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丁文魁:毕业50周年忆清华生活(十)

2014-04-22 | 丁文魁(1964自动控制) |

永远梦回的清华园之十:我爱校园

一进清华,就使我深深地爱上了风景如画的清华园,经过6年的生活学习,更加热爱这融合优美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为一体的校园风光。

现在,尽管大彩照能把美丽的景色拍摄得淋漓尽致,但在我的影集里,那五、六十年代的黑白照片“清华10景”以及我在校园各处拍的一寸小照仍是我最喜爱的。中国有着许许多多的皇家园林,但像清华园这样的并不多见,特别是作为校园大概更是绝无仅有。

清华园里,山林俊秀、绿树荫荫、鸟语花香,清澈的校河蜿蜒流过,勾连成一处处湖面小溪,不同时代特征、不同民族风格的建筑纷列其中,形成了这得天独厚的环境。一代代清华莘莘学子,在这水木清华之地,凭着天赋和勤奋,受名师的哺育,成长为栋梁之才,承担起民族振兴的重任。

在工字厅

每年4月底,当校庆来临之际,校园内鲜花盛开,姹紫嫣红,春色满园,特别是象征着校色的校花紫荆花和丁香花更是争芳斗妍。这时,校党政机关所在地工字厅显得更加秀美,返校的校友三五成群穿梭其中,我们也常常在鲜花开满枝头的假山上,在高悬着“为人民服务”匾额的后厅前拍下一张张照片。工字厅是清华的主体建筑群,也是清华1911年建校时保留下来的最古老的建筑之一。工字厅,由其建筑为前后两殿中间以短廊相接俯视呈工字而得名,园门正上方悬有清咸丰皇帝亲书“清华园”的匾额,园内曲廊俊石、奇花异木、环境幽雅,颇具古典风格。

清理荷花池

走出工字厅小小的后门,“水木清华”更引人入胜,精巧的月台,面临荷塘,一泓秀水被北岸的林山环拢着,葱郁的林木之间掩映着两座玲珑古亭,西北侧的“迤东亭”(现改为“自清亭”)和东北侧的“闻亭”。背后,工字厅后厦正上方高悬康熙帝御笔“水木清华”的匾额,两旁红柱上的名联曰:“槛外山光历春夏秋冬万千变幻都非凡境”,“窗中云影任东西南北云来澹荡洵是仙居”。清华人把它与颐和园内的园中园“谐趣园”相比,是清华园的“园中之园”。50年代末荷塘淤积,1960年夏天,我们自4组织义务劳动进行了清理,同学们一个个跳下齐腰深的淤泥之中,不怕脏不怕累,捞杂草、清淤泥,使荷塘更加秀美。

“水木清华”的小山上则是我们晨读的好地方,每天清晨,当六角闻亭的古钟敲响之后,这里便迎来了一批批晨读者,不知有多少个早晨,我也是在这里背诵俄文单词度过的。

在二校门

406班在二校门

二校门,是我们留影最多的地方,我也喜欢在这里摄影留念。我们班集体合影几乎都选在了这里:1960年夏天第一次调整班级前,拿着获得的三面锦旗和六张奖状在这里合影;1963年5月,庆祝荣获“四好班”在这里留念;1964年7月,毕业合影当然也在这里,它留下了我们自406班的最后纪念,也留下了我们最美好的记忆。这座始建于1909年的白色建筑,端庄秀丽,用灰墙和东侧的邮局及西侧的校卫队相连,清末要臣那桐所书“清华园”3个字刻于其上。二校门是清华早期的大门,西校门建成后,才有了这个称呼。

63年在大礼堂

大礼堂位于西区中心地带,建成于1920年,圆顶、红墙、铜门,门前四根汉白玉大石柱,两根高大的旗杆,整个建筑映在绿树丛中,十分庄严宏伟,它一直被师生视为自己坚定、朴实、不屈不挠的象征。大礼堂里高大宽敞,正面高额处装嵌一个巨大的红五星,据说过去清华老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就悬挂在这里。在大礼堂我们听过无数次报告,在大礼堂我们看过无数次演出;在大礼堂我们两次接受学校授勋。大礼堂,年复一年的迎来了一批批朝气蓬勃的新人,培养了一批批文武双全的精英,又送走了一批批壮志满怀的征士。

在图书馆

图书馆,始建于1916年,1931年扩建完成,我们在校时藏书万册。宽敞明亮的自习阅览室、种类齐全的期刊和报纸阅览室,每天吸引着无数清华学子。在图书馆楼前西侧,有一座用白色大理石改制的纪念碑,这就是纪念“三一八”惨案中牺牲的清华学生韦杰三烈士的“断碑”。图书馆内正厅北壁上嵌有清华最早期共产党员施滉烈士的纪念壁碑,它随时提示学子们不要忘记清华的光荣革命传统。馆内正厅东面的壁碑上镌刻着清华大学历届优秀毕业班名单,为了能在这上面留下名字,更是为了不辜负在清华的宝贵时光,我们自406班奋斗了整整6个春秋。

筑系系馆,以它独特的朴实得到清华学子的青睐,这座青砖红瓦的二层小楼也是建校初期的清华主体建筑,大门外正额端书那桐所题“清华学堂”4个大字,馆内的门厅和长廊,经常展览建筑系学生的习作,有素描,有写生,有时还展览建筑设计方案,我记得北京中国美术馆及校主楼的方案都在那里展出过,我也不止一次地去那里看画展。冬天,大雪之后,未来的建筑师们在门前堆成形态各异的雪人,十分好看。

西校门,建于1933年,花岗岩所筑,高大雄伟,毛主席手书“清华大学”四个刚劲有力的大字高悬于大门的正上方,一对威武的雄狮守候在两旁。平时师生们不经常出入南校门,但每到下午4点多钟,体育锻炼的人群便从西校门鱼贯而出,沿着向西的路跑向颐和园或右拐跑向圆明园。

荷花池,名篇《荷塘月色》描写的地方。1927年仲夏的夜晚,在清华任教的朱自清先生,在这里写下了散文《荷塘月色》,成为我国近代文学不可多得的佳作,我们在中学时都学习过。

清华西湖、一教、二教、科学馆、主楼、体育馆、气象台、古月堂、西大饭厅、明斋…,迷人的校园风光,实在是说不完也写不尽。