去完成,都要用最大的执着去实现,不负生命的嘱托。

——吴丽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