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 1979级

三十年核工情 ——清华大学[1979级] 王黎明 访谈纪实

2016-03-21 | 来源 《世纪清华人 从清华起航 千名校友访谈录》第二辑 |

三十年核工情 ——清华大学[1979级] 王黎明 访谈纪实

2016-03-21 | 工程物理系  熊明、黄欣杰 |                         来源 《世纪清华人 从清华起航 千名校友访谈录》第二辑             |                         1919            


【编者按】清华园中的几件小事,让他终身铭记;毕业后的首个工作,让他一生执着。伴着祖国核事业从冬天走到春天,王黎明学长讲述他自己的奋斗故事——


三十年核工情

——清华大学[1979级] 王黎明 访谈纪实

工程物理系  熊明、黄欣杰


【王黎明简介】

王黎明,男,本科1984年毕业于我校工程物理系。现任核工业理化工程研究院院长,研究员,中国振动工程学会随机振动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核学会同位素分离分会理事。曾获多项国家科学技术奖、部级科技进步奖,国防科技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劳动模范,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现居天津市。


清华园里,收获两大法宝


   王黎明学长于1979年考入清华大学。在高考之前,王学长就坚定信念要考入清华学习先进的学习方法和技术,最终如愿以偿。

   当时虽然生活比较艰苦,但是学校对学生生活比较关心,解除学生的后顾之忧。另一方面,清华对学生要求严格,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不仅教学生知识,更教学生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谈及自己在清华的收获,王学长说清华的两项优良传统是助他成功的两大法宝——

   第一项便是追求卓越的精神。王学长刚进清华时,教授物理的是张三慧老师。虽然79届的学长们的英语水平不是很高,但是张三慧老师还是用全英文教学,只是有时讲解会用一点中文。这对于他们来说难度比较大,但是这却让他们受益颇多。王学长说当时有一句话对王学长影响很大:随便就能摘到的桃子不是好桃子,好桃子都被别人摘走了,所以你必须要跳一跳。这句话让学长懂得很容易得到的东西未必是好东西,只有努力提高自己才能够获得更好的收获。直到现在王学长都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在大家都在努力的情况下比别人跳得高一点,比别人再向前走一步,因此他才做的更出色。

   另一项让王学长受益无穷是严谨的精神,这是一代又一代清华人传承下来的宝贵财富。在清华常常能体会到这种严谨的精神,其中有几件事令王学长至今记忆犹新。有一次做激光分离的实验,当时王学长正在和老师讨论,不自觉地就靠在实验桌上,于是老师就拽了王学长一把,当时王学长没有在意。过了不久,王学长又不自觉地靠在实验桌上,老师马上又拽了一下王学长,说:“你要是再多靠一下桌子,整个光路系统又要重新调整。”这个小细节让王学长感触颇深,他说自那以后他就非常在意这些细节,这虽然多花了时间,却对之后的工作非常有好处。后来,王学长有幸和刘广均等几位清华的院士在一起工作了一段时间。一次王学长实验报告做得比较急,数据点出来后直接用直尺连了线。报告交上去后刘院士的第一句话是:“试验曲线有没有这么大的折点?”,王学长连忙用圆形板重新拟合了一遍。后来几位院士审阅报告时,更是会将逗号分号,“的”、“得”等出现问题的小地方都修改一遍。求学之严谨竟然到了如此境界,实在令人佩服。在清华老师对严谨精神的言传身教下,王学长牢牢记住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可以说在清华学到的对细节的注重对王学长以后在事业上的成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核低谷中,坚守一个岗位


   王学长是北京人,毕业后非常有条件选择留在北京工作。但是他学的是同位素分离,而且比较喜欢自己的专业,于是服从分配去了天津理化工程研究院。初到理化院,王学长除了工作外还要干一些扫地之类的杂活,但他仍然利用晚上的时间读书。王学长的第一件工作是分离公式的推导与理论计算。核工业方面的计算十分复杂,但王学长发挥自身计算机的特长,提高了计算程序的运算效率。这个方法一直用到大型应用软件投入使用。当时正值国内核事业的大低谷,国家对核事业不看好,核工作者又不能出去赚钱,许多做与核技术有关工作的科技人员都难以维持生计。在那个核事业人才大量流失的低谷中,有着计算机等其它方面特长的王学长完全有机会离开,但王学长觉得自己的事业“有干头”,因此仍然坚持在自己的岗位上,并利用自己的特长开发了一些商用软件帮助单位渡过难关。王学长说:“清华教了我许多东西,教我爱国,教了我热爱事业。”

   一晃31年过去了,王学长仍然在自己的第一个岗位上战斗着,但他和他的同事们已经帮助国家解决了发展上的一大难题,祖国的核事业也终于迎来了春天。在谈到自己的工作体会时,王学长总结道,要坚持,耐得住寂寞,才能干成事;要干一行,爱一行,安心做事。他自豪地对我们说:“这是我的第一个工作,也很可能是我一辈子的工作。”


饱含期望,寄语莘莘学子


   说到对清华学子的建议,王学长表示:清华的学生的第一要务就是学习,因为你首先是学生。但他希望清华的学生除了专业学习,还要涉猎其他的东西。因为生活不仅仅是工作,为了更好的工作,首先要学会更好的生活。王学长认为,涉猎一些其他的东西虽然占用了一些学习时间,但这能帮助你迅速适应将来工作中出现的其他需求。这些作用不会立竿见影,但是这其实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会慢慢发现这样做的好处。

   另外在清华要学会学习的方法,要学会思维的方式,这才是今后解决问题的工具。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善于分析、总结和思考问题,要从问题中提炼出自己的观点,这些都会在以后的工作中起到很大的作用。

   通过与近年来清华毕业生的接触,王学长感觉到新清华人思维活跃,接受新鲜事物比较快。同时新清华人也继承了清华追求卓越、务实严谨的传统,在每一个细节上都做得比别人好,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冒出头来,这也是大家公认的。因此他也衷心希望工物的优秀同学能留在核行业。最后,他说希望清华学子能够把清华人的光荣传统更好的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影响其他的人。


不忘母校,祝福百年清华


   王学长对母校一直比较关心,自从他毕业后每一期的清华校刊《新清华》他都保留着,同时他也经常上清华的网站。王学长说,清华教了他知识,清华教了他爱国、爱事业,清华还教了他追求卓越和严谨务实的精神——母校对于他而言太重要了。在母校即将迎来自己的一百年诞辰之际,王学长送上了自己的最真诚的祝福:祝福母校越来越好,早日步入世界一流大学行列。同时希望母校培养更多优秀的高端人才,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这几句话看似平凡,但是却可以让人感受到学长的一颗赤子之心以及对母校的深切祝福。


【同学感悟】

   令我惊讶的是,王学长在清华印象最深的几件事竟然都是一些发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看似“鸡毛蒜皮”的小事。令我钦佩的是,王学长能领悟这些小事中体现的大道理,并将自己受到的启发转化为行动。细节决定成败,恐怕王学长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就源于他对这些小事的关注吧。清华有许多优良的传统,我们在与清华老师的接触中也常常能遇到这些体现清华精神的小事。而对这些小事的一次关注或思考很有可能让我们终生受益。

——黄欣杰

   王学长那句“这是我的第一个工作,也很可能是我一辈子的工作。”令我十分感动。在困难面前,很多人离开了,但王学长却以其对事业的执着和热爱坚持了下来,并准备继续在这个岗位上奉献一生。作为核班的同学,我们今后也可能面临相似的困惑与抉择,而王学长的经历给我们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

——熊明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